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闲不住的人,40多年间三次创业创新。
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希望,自己能为文化事业再做一些贡献,在他的坚持努力下,已经以影视旅游闻名遐迩的横店将新增不少“新内容、新元素”。40多年来,民间投资政策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徐文荣始终能够应对自如。
尽管徐文荣年过八旬,至今仍活跃在创业创新的第一线。在卸下横店集团董事长职务之后,又进行自己的创业项目,这也是浙商群体中难得一见的。
他是个闲不住的人,40多年间三次创业创新
徐文荣:老骥伏枥志千里
老当益壮立足创业一线
7月22日,记者采访了徐文荣。这位已经从集团董事长位子上退下来13年的耄耋老人,如今依然还活跃在创业创新的第一线,他被部分媒体称为“最年长的一线企业家”。
80多岁的高龄,本应是颐养天年的时光。老浙商徐文荣却忙碌在一线,每天照常上班,继续在为他的事业奋斗。望着八面山,这座横店的标志之山,徐文荣所经历的时代已经今非昔比,而这其中有他自己的贡献。
一手创办横店集团的徐文荣早在2003年就将集团交给儿子打理,按理他如今完全可以过轻松安逸的生活,可他却没有闲下来。
“我退下来之后,很多人看到我没有空下来,有时反而比过去更忙了。有人跑来劝我,现在功成名就,什么都不缺,趁还走得动,到各处去走走看看。家人也这么劝我,可是我心里装着的想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徐文荣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了曹操的一首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采访中,徐文荣接了几个电话,包括对项目具体事务的布置,管得很细,他说创业就需要“全面指挥”。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介绍,徐文荣几乎每天都会关心几个景区的新媒体情况,尽管对新媒体操作起来并不熟练,但他仍然要求工作人员将其中重要的内容向他进行汇报。
他的努力赢得了时代的点赞。今年5月15日上午,全国旅游界的“大佬”们齐聚在山东济南参加中国旅游产业投融资促进大会。第二届“中国旅游产业杰出贡献奖”(飞马奖)在此次会议上正式揭晓,共有十位投资中国旅游产业超过百亿元的民营企业家上榜。徐文荣成为问鼎大奖的人物之一,“我也是浙江省2016年度唯一获此殊荣的民营企业家。”
有人说他是在不惑之年开始创业,花甲之年开始转型,而到耄耋之年收获的是“中国版的好莱坞”。不过,徐文荣说,他近年来最为醉心的,则是在文化产业方面。
他感慨地说,40多年的创业创新之路,一路走来,有初创时“找米下锅”的艰辛,也有商场获胜的喜悦。80多岁高龄的他,此时早已宠辱不惊。“但有一点一直不变,那就是立足家乡,为横店人民谋福利,无论是当初创办丝厂还是现在建设圆明新园,在这一点上我始终没有动摇过。”
通过建设区域旅游强势资源,着眼全局,对周边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区域交通、景区、住宿、餐饮、娱乐等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升级,以满足大众旅游的需求。同时,指导和扶持农业、工业、商贸等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联动,开发出融合多元产品、多元产业、多元功能的综合型拳头景区,最终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的升级与繁荣,从产业到带动区域发展具有示范意义。这是徐文荣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
三次创业从制造到文旅
徐文荣成为国内外著名企业家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浙商艰苦的创业创新史。
1975年开始创业的徐文荣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当时的横店和很多地方一样物资匮乏,人们生活贫穷。徐文荣靠公社2000元的借款开始,愣是把当时的丝厂办得有声有色。
这一时期的故事,对徐文荣来说至今历历在目,他向记者如数家珍般说起了早年的创业经历。在已过不惑之年才开始创业的徐文荣,之前没有过创业经历,事实上之前也没有创业的环境和机遇。“1975年创业之初正值文革末期,造反派文攻武斗仍在进行,我冒着危险到县城盖了章,最后办起了丝厂,成为创业的起点。”丝厂投产后第一年赚了 7.6万元,第二年赚了15万元,第三年赚了30万元,三年发展在当时几乎是神话。
“后来横店集团开始发展化工、电子乃至后来进军文化旅游产业,企业越做越大。”徐文荣把横店集团转型旅游文化为主的阶段称之为第二次创业。从1996年开始,徐文荣涉足影视旅游产业,建起了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19世纪南粤广州街”,首开了企业界与影视界联姻的先河。同时,他巧妙地把影视拍摄同发展旅游嫁接,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横店影视文化旅游产业。
1996年,横店集团为谢晋电影《鸦片战争》兴建“19世纪南粤广州街”,1997年,又为陈凯歌电影《荆轲刺秦王》兴建“秦王宫”。日后,香港街、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等影视拍摄基地相继建成。徐文荣认为,国内许多影视城,场景过于单一。“横店影视城要生存下去,就要尽可能满足各类剧组对各类场景的拍摄需求,剧组进到横店,所需场景都能找到,用不着转场。”
从2000年开始,横店影视城一直执行“免场租政策”,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剧组入场拍戏,集聚效应逐渐形成,横店影视城有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20多年来,横店在旅游产业上投资数百亿元,已经建成了从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明清民国的历代历朝建筑,共计有32个大型影视拍摄基地和21座国内规模最大的摄影棚,是世界最大的影视拍摄实景基地。至今已有近4.2万部(集)国内外影视剧在横店拍摄完成,古装剧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二。
从1975年开始创业到2003年交棒,在徐文荣带领下,横店集团先后创办了700多家工厂,形成了横店集团的品牌效应。
徐文荣也是较早涉足教育、医疗等领域投资的企业家之一。横店集团早年就建起了多家医院、学校,在这些领域的民间投资,横店也克服了不少困难。突破政策瓶颈,开放公用事业领域,这本身是当年横店集团努力的结果;但投资之后,当年横店集团创办的医院、学校都曾遇到过人才难留等尴尬局面。徐文荣初略估计,在他管理横店集团期间,投资的社会公用事业以及公益事业项目总额超过70亿元,除了医院、学校,也包括污水处理厂、发电厂等等先后在横店建了起来。
如果说第一次创业是创办了横店集团的工业,那么第二次创业是成功向影视文化转型,而第三次创业则是2003年从董事长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他策划自己新的文化旅游项目。
对徐文荣来说,“这一生最大的文化梦想,这一生最大的文化工程”,就是重建当年被焚毁的圆明园。这一占地7200多亩的浩大工程,名为“圆明新园”,据称总投资将达500亿元。为了理清与横店集团的关系,徐文荣注册成立了横店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简称“横店四共委”)这一社团组织,作为圆明新园的发起单位,徐文荣亲自担任横店四共委主席、圆明新园建设总指挥。
筹资投资民资闯关上路
在徐文荣的办公室里,最显眼的地方放着一块书法牌匾,上面写着“中国梦”三个大字,而这三个字恰恰成了徐文荣三次创业的最大动力。
“影视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会议文化、三教文化、山水文化、国际会展文化、演艺文化、高科技文化、国防军事文化、文创文化、收藏文化、中西式婚庆文化、民族旅游文化、运河文化等等。”徐文荣一口气说了10多种由旅游产业延伸出来的多元化产业,文化已成为徐文荣最为挂怀的事业。
横店旅游经历从一无所有、无中生有到无所不有的全域发展过程,初步形成了旅游利益全范域、旅游空间全地域、旅游产品全时域、旅游景观全场域、旅游要素全境域、旅游产业全领域。
但是说到圆明新园的建设过程,徐文荣却有一肚子的委屈。建设圆明新园的想法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在徐文荣脑海中勾勒出来了,当时作为横店一个景区的广州街开业后受到了游客的好评,徐文荣就想能不能模仿当年广州市容那样将当年的圆明园也建一个呢?不过当时这个想法并没有公开。
2012年开始,空下来的他开始全身心关注圆明新园的建设。正在抓紧建设中的圆明新园夏苑将再现“火烧圆明园”的场景,通过现代光声电技术达到逼真的视觉效果。“北京的圆明园被烧了,我们用现代技术来演示一遍,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警醒人们勿忘国耻。”
民间投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即便是徐文荣第三次创业,也同样不能幸免。作为知名浙商,面临的难题除了融资等常规性难题外,他所面临的还有媒体的质疑。
横店集团创业初期,也曾借过钱,当时银行贷款信用良好,但徐文荣抱怨说,当时“贷款额度太少了”,他认为:“办企业总还是要借点钱的。”企业越做越大,融资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在徐文荣第三次创业建设圆明新园的时候,也曾一度遭遇到融资难题,一些银行对这一项目持观望态度,控制相关贷款。
徐文荣说2003年之后自己已经不管理横店集团了,“手上又没钱了”。这位老浙商想到了“用天下人、聚天下资、谋天下利”的策略,在他的积极努力下,资金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而更令徐文荣感到不安的是媒体咄咄逼人的质疑之声。这位老浙商最后不得不亲自出面回应有关问题,他觉得自己重建圆明园并没有侵犯北京圆明园的知识产权,仅是作为旅游和影视基地,并供人们参观。而媒体关心的土地出让、资金来源及圆明园相关资料等问题,他也一一作了回应:用的是横店的荒山,资金通过一系列方式解决,而圆明园资料也已完成收集整理。
徐文荣说,按照北京圆明园投资建设的横店圆明新园如今已经有模有样了,今年底主体建设将完工,最早建成的春苑已于去年5月开门迎客。圆明新园还包括新长春园(夏苑)、新绮春园(秋苑)、新畅春园(冬苑)等园区。届时,与圆明新园一同开门迎客的还有动物标本馆、冰雕雪雕馆,以及欢乐夜福海夜景项目——耗资一亿元打造的一处大型声光电多媒体水秀。在他看来,“文化+科技”的新模式已经走上了正轨,将会获得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