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辛
津门祠堂知多少
杨大辛
旧时天津有许多祠堂,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祭祀列祖列宗的家祠,一类是纪念先贤先烈的专祠。家祠是宗法社会的产物,由来已久,遍及城乡,且不去说它。专祠多为朝廷敕建,旌表褒扬忠臣勇将,无非是为了宣扬愚忠愚义的封建伦理道德,藉以巩固皇权统治。立祠的历史人物,不同阶级立场自然有不同的评价,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封建祠堂最终被时代潮流所淘汰,也在情理之中。
津门祠堂知多少?未见有人做过专门统计。仅就个人读史摭拾,列举如下:
毛公祠 纪念明嘉靖年间天津整饬副使毛恺的祠堂,地址在旧城厢北门里大仪门。相传毛恺为政清廉,关心民间疾苦,深受乡民拥戴,死后乡绅立祠寄托哀思,并取名“报功祠”,意为报答毛公功德。后以年代久远,竟讹传为“鲍公祠”,还留下一个“鲍公祠胡同”的地名,岂不有点荒唐可笑!
谢公祠 纪念咸丰年间天津县知事谢子澄的祠堂,地址在西门外永丰屯。咸丰三年(1853)谢子澄抵御北伐的太平军,在静海独流受挫,投水而亡,清廷敕建专祠祭祀。
僧王祠 纪念清朝亲王僧格林沁的祠堂,地址在西门外大街。咸丰九年(1859)僧格林沁率部在大沽口与英法联军激战,击沉敌舰多艘,又在天津城四周构筑濠墙以抵御入侵之敌。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僧格林沁率部逃至通州,败于八里桥,致使北京陷落,被革去爵职。同治四年(1865)在山东曹州镇压捻军,兵败被杀。朝廷敕建专祠祭祀,并御赐“丹心万古”匾额。
双忠祠 纪念咸丰年间大沽提督史荣椿、协副将龙汝元的祠堂,地址在大沽口北岸于家堡河岸边。咸丰九年(1859),史荣椿、龙汝元在大沽口抗击入侵的英法联军,身先士卒,壮烈牺牲。战后清廷敕建祠堂“以慰忠灵”,取名“双忠祠”。
曾公祠 纪念直隶总督曾国藩的祠堂,地址在河北大王庙旁。曾国藩因率领湘军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南京有“功”,被清廷封为一等侯爵。同治九年(1870)在天津担任直隶总督期间,因查办“天津教案”屈从法国人,屠杀义民,受到社会舆论谴责而去职。后在两江总督任上病逝,清廷敕建专祠祭祀。
张公祠 纪念直隶总督张树声的祠堂,地址在河北大街三条石。同治末年张树声任漕运总督,为抵御捻军坚守南运河,保障了京畿的安全。死后清廷敕建专祠祭祀。
周公祠
周公祠 纪念清朝淮军提督周盛传及其弟周盛波的祠堂,地址在小站镇会馆村。同治年间周盛传、周盛波率淮军驻防海河下游一带,在咸水沽小站试垦稻田取得成功,惠及乡民。死后乡绅集资在小站建立周公祠,祭祀周氏兄弟。另外,
在河北大街三条石附近也建有周公祠。
李公祠内李鸿章像
昭忠祠 纪念北洋水师英烈的祠堂,地址在河北昆纬路。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将士在黄海全军覆没,壮烈牺牲。战后清廷敕建专祠祭祀。
丁公祠 纪念天津道丁寿昌的祠堂,地址在南马路晒米厂。丁寿昌系甲午海战时海军提督丁汝昌之弟,安徽庐阳人,旅津安徽人常在丁公祠议事,故又有“庐阳公所”之称。
聂公祠 纪念直隶提督聂士成的祠堂,地址在河北大街三条石。光绪二十六年(1900)聂士成在八里台抗击入侵的八国联军,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清廷敕建专祠祭祀。
马公祠 纪念直隶提督马玉昆的祠堂,地址在河北区黄纬路。马玉昆曾率部抗击八国联军,在西太后、光绪帝逃往西安时曾随行“护驾”,死后清廷敕建专祠祭祀。
李公祠 纪念直隶总督李鸿章的祠堂,地址在河北窑洼。李鸿章系清朝重臣,被封为一等肃毅伯,出任直隶总督近三十年,推行洋务运动,促进天津的城市近代化,功绩卓著。李鸿章祠堂规模相当恢宏,占地约2万平方米,文史学者王者师先生曾著文记胜,兹转录如下:
祠堂正门在今李公祠大街,朱红大门,坐北朝南,对面是一座磨砖对缝的大影壁,门前两侧的石狮,雕工精美,栩栩如生。进入大门,两侧有门房数间,各有配房三大间,北面正中是通往后院的过厅,两侧为腰房。李鸿章铜像安放在前院正中。后院正面为享堂,是连九间的大殿堂,堂内红色立柱矗立,高轩宽敞,气势雄浑。现移至宁园的八角亭,当年建在后院中间。两院均有绿檐红柱、古色古香的游廊相通。……祠后凿池注水为湖,并辟有亭、台之胜,苍松翠柏,垂柳摇曳。在庄严肃穆之中别有一番宁静幽雅的意境。
李纯祠堂
姑且不论李鸿章其人的历史功过如何评价,就其祠堂而言,实为津门一大景观,毁掉实在令人惋惜!
目前天津保存比较完整的祠堂是李纯祠堂(其实应该是李氏家祠)。李纯祠堂位于南开区南丰路,占地25600平方米,由照壁、牌坊、大门、前殿、中殿、戏台、后殿、配殿和回廊等建筑组成。李纯祠堂的原建筑系北京的一座王府,拆卸后运津按原来的模式重建,因此恢宏壮丽。李纯祠堂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愿能妥善保护下来,使后人得识当年祠堂之一斑。
(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