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信息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

2016-12-02 19:02步长磊
新媒体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微博问题对策

步长磊

摘 要 微博篇幅短小,操作便捷,比较容易吸引普通用户,而且用户可以单向关注,信息传播时效性强,在这样特点的带动下迅速发展并在信息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微博信息的发布、转发和评论中,信息也比较容易失真、变异,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信息片面、新闻虚假、谣言不断等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成了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着重剖析这些微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希望微博能趋利避害、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 微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20-0001-02

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驱动力。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传播媒介也不断地推陈出新,让大众拥有了越来越多选择的可能性。而在互联网、手机等不断融合和集成的技术大背景之下,微博这一新兴的媒介形式应运而生。微博用户近几年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仅新浪微博2013年上半年,注册用户就达到5.36亿,微博成为中国网民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但是随着微信、易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诞生,微博逐渐开始衰落。2014年10月27日,腾讯正式宣布将腾讯网与腾讯微博团队进行整合,退出微博。2014年11月5日网易微博也宣布关闭。

1 微博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信息过于碎片化,难以窥见全貌

微博在创建之初,规定了140字的发布限制。微博的这种字数上限,限制了用户的长篇大论,也凸显了微博信息的零碎化、个性化的特征。这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快餐式的阅读方式。微博的使用者往往是在上班的路上、排队的时候等零碎的时间发一条微博或者浏览关注者发布的信息。这体现了人们与外界交流的欲望,也体现了用户关注微博信息,以消除不确定性的目的。但是零碎化的信息往往不能深究,信息的可靠性和传统媒体的采访发布也有很大区别,因此,仅仅依靠微博的零碎化信息的发布,是不能完全消除不确定性甚至会增加对待事物的不确定性。比如2016年8月14日凌晨,王宝强在微博中发布离婚声明,声称因妻子出轨,解除与其的婚姻关系,同时解除经纪人职务。作为王宝强离婚信息的“原产地”,新浪微博中的相关信息受到广泛关注。8月14日当天,新浪微博发起的话题#王宝强离婚#单日便超过了10亿次阅读。截至8月19日00:21,王宝强发布微博总计5天时间,仅“王宝强”及“王宝强离婚”两个话题阅读量综合已经超过110亿次[1]。王宝强离婚事件之所以能够引发如此高的关注度,一方面与王宝强的明星身份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微博不能够反映事件的全貌,只是碎片化的呈现事件,所以才能够引发网民和其他媒体的疯狂关注,探究事件的真实面目。

1.2 微博成为虚假信息、低俗文化的滋生地和集散地

微博的兴起使得人人都成了一个独立的媒体,在一人发布信息后,经过反复的转发和传播,信息往往出现变异。现如今传统媒体也经常在网络上搜集信息,但有些记者降低了自己的职业准则,为了增加新闻的收视率,迎合人们的各种心理,从微博上寻找能耸人听闻的素材,不经考证就轻易的通过新闻节目传播出去,更进一步地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传播假信息、假新闻的助推者。微博上流传的假消息较多,例如:“六小龄童去世”就是这样造成的。2013年某微博曝出六小龄童因病去世的消息,引起了广大网友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但是六小龄童随即辟谣,并且痛斥这种不负责任的假消息。

1.3 新闻传播的“时宜性”受到威胁

所谓新闻的时宜性,就是指新闻事实得以传播的最佳时间,或者说,为了能产生最好的效果,新闻传播主体根据受众需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选定的宜于报道新闻事实的最佳时机[2]。根据刘九洲的观点,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统媒介虽然也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进行速度的提升,但是直播报道还远远不够。而作为依托网络平台的微博则可以连续的及时的跟踪报道,对发生的新闻事件采用“直播式”报道。这在某些程度上推动了新闻的及时性,但微博上的一些“直播”,常造成负面影响。微博“直播”丑陋事件,把社会阴暗、丑陋的角落完全放大后展示给网民,这在很大程度上夸大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与我们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相背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完全相悖。因此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加强监管,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新闻传播要重视“时宜性”,传播媒介要严格把关传播内容,看其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否适宜公开传播。上述为发泄愤怒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或者靠发布低级趣味内容以吸引更多关注的做法,是很不恰当的,也是有可能触及法律底线的行为。

2 积极应对微博在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2.1 积极探索有效的微博信息管理模式

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微博的“意见领袖”大多是一些社会名流,如歌星、影星、文化学者等。但是为了吸引关注,微博领域不仅存在少数纯粹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推广团队,也产生了大量耸人听闻的虚假信息和谣言,给微博正常的信息传播产生了重大不良影响,因此应继续推行微博认证制度。“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卢因提出的。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者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3]。网络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自由空间很大,虚假信息泛滥、谣言四起成为微博传播的一大问题。未经过认证的微博,用户发布和传播信息往往非常随意,轻轻一点“转发”按钮,或许一条虚假信息就不胫而走,一条远隔千里的用户发布的信息,另一用户很难求证,因此虚假信息很容易就得到了转播和发布,可想而知这对社会的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2.2 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以及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微博的使用者要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要学习了解国家关于互联网的相关法律,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自觉远离低俗信息。如今有些记者不实地采访,和普通网民一样,在网上浏览网页,找点噱头,便把新闻发布了,这不仅失去了一个记者的职业素养更是助长了虚假信息的滋生和蔓延。例如:“金庸去世”的微博就是一条很典型的案例。另外,微博网站要采取措施严格把关,把虚假信息降到最低,对在微博发布的重大消息进行及时回访,以辟谣和求证。通过国家相关法律的制裁、道德的约束和民众素质的日益提高,相信微博能够朝着更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向迈进。

2.3 要重视和加强微博舆论引导

网络传播有着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因此想要在网上成功引导舆论,只能积极适应网络传播及时性、自我性和独创性的特点。微博里面的信息可谓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既有及时有效的信息又有虚假信息和谣言。这也是微博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既给微博的信息传播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也为如何应对虚假信息,加强舆论引导打开了一个突破口。现如今不少政府机构都开设了官方微博,网民遇到不确定信息的时候还是相信政府、相信权威发布。因此应积极主动开展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这是应对虚假信息极为有效的途径,在对信息的发布上也要力求快速、准确、公开、透明。从而把过去灌输式的宣传命令,转变为政府与民众的共享与互动,使得政府在共享中赢得民众的信任,在互动中争强自己的公信力。从而使政府发出的信息获得比谣言和虚假信息更强的可信度和影响力,发挥积极主动的效果,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新浪财经.谁是王宝强事件的赢家:网络传播平台赚得盆满钵满[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8-20/doc-ifxvcsrn8733388.shtml?from=wap.

[2]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微博问题对策
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