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文学批评是创造性的

2016-12-02 09:18杨光祖
上海采风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光祖文学创作批评家

文/杨光祖

优秀的文学批评是创造性的

文/杨光祖

杨光祖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著有《西部文学论稿》《守候文学之门——当代文学批判》等

我认为文学批评是与文学共生的,是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很多作家将文学批评视为文学的“寄生物”,他们高喊:没有作家,哪里来的批评家?其实,喊这种话的作家肯定不是一位好作家,因为他连什么是创作都不清楚。

文艺理论家许杰认为,文艺批评首先应该是文艺。他说:“如果从文艺批评中抽去了文艺性和艺术性,它失去了艺术的美感趣味和感人的能力,这可能也可以称为一种批评——如同人生批评、社会批评或思想批评——但不一定能够称为文艺批评。”这种说法不能说不对,但其实依然将文艺批评视为一种文艺创作的附庸,只是觉得文艺批评不应该那么理论化、学科化,而应该有“文艺性”。

其实,某种意义上,文学创作也是一种批评。用美国学者杰弗里·哈特曼的话说,语言必定是隐喻式的,因而其意义是不确定的、多义的、变化的,文学文本的语言更是在不断破坏、消解自身的意义,因此是一种持久的变项。这也消解了文学与批评的界限,所以他反复强调批评也就是文学。20世纪以来的欧美文学理论,或者说文学批评,普遍有一种趋势,就是力图让文学批评成为一门科学。雅各布森、格雷马斯、罗兰·巴特、热奈特、托多罗夫,都在做这种努力。杰弗里·哈特曼就认为,他们更可以说是一位文学的科学家。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思洛普·弗莱“也企图把文学研究加以系统化,并使它的内容比判例法更为丰富,这种判例法是以无穷积累的对法律的解释为基础的”。但时至今日,这种努力的价值依然没有获得证明,依然是含糊的。

文学批评不应该是科学,而应该依然是文学是艺术。而且它不是要有“文艺性”或“艺术性”的问题,它本身就是文学就是艺术。它和文学创作一样,同样富有创造性。杰弗里·哈特曼说:“我们能否把文学世界分为创造性的文学和附属的评论两部分呢?评论就没有自身的创造性或者非附属性吗?”这个质问是有力量的。

新批评派领军人物、美国文学批评家兰色姆认为,文学批评不能回避“评价”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他说,对文学作品本身作出评价是批评家的责任。评价其实就是一种创造,它和作家的创作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很多批评家满足于廉价地表扬作家,这样的批评就趋近于附庸了。郑板桥说:“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还有一些所谓的学院派批评,为什么被人诟病?因为他们只会搬用所谓的西方理论,在批评领域,他们基本上就是搬运工。拿一些西方文学理论生搬硬套中国当下文本,削足适履也好,强制阐释也好,反正对他们来说,不外乎炮制一篇论文或一部著作,能够评职称、定等级就行了,至于是不是文学批评倒是其次。他们写作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文学,而是为了那些必须通过数量考核而得到的物质利益和世俗的认可。

“新批评”坚持这样的信条:文学批评是对于批评对象的描述和评价,文学批评主要关注的是整体,即文学作品是否成功地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又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但是,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这是对一个真正的文学批评家的要求,是真正的文学批评的基本素质。就此而言,比如李建军、王彬彬、郜元宝,他们的批评,就是这样的有创造性的、真正的文学批评。在他们那里,文学批评就是文学,就是一种创作,富有原创力,思想力、文采与那些优秀的作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李建军的文字,就像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的那把飞刀,驰骋文坛,让很多作家“闻风丧胆”。这种功夫不是一般人所能具备的,那是修炼了多少年才练就的“绝顶功夫”。王彬彬曾被誉为批评界的“黑马”,敢于直言批评知名作家,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位优秀的随笔作家。在他那里,所有的文字都是创作。郜元宝是现当代文学领域的专家,是为数不多的几位文笔上乘、很有见识的专家。他的文章我一直很喜欢,不仅是他的见识,更是他的文字之精炼,富有个人风格。美国学者欧内斯特·伯恩鲍姆说:“当我们认识到它们是如何富有技巧地把逻辑、想象和情感熔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出,把所谓的批评与所谓的创造性文学作品区别开来的做法多么肤浅。优秀的批评确实是创造性的,其写作是一门高超的技艺。”

一个真正的批评家,对当下文学的批评,其实就是一种发现。英国文学评论家约翰·凯里在《艺术有什么用?》中,专门用一章谈到了文学批评的创造性。他认为,文学的模糊性使阅读具有创造性,给读者一种拥有它的感觉,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作者。

从事西方哲学研究的人,有一部分觉得汉语不能表达哲学思想,他们老不满意汉语,有一位学者在使用汉语谈哲学的时候,老是在每一个词上打上双引号,似乎表示与一般人使用这个词的意思不一样。这种刁难读者的行为,这种对汉语的蔑视,我觉得其实是一种从事哲学的不自信。我说过,德语能成为一种哲学语言不是它天生就是哲学语言,而且康德等人的努力,才让德语变成一种真正的哲学语言。说得彻底一点,任何语言都可以成为哲学语言,关键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你有没有这种能力,或者说天分。

文学批评也一样。不是文学批评天生低那么一个层次,天生是文学创作的附属。关键看从事文学批评的人,你能写出什么样的文学批评。同样,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也并不是天生就高人一等,似乎只要说自己是“创作”,就先天地高“批评”一等,不是的。文学,不管创作,还是批评,都是按个体来说话,从来不是以群体来说话,所以不要用虚幻的群体感增加自己的自信,或者狂妄。另外,文学批评也是一种创作,也是文学。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里,都有批评,而任何优秀的文学批评里,也都有创造。

有兴趣的朋友读读鲁迅先生的评论,那不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吗?甚至他的演讲,依然都是杰出的文学创作,也是杰出的学术论文。从水管里流出的总是水,而从血管里流出的永远是血。这个道理值得思索。

猜你喜欢
光祖文学创作批评家
陆光祖的器重
梅卓文学创作论
大买卖
大买卖
新锐批评家
今日批评家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