左凤荣
在苏联解体至今的25年里,俄罗斯经历了五次总统选举,但只有三人担任过总统,俄罗斯领导人的治国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解体之初,叶利钦采取了完全西向的政策,从政治、经济到外交,都在效仿西方、追随西方。然而,实践结果表明,照抄照搬西方模式会导致水土不服,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严重下滑,人民生活陷入困境,俄罗斯需要寻找符合本国国情的转轨之路。自2000年普京任总统后,包括梅德韦杰夫执政的四年,俄罗斯的治国理念日益回归传统,强调把现代社会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国情相结合,要发挥国家的作用和遵循传统价值观。2012年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倒退,在乌克兰危机和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后,西方一轮接一轮的制裁,给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困难,俄罗斯国内的民族主义、强国主义在发展,普京在治国理念上更强调发挥传统价值观的作用,提倡保守主义。
叶利钦盲目效仿西方模式不成功
1991年12月31日,苏联解体,叶利钦出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在叶利钦看来,只要效仿西方和得到西方的支持,俄罗斯就能摆脱危机,走上富裕之路。从1992年开始,俄政府推行“休克疗法”的激进式改革,一次性放开物价和实行私有化,但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政治民主和有序的市场经济,也没有制造出有活力的所有者阶层。俄罗斯经济转轨的结果是两极分化加重,形成了具有高度垄断性的寡头经济,国民经济大幅度下降,民众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在经济上,俄罗斯幻想迅速步入市场经济,但在政治上,仍保留着自己的特色,虽然西方盛赞叶利钦比普京民主、20世纪90年代才是俄罗斯的民主时期,但事实并不尽然。1993年10月,叶利钦用“炮轰”的办法解决了总统与议会的争端,12月出台的《俄罗斯联邦宪法》虽然借鉴了许多西方民主国家宪法的原则,但也保留了许多俄罗斯的特色,确立的是一个超级总统制的政体。虽然俄罗斯宪法承认人的权利与自由,承认思想与政治多元化原则,承认政治多元化与多党制,承认三权分立的原则,但总统位于权力的核心地位。总统直接任命政府成员,政党权力受到限制,议会多数党也不一定能参加政府,政党并不能影响政府。议会通过的法律,总统不签署则不能生效。被总统否决的法律,议会两院有2/3以上赞成才能通过。总统有权解散议会,但议会很难监督政府。当然,最高权力交接由民选决定,总统的权力毕竟是法律权力,而不是苏共中央总书记那样至高无上的权力,司法权力首先是宪法法院的权力,对总统权力有抑制作用。
叶利钦时期经济上的困难,加重了政治上的无序,盲目追求民主导致社会动荡,联邦中央的政令很难下达到地方,政党林立,纷争不断,政府更迭频繁,许多问题达不成共识。第一届杜马在半年内通过44项法案,有34项都未能生效。在1996年的总统选举中,叶利钦险些败给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人。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俄罗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成西方国家那种相对发达的民主制,对新俄罗斯的治理还要立足于俄罗斯现实。
将现代社会的普遍原则与俄特色相结合
1999年12月31日,普京从叶利钦手中接过了一个烂摊子。他利用宪法赋予总统的大权,首先从整顿秩序入手,实现社会稳定。普京认为,俄罗斯要发展就必须把现代社会的普遍原则与俄特色相结合,走一条符合俄罗斯国情的发展道路,重要的是发挥国家的作用。在俄历史上,国家始终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普京上任伊始,便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在这些措施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中央的权威,发挥国家在促进政治民主化和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他强调:“在国家软弱、能力缺失和正在土崩瓦解的条件下,既不可能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也不可能建立多少现实一些的政治民主。”
普京把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权威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2001年5月12日普京签署命令,把全国按地域原则划分成七个联邦区,由总统任命的全权代表(多数来自强力部门)进行治理,以打破官僚与不法企业主间的联盟。从内务部独立出来的武装警察也在七个联邦区总统代表所在地设立分部。另外,中央还向七个联邦区派驻审计代表,以监督和审查各地执行中央预算和财政的情况。地方与中央相抵触的3000多项法律被纠正,对于分裂国家的行为进行坚决打击,加强了总统对联邦主体领导人的监督。
普京建立垂直权力体系、政权党一党独大、加强对媒体的控制等做法,招致西方国家各方面人士的批评,在2005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回应说:“俄罗斯是按照本国人民的意愿,选择了自己的民主制度的国家……它将就如何贯彻自由和民主原则做出自己的独立决定,这必须从本国的历史、地缘政治和其他国情出发。”总统办公厅副主任苏尔科夫根据普京的这一思想提出了“主权民主”概念。普京虽然将“主权民主”作为政府主导的意识形态,但他再三表明俄罗斯接受所有文明都接受的民主原则,“主权民主”带有过渡性。普京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公民感觉到自己与国家和政权毫无关系、对政府毫无影响,这样的政权就适得其反。也就是说,政权应该是民主的。”
在经济发展方针上,与叶利钦不同,普京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责任,除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外,还把国家经济命脉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由国家控制战略资源,进一步加强以企业“强强联合”为特征的战略行业重组,组建国家绝对控股的大型企业集团,以提高民族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1999年到2007年,俄罗斯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俄罗斯并没有解决苏联时期遗留的经济结构不合理、腐败现象严重等老问题,也没有根本解决诸如社会不公、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
2008年的金融危机打断了俄罗斯经济的上升之路,经济上的困难也使普京建立的政治体系受到诟病。特别是在2007年12月国家杜马选举中,统一俄罗斯党获得全部450个议席中的315个,占绝对多数,政治失去竞争性。2008年已经任满两届总统的普京转任总理,梅德韦杰夫在普京的支持下当选总统,在经济下行、社会改革呼声日高的背景下,梅德韦杰夫做了一些改革和调整。
梅德韦杰夫是普京阵营的重要人物,他在观念上与普京有差别,如普京对国内体制外反对派的态度强硬,而梅德韦杰夫则要缓和得多,认为他们只要不破坏国家的法律就有权存在;普京对国有企业持支持的态度,梅德韦杰夫则对此有许多批评。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梅德韦杰夫更倾向于完善民主制度和发展市场经济,他提出的现代化构想,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个人的现代化在内的全面现代化。梅德韦杰夫恢复了杜马选举的混合选举制,降低了政党登记的门坎和政党进入杜马的得票率,取消了政党参加选举时必须征集签名的法案,恢复了地方行政长官的直选,等等,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梅德韦杰夫与普京有实质的不同,梅德韦杰夫采取的这些措施都是普京认可的,属政策调整。在梅德韦杰夫执政的四年里,统一俄罗斯党一党独大的局面并无实质性改变,虽然该党在2011年12月杜马选举中没有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但杜马仍是一个“听话”的杜马,绝大多数地方也仍然控制在统一俄罗斯党手中。
普京在回归俄罗斯传统
2012年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西方国家并不欢迎普京的回归,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逐渐变冷,双方在乌克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乌克兰危机和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更加恶化了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俄罗斯受到西方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社会上要求回归传统的声音更强,普京也越来越多地强调要奉行保守主义的价值观,强调俄罗斯国家发展道路的独特性。俄罗斯完全否定了照搬西方模式的做法,向传统的价值观回归,保守主义思想及其相应的国家治理策略,成为俄罗斯国家治理的主流。
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早在2009年11月21日召开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就正式宣布“党的意识形态是俄罗斯的自由—保守主义”。普京赞赏保守主义,在2013年的《国情咨文》中他引用俄国哲学家尼古拉·别尔嘉耶夫的话说:“保守思想的意义不在于它阻碍前进和向上,而在于阻碍后退和向下,阻碍向混乱的黑暗发展,阻碍返回原始状态。”俄历史上国力昌盛时期往往是与集权联系在一起的,俄罗斯语境下的保守主义,实质是反对西方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反对激烈的社会政治变革,坚持渐进式发展。保守主义者还提倡弘扬根植于本国的传统及道德观,俄罗斯的传统价值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对权威的认同和强调集体主义精神。普京希望俄罗斯人民以传统价值为取向,认同权威和负责任的政权、国家主权优先、将民主严格限制在独立自主国家的框架下,保持社会稳定和秩序,建立强大、富裕、民主的俄罗斯。
在保护本民族的传统价值观方面,普京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历史自豪感。二是继续巩固并加强东正教的地位。东正教作为俄罗斯文明的精神支柱,在实现俄罗斯复兴、维护俄罗斯传统文化中起很大的作用。普京新任命的教育部长就是研究宗教历史的。
在2016年9月18日举行的国家杜马选举中,统一俄罗斯党获得了343席,占了绝对优势,主张发展自由市场经济的右翼力量衰落了,在俄罗斯已经没有了市场,左翼力量的影响也在下降。这一结果将有利于普京参加2018年的总统大选,以回归传统价值观为核心的保守主义的影响会日益加强,俄罗斯的国家治理模式将更具俄特色。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