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延宇
近年来,我们北方地区鱼苗投放后大量死亡的事例不断发生,部分水体投放鱼苗后几乎全部死亡。为恢复生产,需要重新放苗。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又耽误了生长时间,错过了上市期,大大降低了养殖效益。本文就常见的鱼苗投放后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
1 鱼苗自身原因
1.1苗种退化
鱼苗苗种退化是行业内普遍认同的事情。繁殖亲本个体小、培育亲本不重视、亲体没有跨区域交流、近亲繁殖、抗病力差等,这些都是苗种退化的常见表现。
1.2孵化时提前脱膜的苗
由于亲本培育差、提前催产、卵膜薄、孵化时水体溶氧变化、水体酸碱度变化等原因引起受精卵提前脱模,鱼苗气官发育不全、体质差,导致投放后容易死亡。
2 外部原因
2.1鱼苗细菌性感染
苗种期间多发的病有: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白头白嘴病、烂身病、鳃霉病等。这些多为鱼苗受伤后引起的细菌感染,可能是孵化过程中碰到硬物、操作过程中受伤引起。
2.2鱼苗病毒感染
水产动物病毒很多可以垂直感染,苗种从亲本感染病毒。由于从亲本到子代的病毒传染净化措施缺失,苗种大量带毒,常见的病毒有:草鱼出血病病毒、锦鲤疱疹病毒、传染性肝坏死病毒等。
2.3鱼苗寄生虫感染
苗种期间多发的寄生虫有:车轮虫、斜管虫、波豆虫、隐鞭虫、指环虫、三代虫。它们大多寄生于鳃丝,繁殖速度快,骚扰鱼苗,引起鱼苗不适,可导致鱼类死亡,多以显微镜镜检确诊。出苗运输前抽样镜检,发现有寄生虫,及时杀灭,可大幅度提高鱼苗投放水体后的成活率。
3 环境原因
3.1南苗北调
南方的鱼苗北运是多年来的必然趋势。南方地区因水温高、降雨多、水源充沛、可提前1个月繁殖鱼苗及鱼苗繁殖配套好等因素,使得很多南方名特优新品种空运到北方多省各地。但由于大范围的地域跨度,两地的病原、环境差异巨大,鱼苗适应环境成本巨大、消耗大量的体能来适应环境,容易导致放苗成活率不高,鱼苗死亡。
3.2水质差异
苗种培育池和投放水体的水质差异大,温度、溶解氧、PH值、亚硝酸盐有毒物质等有差异。而且放苗时池水和鱼苗运输水体水温差不能超过2度。
3.3运输环节
鱼苗不要提前运输,要发育完整。鱼苗运输前要做好“困箱”、排便等工作,并且应该进行几次拉网训练。运输时间不要过长,密度不宜过大。
3.4没有培育好适宜水色和适口饵料
培育好的适宜水色,水体的能量代谢、物质循环和信息流动适宜于鱼苗,避免有害物质或不良环境引起鱼苗死亡。培育适口的饵料,鱼苗入塘后,需要补充大量的能量,摄食适口饵料可快速提高鱼苗体质。
3.5敌害生物
鱼苗入塘后,会面对多种敌害生物。不同的发育阶段面对的敌害生物有差异,可能会有来自“海陆空”的敌害生物危害鱼苗。不同种鱼类、同种鱼类的大个体有可能成为敌害生物。
3.6气体过饱和
鱼苗喜欢闪亮的东西,会吞气泡;鱼苗个体小,活动能力弱,身体有气泡黏附难以摆脱,体内有气泡难以排出;氧气、氮气或其他气体过饱和后,加上风平浪静,鱼苗容易得气泡病,引起鱼苗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