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国际化:突破与平衡

2016-12-02 14:45王子衿
财经国家周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辉山乳企奶源

王子衿

中国乳企要突破瓶颈,国际化合作是一个比较好的路径。

自2010年光明乳业收购新西兰Synlait公司51%股权、拉开国内乳企国际化序幕以来,在外资乳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乳企也开始积极地布局全球奶业市场。

在国内养殖条件薄弱、奶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国际化策略使中国乳企有希望得到稳定和优质的奶源供应,也能够获得国际化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此间试验数年后,国际化到底给中国乳业积累下怎样的经验与前进空间?2016年11月11日下午,在新华社新闻大厦,由《财经国家周刊》、瞭望智库牵头组织的“中国乳业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的课题对乳业国际化进行了专项讨论。

工信部原总工程师朱宏任、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张靖等主管部门人士,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农业部资深乳业分析师陈渝等业界专家,以及伊利、蒙牛、光明、飞鹤、辉山、贝因美等知名乳企代表应邀参与讨论。

2016年11月11日下午“中国乳业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课题会议对乳业国际化进行了专项讨论。 

突破瓶颈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分化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全球乳业产业链上的优质资源将加速流动、整合,中国本土乳业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国际乳业合作令人期待。

目前,中国乳业国际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一方面表现为中国乳品企业海外投资力度加大,先后有多个乳品企业走出了国门,包括伊利、蒙牛、光明、飞鹤、贝因美、辉山等一批大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国外资本和国际乳业巨头大量进入中国,纷纷同本土乳企展开各种合作;抢滩中国市场。

对此,宋亮认为,“走出去”利用国外品牌和先进技术缩小竞争差距,可以培养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品牌。

朱宏任表示,当前中国乳业的实力大大增强,生产规模进一步增大,政府监管更加科学、规范,市场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应该说现在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企业成本增加,存在结构性过剩,消费者信心尚未完全恢复,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于本土乳企而言,要尽快推动技术进步、品牌国际化、降低成本,与国外产品在国内市场面对面竞争,在国际市场抢占奶源基地,并由此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乳企竞合机制。

蒙牛乳业副总裁翟嵋介绍,蒙牛近年来一直深耕国际布局,成为了以中国中粮、法国达能、丹麦Arla Foods三大战略股东为主的、完成国际化公司治理架构的、持续稳定发展的公司。一路走来,蒙牛携手很多国际伙伴,在国际化上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有成绩也有不足。

“中国乳企要突破瓶颈,国际化合作是一个比较好的路径。”在飞鹤乳业副总裁卢光看来,乳制品“十三五”规划中,政府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然而国际化不仅仅是“走出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进来”也是一种重要手段。

据卢光介绍,飞鹤很早就意识到,婴幼儿奶粉的单品高毛利时代已过去,积极同国外研发机构合作,消化吸收国际各个领域的最前沿、最先进理念技术化为己用,是中国乳企突破现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民族乳业快速发展的不二法门。

不过,在本土奶粉企业纷纷出海建厂、搜寻全球供应资源的时候,辉山反其道而行,吸引了全球五大乳制品公司之一的拥有140多年历史、年销售收入100多亿欧元的荷兰皇家菲仕兰对辉山产业的投资。

“菲仕兰和辉山的合资公司可谓是中荷乳业合作的实际成果。”辉山乳业副总裁王欣宇介绍,后续辉山乳业推出的新品牌将独立于菲仕兰现有品牌美素佳儿以及辉山旗下辉山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在生产方面,辉山乳业负责供应奶源,菲仕兰提供技术、生产以及销售支持,预计在今年年底上市。

打造平衡

“近年以来,中国乳业一直在压力中求发展。”翟嵋介绍,当前乳业面临着三重困境,也可以说是三重挑战:一是全球奶业遭遇第三波世界性寒流,国内市场也受波及;二是受到国外乳品品牌的冲击,尤其是奶粉板块;三是国民对国内乳品品牌消费信心恢复缓慢,这也是中国乳业的一块心病。

对此,高延敏提醒说,当前中国乳企发展仍然处于比较艰难的时期,目前中国乳企“走出去”的前景可以说是“机遇不大,挑战不小”。

在朱宏任看来,中国乳企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也要关注产业链最前端的奶农,要做好平衡,适当关注他们的利益,“走出去”的乳企既要学习先进技术,也需要注重企业管理、能力建设、合规建设等方面的塑造。

张靖认为,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国际竞争,乳企在国内其实早就已经参与了国际竞争,目前国内乳业有了很长足的发展,对企业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

在卢光看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合作与竞争是一个行业必须直面的一把“双刃剑”,而我国乳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与这把剑使得好坏密不可分。

观察“走出去”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到,我国乳业国际化已经从最初的以国内市场换取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委托国外工厂代工,发展到了并购国外乳企、直接投资建厂、合作研发,再到打造国际化品牌、布局国外消费终端的阶段。

陈渝认为,今天乳企“走出去”已经不只是基于品牌、原料等因素的考量,“想要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真正地跨国企业,必须要积极走出去,搭建一个新的竞争生态圈,积极步入国际竞争2.0时代”。

尽管中国乳企需要不断加强国际化水准,但也不可以盲目“走出去”,而是应该做到“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科学平衡。

高延敏告诫企业,“不管是大目标还是小目标,企业都需要考虑清楚走出去是想干什么。”已经走出去的也需要与国外企业在多方面进行对标,真正做好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工作。

张靖也表示,企业走出去是要求生存、图发展,而不是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企业需要立足于国内市场,依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国家也需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帮助企业扫除发展障碍,从而促进乳企更好地走出去。

“中国乳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不能过快,必须以本国奶源和产业安全为基础,也不能以牺牲本国产业健康发展来发展国际化。”宋亮建议称,国家层面应加快产品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推动产业工业化的升级,进一步深化加强科学监管体系,推动中国市场与国外市场更有效的融合。

猜你喜欢
辉山乳企奶源
论区域性乳企产品供应的经验借鉴
区域乳企加码低温奶 “温度”与“广度”需平衡
乳企价格战:牛奶重回一元时代,一边缺奶一边产能过剩
乳企价格战:一边缺奶,一边产能过剩
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分析
奶源自有可控是乳业转型提质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