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璐璐
稳步推进校园足球发展 实现足球育人功能
本刊记者 王璐璐
2016年7月20-23日,吉林省四平市举行了首届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本届联赛由四平市教育局、四平市体育局主办,来自全市6个县(市)区的130多支队伍、1600余名学生经过各县(市)区的选拔赛,选拔出55支代表队在四平一中、四平二十中、吉林师范大学3个场地同时进行总决赛。四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邵华、副秘书长李宁源,吉林省教育厅体育卫生艺术处处长杜颗亮,四平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赵青山,四平市教育局体育卫生艺术处处长朱环宇,各县(市)区教育局主管局长、体卫艺科科长等出席了开幕式。副市长邵华宣布联赛开幕,并与杜颗亮处长一同为联赛开球。
最终,伊通满族自治县小孤山镇中心小学、双辽市实验小学、伊通满族自治县实验中学、双辽市第五中学、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分别获得小学男子组(5人制)、小学女子组(5人制)、初中男子组(5人制)、初中女子组(5人制)、高中男子组(5人制)冠军。
为了办好本届联赛,四平市教育局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打造学生的“快乐足球”。此次活动不仅得到市政府、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更获得了企业、高校、网络媒体、家长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赛场上的隔离板和横幅、学生们赛场上的能量补给物均由当地企业赞助,裁判团队由吉林师范大学教师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分小组在不同的赛场为每场比赛进行专业、精准的判罚。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联赛引入了新媒体,每场比赛均在“四平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全程实时直播,在“掌沃四平”手机客户端展播互动。这种在市级联赛当中引入新媒体直播的方式在四平市尚属首次,并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比赛首日达到了8000多人次观看、近500人互动留言的效果。
近几年,四平市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紧紧围绕“校园足球的普及及育人”主题,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本着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
起,以“普及”为主线,广泛开展扎扎实实的校园足球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懂足球、爱足球、踢足球的人数明显增加,体质健康水平也有所提高。本届联赛充分贯彻了“校园足球育人为先”的理念,如,裁判员在进行比赛判罚的同时,可以通过足球规则对学生进行足球礼仪知识的普及,比如罚球一定要听裁判员的哨声,绝对不可以抢罚;赛场上不许说脏话,否则会吃黄牌;即使场外没有观众,每场比赛开始前和结束后也要列队向观众席致意等。
1.抓统筹,强化组织保障。目前,四平市政府已制订了《四平市全面落实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由教育部门牵头,会同发改、财政、体育、宣传、共青团等部门成立了“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青少年校园足球统筹管理,全面指导全市校园足球工作。
2.抓项目,保障资金落实。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划拨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校园足球活动的资金投入,先后投资2650万元为吉林师范大学分院、四平市第二十中学、辽河农垦管理区高级中学等10所学校建设和改扩建足球场地,对校园足球活动的持续、广泛开展给予经费保障。
3.抓赛事,建立层级联赛。四平市制订了《四平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规程》,使联赛成为常规性比赛;并在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的基础上,组织队伍积极参加吉林省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
4.抓师资,充实师资队伍。四平市与吉林师范大学建立全面合作框架协议,聘用足球专业毕业生,充实到体育教师队伍,解决足球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计划用4年时间通过国家、省、地、县四级,培训200名骨干足球教师,并通过增设足球特岗教师等渠道,解决校园足球师资不足的问题。
5.抓引领,突出榜样示范。两年来,四平市先后有19所学校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有25所学校被命名为“吉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四平市第二十中学作为其中一所足球特色学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校园足球“五个一”方针,校园足球蓬勃发展,学校女足代表队代表吉林省参加了全国首届足球夏令营活动。
6.抓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本届联赛成功引入体育产业公司以扩大赛事影响力,减少了赛事的整体成本,在体育产业公司及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配合下,本次赛事的传播度得到了大范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