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整合让音乐课“语”众不同

2016-12-03 22:40吴琳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21期
关键词:忆江南白居易江南

吴琳

笔者在研读音乐课程标准中的“音乐与相关文化”时,在加强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这一处,曾有自己的疑惑:究竟如何从其他学科入手,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呢?在聆听了一节音乐特级教师的《忆江南》后,这个疑惑得到了很好的解答。整节课完美地借助语文学科的文化底蕴,牢牢地支撑起了音乐课堂,教学过程行云流水,魅力无穷,学生们都沉浸在教师营造的诗意情境中,获得了音乐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此处撷取三处片段,简单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大家一同赏析。

一、吟诵烘托意境,唤醒音乐美感

【片段一】

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诗作吗?

生:知道,是白居易。

师:对,白居易的家住在北方,但他觉得他心中最美的地方还属江南,让我们在诗情画意的视频中欣赏诗句,感受江南的美景,一起来体味诗人的情怀。(音视同步,播放有《忆江南》歌曲伴奏的江南美景视频)

师:怎么样,这样的江南美吗?

生:美!(异口同声)

师:其实我们对这首《忆江南》并不陌生。它曾出现在我们语文课本中,对不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忆江南》这首词,只有读好了,我们才能唱得更好!(在古筝伴奏中,带领学生齐读《忆江南》)

师: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一个“好”字,简单有力,道尽了白居易对江南的好感觉、好印象。我们要读出韵味!

生:江南好!(强调“好”字)

师:谙是熟悉的意思。风景旧曾谙,这些风景都是白居易非常熟悉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其中的“红胜火”,和“绿如蓝”把江南的春景刻画的多么的鲜艳夺目呀,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连续找三名学生读,学生读的一个比一个有感情)

师:能不忆江南?短短一句,就表达了身处异地的诗人,对江南景色的无限眷恋和赞美,让我们完整地吟诵这诗情画意的《忆江南》,要读出诗词的悠远深长。

(学生沉浸在诗词的意境中,摇头晃脑地体会着诗词的韵味)

该片段为导入部分,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诗情画意的课堂。借用多数学生所了解的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作简短的铺垫,拉近了学生和古诗词的距离。运用音视同步,播放《忆江南》歌曲伴奏,让浸润着语文气息的课堂一下子注入了音乐的活力,唤醒学生的眼睛和耳朵,边聆听边欣赏。该片段没有长篇大论的总结和过渡,也没有刻意的讲解和煽情,有的是一遍遍、一句句的读,并且从语文的角度,让学生从每个字、每个词传达出来的语音、语调、语义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感觉。好的音乐课堂一定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技能的同时,也将厚重的文化味儿渗透其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这对学生此后歌曲的学习和意境的理解都有巨大的帮助。

二、韵味无痕迁移,突显音乐要素

【片段二】

师:读的真好,让我用美妙的旋律来奖励大家吧!(歌曲范唱)

师:这首《江南好》的旋律从高音开始,一下子把这个“好”表现出来,让没去过江南的人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请你们来尝试一下吧。

生:跟琴演唱。

师:风景旧曾谙的“谙”字上是不是有什么小记号?

生:圆滑线。

师:对了!一个字上有很多音连起来演唱,我们称它为——

生:一字多音。(齐答)

师:这样连起来唱就更多添了一份委婉和连绵,让我们连起来唱一唱。

生:(有针对性地演唱圆滑线的部分)

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非常美,节奏很规整,大家在唱的时候可以根据力度记号,尽情释放对江南的赞美。

生:(用f的力度,演唱这两句)

师:能不忆江南?这句有附点和圆滑线,这时白居易深深地沉浸在对江南的美好回忆中,你们仔细听听这个“忆”字发生了什么变化?(师示范两句“忆江南”的区别)

生:第一句唱的短促一些,欲说还休的感觉。第二句比较连贯,让人觉得回味悠长。

片段二的教学更好地诠释了语文和音乐的无缝对接,音乐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宽度升华了情感,语文增加了音乐文化的厚度。这一环节教师紧紧抓住了《忆江南》的音乐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获得强烈的音乐认知和情感体验。更为巧妙的是,教师进行了无痕迁移,将上一环节的有感情吟诵和个别词语的着重处理,运用到这一环节的演唱技巧上,显得妥帖、自然。既加深巩固了学生之前吟诵诗词时的技巧和情感,又使学生在演唱中进一步领悟了歌曲处理的细节和特点。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的《本能的缪斯》提及孩子就是天生的缪斯,他们对音乐有敏锐的直觉,教师这样教学使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诗词和音乐中的美感,学生学得投入,学得轻松,学得得法。

三、引发思考,提升音乐修养

【片段三】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三个版本的《忆江南》,这三个作品都是由不同的作曲家创作,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感觉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听过后回答)

师:对了,这三首作品虽然歌词一样,但曲调各异,情绪怎么样?

生:也有所不同。

师:是的,但是作曲家都将很多江南的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加入了一些江南民歌和戏曲,让我们听来都是那么的细腻婉转、连绵优美,具有江南的美感。

师:听了这些作品,你觉得哪一首更能把诗词《忆江南》里回味悠长的眷恋之情表现出来?

生:我们最先学的第一首《忆江南》。

师:江南的景美,词美,歌更美。其实《忆江南》一共有三首,课后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去了解剩下的两首。美好的音乐和诗词都是相通的,都值得你去悉心领悟和发现,也许诗人和作曲家创作时的意境就会被你慢慢参透,你就会成为下一个诗人、下一个作曲家,老师期待你们的成功!

《忆江南》所表现的情境其实与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借助对语文古诗词的理解,把音乐贯穿在文化的背景中,可以让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在不同风格音乐的碰撞中得到提升。学生能逐步感受到音乐远不是他们想象中的简单的“do、re、mi”音符和“咿咿呀呀”的哼唱,而是一种伟大创造,是抒发情感的渠道,认识世界的途径。有人说,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三层高度:第一层是告诉,把答案直接提供给学生;第二层是启发,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能积极思考;最高一层则是唤醒,唤醒学生的感知和潜能。能唤醒学生对中国传统古诗词的兴趣,以及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才是一节课的活水源头。

语文和音乐都是需要用心感受、用情表达的艺术学科,两者有区别但也有相通之处,教师就应该拥有这样一双善于整合和寻找课程资源的“慧眼”。学生学了这样的音乐课,再回头读诗词,会更觉得妙趣横生!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忆江南·客居怀思
忆江南·晨游
忆江南·纪念建军九十周年
夜雪
忆江南·绿茶
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