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为啥没北瓜

2016-12-03 02:42
人生十六七 2016年31期
关键词:瓜类冬瓜南瓜

东南西北为啥没北瓜

民以食为天,瓜果蔬菜是每天必食之物。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疑问:西瓜、冬瓜、南瓜都很常见,为何独独没有北瓜?这些瓜果的命名又究竟是怎么来的?

北瓜传说

传说,民间原本是有北瓜的。在唐朝时,唐太宗与东海龙王结拜并发誓要同年同月同日死。但是无意中,唐太宗帮助大臣魏征诛杀了东海龙王,东海龙王因此状告到地府,要求唐太宗履行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唐太宗得知后,为避免同死命运,派人到地府进献北瓜求情。唐太宗最终保住了性命,但是,北瓜自此就在人间消失了……

当然,这只是传说,但可以确定的是,“北瓜”一词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并且在古籍中频繁出现。

明朝周文华《汝南圃史》中曾记载:“南瓜,红皮如丹枫色;北瓜,青皮如碧苔色。”

清初张履祥的《补农书》中又载:“南瓜形扁,北瓜形长,盖同类也。”

《清稗类钞》载:“金瓜为蔬类植物,球结实,形扁圆,色赤,亦名北瓜。”

然而,古籍中记载的“北瓜”似乎并非同一种类,北瓜之名使用较为混乱。那么,历史上“北瓜”究竟都指什么呢?

历史上的“北瓜”

汪绂的《医林纂要》:“南瓜,甘酸温。种自南蕃,故名。又曰蕃瓜,或讹北瓜。”

鲍相璈的《验方新编》:“南瓜,北人呼为倭瓜,江苏等处有呼为北瓜者。”

在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地区,南瓜都被称为“北瓜”,据说江西有些地方至今仍把南瓜叫做“北瓜”。在一些关于本草类的古籍记载和地方县志中的记载亦是如是,民国五年浙江象山县志写得十分详细,其指出:“南瓜:其皮色碧绿而光圆者名北瓜,结实剩土瓜(指土产南瓜),一本得十余颗。”民国十四年江西弋阳县志记载:“南瓜,本名倭瓜,亦呼北瓜。”

西瓜的品种名

这种品种大概在明朝就有了,明人王象晋所著《群芳谱》中记载有这样的“北瓜”,原条目附在西瓜的条目之下:“北瓜:形如西瓜而小,皮色白,甚薄,瓤甚红,子亦如西瓜而微小狭长,味甚甘美,与西瓜同时,想亦西瓜别种也。”

“瓜子瓜”的别名

西瓜中有一种瓜体小、肉薄味差,但子多味美的瓜,专门种植起来取其子,称为“瓜子瓜”,在历史上也叫做“打瓜”或“子瓜”,也有把这种瓜称之为“北瓜”的,如乾隆十六年,四川郫县志记载:“子瓜:一名北瓜,形如西瓜而略小,子小于西瓜而较多,味甚长,土人每种之以取其子。”

冬瓜的别名

冬瓜经霜后,外皮敷满白粉,所以冬瓜自古至今又叫“白瓜”或“白冬瓜”,因“白”和“北”发音相近,所以有些地方就把白瓜叫成“北瓜“,系属于口误。《民国江苏通志方物考稿(中)》记载:“泗阳志:北瓜亦云白瓜,茎、叶、实似冬瓜,皮色白,此即白冬瓜,以北、白声近而误者也。”

“真正的北瓜”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俞为洁经过考证之后,认为“真正的北瓜”是指西葫芦的一个观赏性品种,茎叶颇似番南瓜,叶形较圆,萼片末端不成叶状,果实长椭圆形或近似于扁圆形,成熟后呈赤褐色,表面光滑有光泽,属观赏型瓜类,不可食用。这种北瓜在许多地方县志中都有所记载,如光绪八年江苏宜兴荆谿县新志:“似南瓜而小者名北瓜,其形微扁,色赤可玩。”清光绪七年浙江归安县志:“金瓜即北瓜。”同年浙江乌程县志也记载:“金瓜即北瓜,盆供为玩,不可食。”

但这“真正的北瓜”之说也算是一家之言,未必正确,这些“真正的北瓜”恐怕并非同一品种,甚至长相独特的南瓜品种都可能囊括其中。

为何“北瓜”一词使用混乱

乾隆年间河北的《宝坻县志》有感慨:“瓜之属以四方分目之为东为西为南惟无北。”有冬瓜、西瓜、南瓜这三个方向命名的瓜类,古人也曾想要集齐四个方向,然而,以中国北边的气候条件,无法向南传入什么瓜类作物,也没有一种已经被大众熟知的瓜与“北瓜”音近,于是顺势将一些不知来历的陌生瓜称作“北瓜”来弥补这一缺憾。因此不同的地区也就有了不同品种的“北瓜”……

说了“北瓜”,咱再说说其它三个瓜类——南瓜、西瓜和冬瓜,它们命名的渊源你知道吗?

“南瓜礼”趣闻

清代海盐地区有个名人叫张艺堂,聪明好学,但苦于家贫,无钱交纳学费。当时有个大学问家叫丁敬身,张艺堂欲拜他为师。第一次上师门时,张艺堂从身背的大布囊里捧出两只大南瓜作为拜师礼,每只约重十余斤。旁人看了皆大笑,而丁敬身先生却欣然受之,并当场烹瓜招待学生,这顿饭只有南瓜菜,但师生却吃得津津有味。从此,“南瓜礼”在海盐一带传为美谈。

中国只有两种瓜类是真正以方向命名的——西瓜和南瓜,这样命名的理由都是缘于两种瓜类传来的方位。南瓜作为美洲作物之一,一般认为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从欧洲向美洲进而在世界范围传播的,大约于明朝传入我国。

《本草纲目》载:“南瓜,种出南番。”这应该就是南瓜称谓最初的由来。《清稗类钞》中说“其种本出南番,故名南瓜。”不少美洲作物,如番薯、玉米,其传入路径都有“东南海路说”,是指大部分美洲作物经葡萄牙人或中国商人之手较早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故这里的“南番”极有可能就是指东南亚的菲律宾等国。

“稀瓜”变西瓜

相传神农氏在尝百草时发现了西瓜,由于水多肉稀,便称之为“稀瓜”,后来慢慢的便传成了“西瓜”。

西瓜在我国栽培悠久历史,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里曾描述过一种奇特的瓜:“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陶弘景提到的这个“寒瓜”就是西瓜。也就是说,西瓜最早传到中国时,被称之为“寒瓜”。

西瓜并非中国本土作物,原产于非洲。在欧阳修主编的《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二》中,第一次出现了“西瓜”这一名词,其史料出处来自于胡峤《陷虏记》:“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维吾尔族祖先)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西瓜由西域进入中原,并因此得名。

西瓜历来为国人所喜爱,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文天祥就曾经写过一首《西瓜吟》专门称赞“寒瓜”的解暑佳效。诗云:

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

千点红樱档,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有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冬天无瓜便有了“冬瓜”

关于冬瓜之名,传说为神农爱民如子,培育了“四方瓜”,即东瓜、南瓜、西瓜、北瓜。并命令它们各奔所封的地方安家落户,造福于民。结果,南、西、北瓜各自都到受封的地方去了,唯有东瓜不服从分配,说东方海风大,生活不习惯。神农只好让它换个地方,西方它嫌沙多,北方它怕冷,南方它惧热,最后还是去了东方。神农氏看到冬瓜回心转意了,便高兴地说:“东瓜,东瓜,东方为家”。东瓜立即答道:“是冬瓜不是东瓜,处处都是我的家。”神农氏说:“冬天无瓜,你喜欢叫冬瓜,就叫冬瓜吧。”

严格说来,冬瓜中的“冬”并不是方位。冬瓜是本土作物,其最早记载见于魏人张揖的《广雅》:“冬瓜经霜后,皮上白如粉涂;其子亦白,故名白冬瓜。”可见名字本与方向无关。但有了西瓜、南瓜后,人们难免将它讹为同音的“东瓜”,这样便有了三个方向命名的瓜类。

冬瓜因瓜熟之际,瓜皮表面会蒙上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很像冬天的白霜,因此,冬瓜也称为“白瓜”。再者,因为其外形为椭圆形,也酷似睡觉时所使用的枕头,因此也有“枕瓜”的别名。

瓜是个古老象形文字,瓜字两边像瓜蔓,中间瓜藤垂下,结出又圆又大的果实,即为瓜。各种瓜类名目繁多,至今某些地方仍有“北瓜”的称呼,只是同名异物现象较多,各种瓜类的命名也都有其独特的因素,究其原因,一言以概之:“盖是中国地大物博也!”

猜你喜欢
瓜类冬瓜南瓜
闷热三伏天 冬瓜可以这样煲
为什么叫冬瓜
南瓜灯
瓜类炭疽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瓜类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瓜类蔓枯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瓜类白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冬瓜搭架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