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刘越武 李学威
“西游”记
文_刘越武 李学威
郑州向西百余公里,偃师市缑氏镇的凤凰山下有条凤凰谷,谷东的陈河村便是我们此次的去处,我管这次出行叫作“西游”,也与此地有关。
寻访名人昔日生活的足迹,在游览清幽之地、欣赏风格各异建筑的同时,让心灵享受片刻的清净,这大体是多数游人的心境吧。11月14日,我同友人踏进了陈河村,“朝拜”了玄奘故里。
虽然距离缑氏镇不远,但这处村庄却清冷许多,走在村中,寂寥与静谧让人顿觉空灵,这似乎在告诉来者,陈河虽因玄奘而有名,但此处仍如同往昔,没有染上红尘喧嚣,清净之中,佛缘未泯。
玄奘故居,依势而造,层层迭升,颇有几分气韵,呈台阶式三进院落,经历代修缮,大体保存完好。
拾阶而上,先看到一古朴典雅的白玉石牌坊。仰望石牌坊,可见一对联,横联:“竭忠尽智”,侧联:“观易读经经论玄奥图社稷;谈诗咏词词海漠迹渡苍生。”走过石牌坊,再回望,又会发现一联,横联:“松韵雅操”,侧联:“望缑山山色苍黛物华天宝;临休水水波涟漪人杰地灵。”
进入故居大门,迎面照壁上一个和尚坐像图的落款,让我们颇感好奇。照壁之上,书写着“六尘六识”四个大字,字迹超凡脱俗,飘逸洒脱。我问友人:“‘六尘六识’是何意?”友人思考许久:“想来是让人六根清净的意思吧。”不知题词的作者可也有此深意。
31岁孤身一人,历尽千辛万苦西渡求佛;刻苦学习17载,成为一代名僧,饮誉印度;19年呕心沥血翻译的全部经卷,玄奘的一生,只为找寻想要的答案。玄奘故居东西厢房和厅堂,大都或陈列那些年代的器物,或悬挂文图,向到此的游人讲述着玄奘的一生。
照壁左侧在一片苍翠遮映之下有一座井亭、一口古井,这就是“慧泉”。民间流传,此井水能开启智慧、延年益寿,故被当地村民称之为“神水”。凿于北齐年间的古井,舀起一瓢饮下,清冽甘甜,妄想效仿少年玄奘,饮此泉水而得慧根。
故居不大,却也古色古香,扩建之地不小,然无心移步多看,不足半日,这次“西游”便结束了行程。“唐朝和尚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不承想这个唐朝和尚竟是‘老乡’。”走出陈河村时还在与友人感慨。
回望了一眼,陈河水因季节更迭浮满了落叶,不知是这一代名僧故里饱经沧桑落寞了,还是我慧根太浅,参不透这渠“浮沉”。
(作者单位:省公司本部、偃师市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