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课堂总结的设计与实践

2016-12-02 11:28梁厚军
广东教育·综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内战历史课深度

梁厚军

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的回忆。它既是教学观念及行为的总结,也是教材及教学方法的总结,还是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总结,是整个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历史课来说,其课堂总结有深化教学内容、巩固新授知识和理清知识结构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立足教材知识,超越教材认识”。

一、历史课课堂总结要有启发性

所谓启发性,是指历史课课堂总结要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前理解”能力(原有知识结构)对知识展开有规律、有目的的思考。这是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表格、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将零散的历史知识转换成具体知识组合,从而形成解决新历史问题的独立系统。

我在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这一内容进行课堂总结时,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美国为什么能够避免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表1的规律,形成一个独立的知识结构系统。尔后,指导学生以此为例仿制两个关于德国和日本的表格,启发学生解决一个新问题——“德国、日本为什么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这样,被启发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更富有规律性、目的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必须强调的是,在启发学生对历史问题展开有规律、有目的的思考时,一要注意启发的手段要新颖,要能激发学生兴趣,打开思考的大门;二要始终坚持史论结合、历史唯物辨证等史学方法。

(二)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和真实感,从而启发学生对现实与未来的思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历史的人物、事件、现象等历史因素,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理解,以讨论探究、历史情景剧表演等方式再现历史,“玩穿越”,以此启发学生认识历史的本质联系,分析成因,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预示历史的现实意义和未来趋势。

我在对“鸦片战争”这一内容进行总结时,选取鸦片战争前夕,各方势力对鸦片的态度不一作为材料(请看表2,根据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整理),让学生扮演各方势力编排一段历史情境对话,让学生“穿越”到1840年前去认识这段历史的真实,思考:1.主张“禁烟”是不是明智之举?2. 主张“弛禁”的人就是卖国、迂腐之流吗?3. 鸦片战争可否避免?如果可以避免,政府应如何做?如果不能避免,原因是什么?4. 假如今天遇到类似的问题,作为政府应该做什么?作为个人,你应该做些什么?

问题1、2,旨在启发学生重塑对历史的理解,再现历史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问题3,旨在启发学生对历史规律的探索。

问题4,旨在启发学生形成历史的现实意义和对未来的忧患意识,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历史课课堂总结要有深度性

所谓深度性,是指历史课课堂总结要引导学生有深度地认识、理解历史知识、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历史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深度课堂总结应注重于以下两点:

(一)突出历史的因果性,增强学生对历史发展必然性的认识。这还得从历史发展的宏观上、整体性出发,去深入的挖掘历史人物活动或历史现象的前因后果,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处理。

学生在学完必修一《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课后,对美国历史兴趣很浓,选择了“美国内战”作为自主研究性学习课。为了让学生认识这一事件发生的历史必然性,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 美国独立后为何存在两种经济形式?2. 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为何无法调和?3. 假设林肯没有当选总统,美国内战能避免吗?

问题1,引导学生从美国独立前的经济状况、独立战争的领导力量、独立后统治阶级的组成等三个方面深入思考,得出结论:这两种经济形式的并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问题2,引导学生从劳动力和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角度深入思考,得出结论: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唯有战争方能解决。

问题3,黑人奴隶制度是《1787年宪法》未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阻碍了美国的社会进步,废除黑人奴隶制度是美国人民共同的愿意,从这两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得出结论:历史发展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任何一个触动到双方利益和矛盾的焦点——黑奴存废,都会导致内战的爆发。

最后,请学生综合概括,得出总的结论:美国历史的不可逆转性,两种经济形式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历史发展趋势的不可阻挡性,决定了美国内战必然会爆发。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形成“内战是美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的认识。

通过此例,不难发现,教学中这样得出的总结,是自然而然的,而非教师“填鸭式”的结论。突出了历史的因果性,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发展必然性的认识,而且,让学生学会了运用历史理论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所以,课堂总结是要有深度的,否则达不到上述的目的。

(二)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入挖掘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其具体化。历史发展的本质是通过历史现象反映出来的。只有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具体化,才能透过现象理解本质,才能认识历史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对“两次美国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等知识的掌握,只有将它们的内在联系具体化,才能理解它们发展的本质。单以“美国两次战争”为例,揭示独立战争与内战的内在联系,可以采取比较的分析方法,对比两次革命的根本原因、斗争目标、斗争结果和革命性质等因素,启发学生得出如下结论:1. 独立战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第一个障碍——英国的殖民束缚,提供了第一个前提——国家独立;内战扫除第二个障碍——黑奴制度,提供第二个前提——工商业资产阶级单独掌握全国统治权。2. 两次战争都是为开避资本主义发展之路而展开的。据此,形成“美国内战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延续和深入”的认识,同样的方法也可形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深入”的认识。这样,学生不仅对这两个知识点都有了深度的理解,而且还能从整体、宏观上去驾驭知识。

值得强调的是,课堂总结在突出深度时,也应坚持“论从史出”的基本原则,所谓“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实习编辑 颜 媛

猜你喜欢
内战历史课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叙利亚内战大事件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历史课上等
美国内战的国际法实践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