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勘测设计企业标准化体系构建研究 (下)——企业标准化体系的持续改进

2016-12-02 06:53:04钱蓓蓓
电力勘测设计 2016年5期
关键词:归口管理体系标准化

程 浩,钱蓓蓓

(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标准化体系构建研究 (下)——企业标准化体系的持续改进

程 浩,钱蓓蓓

(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

企业标准化体系建立完成后的运行和实施,本质上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有必要确立改进模式。本文依托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的标准化体系改进模式,并以认证管理体系与企业标准化体系的整合为例,阐述了该模式的运行方式。最后,本文从制度、市场、技术三个层面分析了标准化体系持续改进的意义。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标准化体系;持续改进;P-D-C-A循环。

1 概述

在完成了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工作后,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的制度平台基本搭建完成。正如辩证法的著名观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是复杂而多变的,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也不应是一项一蹴而就的任务,而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增值过程。运用科学的P-DC-A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对标准化体系的有效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机制,实现整个体系的不断持续改进,才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因此,企业在标准化体系建立后,就应当着手研究和推动标准化体系的持续运行和改进,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体系运行改进模式,并将其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之中。

2 企业标准化体系的持续改进模式

2.1组织机构的日常化转换

在标准化工作转入日常管理之后,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内部机构设置,及时调整有关部门职能,将标准化编写阶段的临时组织机构形式过渡为日常化管理的组织机构形式,并将各机构的职责、职权以企业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使标准化工作成为企业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

对于在标准化体系建立阶段成立的标准化组织机构,即标准化领导小组、归口管理工作小组、子体系工作小组、标准化编写小组,在标准化体系进入持续运行阶段后,可将其职能日常化并平移至有关部门,机构相应转换为:标准化领导小组、归口管理部门 (包括总归口管理部门和子体系归口管理部门)、责任部门,详见图1。

图1 企业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图

标准化领导小组是企业日常标准化工作的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能是领导、监督和指导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值得注意的是,标准化领导小组必须由最高管理者——即“一把手”统一领导。这是因为一个完整、成熟的企业标准化体系必然全面覆盖了企业的全部活动,企业的标准化程度越高,标准化职能和管理职能之间的界限就越模糊。在这种情形下,不由企业的“一把手”进行统一领导和管控,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资源调配就无法有效进行,不仅各项标准化任务难以推动,已经制订好的企业标准在实施时也容易变成一纸空文。

归口管理部门是标准化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统一、协调标准化的日常管理事项,包括总归口管理部门和子体系归口管理部门。

需要强调的是,总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能应当独立。从实践来看,许多已经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的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对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个子体系归口管理部门大多界定明确,但往往忽视了总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责定位,出现由管理标准归口部门代替总归口部门职责,甚至不设总归口部门的情形。这些做法不利于标准化体系的构建。这是由于,总归口部门不仅是标准化领导小组和子体系归口管理部门、责任部门的纽带,还是标准化管理标准的责任部门,同时也是标准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的策划者。总归口管理部门肩负着整合企业方针目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制定标准化管理制度等总体性标准化工作,以及编制标准化规划、计划、总结、标准信息管理、策划标准化活动等标准化任务,这些工作都不宜归由任何一个子体系归口管理部门完成。即使企业出于机构设置需要,从形式上将总归口管理部门与某一子体系归口管理部门归为同一部门,从标准化职责的角度,二者的职能也应是相互独立、不能混淆的。

责任部门负责具体修订管辖范围内的企业标准。对于电力勘测设计企业而言,责任部门的确定建议遵循“谁执行,谁负责”原则,即由执行部门制订、管理和维护企业标准。责任部门与执行部门归一可以有效避免标准的制定与执行“两张皮”的问题,有利于及时启动标准的更新维护,使标准处于最佳状态。

图2 依托PDCA的企业标准化体系运行模式

2.2依托P-D-C-A的持续改进方案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指按照P (Plan)-计划、D (Do)-实施、C (Check)-检查、A (Action)-处理的顺序进行的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广泛应用于企业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活动中。

以P-D-C-A循环理论为基础,进行针对电力勘测设计企业进行改造,就可以形成一个以过程为基础的标准化体系持续改进模式,见图2。该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计划阶段 (P)。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现顾客需求、市场、政策、法律等外围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就应由内部对应的标准化机构行使标准化职责,对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进行整理和判断。如判断认为需要通过标准化活动来适应变化,标准化机构就应在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下,调集相应的人力、信息、物资和环境资源,确定标准化体系的改进目标和计划,拟定标准化方案。

(2)实施阶段 (D)。该阶段为具体的标准化过程,企业根据前一阶段确定的计划和方案,开展新编、修订、废止等标准化活动,形成改进后的标准文件,并产生相应的标准化后果。

(3)评价与持续改进阶段 (C&A)。以改进为目的的标准化活动结束后,企业应对本次标准化活动进行评价,判断改进行为是否符合外围环境因素变化的要求,是否能使相关方满意,是否能使企业标准化体系得到提升,并根据评价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如果将图2中的“标准化过程”再作细分,其过程内部实际上都是由多个独立的小循环构成的。以评价过程 (C)为例:评价过程可以包括标准实施反馈、标准实施监督检查、企业标准体系评价、标准复审、外部认证、管理评审等,这些评价机制既包括标准实施过程中、过程后的评价,也包括对整个企业标准体系适用性的评价,既包括外部社会认证评价,也包括内部的过程评价。上述评价构成了评价过程中的小循环,这些小循环每滚动一次,都会推动评价过程 (C)的滚动,从而带动实施过程 (A)的转动,开展新编标准、修订标准、重新采标等标准化活动,产生相应的标准化后果,使整个企业的标准化过程持续提高。见图3。

图3 评价过程和改进过程

2.3案例——认证管理体系与企业标准化体系的整合

2.3.1明确整合目标 (P)

目前,绝大多数电力勘测设计企业都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许多企业还进行了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三标”认证。因此,企业在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常常面临着企业标准化体系与认证管理体系的兼容性问题。这就产生了整合两大体系的标准化工作目标。企业可以根据这一目标,调集有关资源,拟定方案和工作计划。

2.3.2实施整合活动 (D)

整合后的企业标准化体系,既要便于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对“三标”文件的使用,又要便于接受外部认证时的贯标检查和应用。因此,可以考虑通过模块化管理的方式进行整合,将“三标”文件独立划分为一个或多个模块,整合入企业标准体系文件之中。

对于文件的存放位置,可以将“三标”文件按照管理活动的归口责任划分,放入各自对应的管理标准子体系,并由各责任部门归口管理。这样,各部门需要执行的标准就被集中到了各自部门对应的模块之下,便于日常管理活动的使用。同时,为符合外部认证检查中对“三标”文件的管理需要,可以考虑在标准体系中单独开辟质量、环境、职业健康模块,将全部“三标”文件以及贯标要求的其他文件的链接集中整合在此模块下,使得“三标”文件及贯标要求的其他文件在标准信息系统中单独形成一个完整的文件体系。

2.3.3接受认证检查 (C)

在整合工作完成后,企业要通过内部审查和外部认证,评价整合后的管理体系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即:管理体系是否有效,是否可以通过外部认证,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同时符合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各项要求,等等。

2.3.4改进存在问题 (A)

根据内审、外审的检查结果,企业可以发现整合后的管理体系与目标存在的偏差,并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修整完善,从而进入新的PDCA循环。这一过程周而复始,使得认证管理体系与企业标准化体系不断融合,每一次循环都能将管理体系带上一个新的台阶。

3 企业标准化体系持续改进的意义

无论企业标准化体系在建立之初如何完备,都只能反映当时的最佳状况,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一成不变的标准化体系随时可能过时并被淘汰。企业标准化体系的持续改进保证了企业标准体系的持续有效,是企业不断改进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它对提升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和软实力,实现企业的方针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有助于企业形成制度优势

标准化体系持续改进模式建立后,企业不仅能够及时发现、纠正现有标准化体系与内外部需求的偏差,确保标准化体系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而且能够形成开放的制度平台,不断改进与吸纳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标准化体系的持续改进模式为企业深入进行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条件,可以增强企业软实力,形成有别于其他企业的制度优势。

3.2有利于企业适应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已成为必然选择。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企业通过标准化体系的持续改进,可以及时对国际、国外标准信息进行收集和吸收,迅速了解、掌握和应用先进的国际、国外标准,有助于企业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同时,通过持续改进企业标准化体系,企业可以逐步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管理体系,通过优化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3.3有利于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技术这一核心竞争力。企业标准是企业进行技术积累和存档的一种方式。通过标准化体系的持续改进,可以将企业研发的创新技术、积累的成熟技术以及外部标准中存在的先进技术及时固化为企业标准,全面运用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之中,从而起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同时,合理的标准化改进流程,使得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到技术标准的修订、编制之中,有利于充分调动企业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4 结语

标准化体系的有效运行与持续改进密不可分。本文对标准化体系的持续改进模式进行了探索,为标准化体系建立后如何保持协调、有效运行提供了实践路径。通过P-D-C-A持续改进模式在标准化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应用,企业标准化体系可以实现不断的更新和发展。随着标准化体系的持续运行,这一改进模式的效益将会日益显现。

[1] 王平.企业标准和现代企业标准化研究——之一:企业标准和技术文件[J].中国标准化,2015,(06).

[2] 高晓红,李慧.管理体系一体化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启示[J]. 中国标准化,2006,(09).

[3] 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

[4] 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S].

A Study on 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n Electric Power Survey & Design Enterprises (II)——The Continual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

CHENG Hao, QIAN Bei-bei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Ltd., Shanghai 200063, China)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after establishment is a process of continual improvement and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working model. This essay proposes a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P-D-C-A cycle, to improve the 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for electric power survey & design enterprises, and provides an example of integrating certified management system with standardization system to illustrate how the model works. In the last part,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tinual improvement of standardization system on the level of standard upgrading, marketing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electric power survey & design; 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continual improvement; P-D-C-A cycle.

F406

C

1671-9913(2016)05-0076-05

2016-05-30

程浩(1983- ),男,上海人,经济师,企业法律顾问,从事企业标准化企业战略,投资改革等工作。

猜你喜欢
归口管理体系标准化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标准化简述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活力(2021年4期)2021-07-28 05:35:18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加强费用归口管控,实现费用“精益化”管理
综合性医院结核病归口管理的构建策略
医药前沿(2019年10期)2019-01-05 09:11:17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羁押必要性归口审查的问题与出路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