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6-12-01 14:28褚涛
新课程·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兴趣新课改语文

褚涛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语文课教学要求语文老师打破以前的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和其他学科是有不同的。因此,如何提高广大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在新课改中,语文教师教学理念应该随着学生、学情的变化而变化。中国是个拥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作为中国人首先学好语文这门功课,才能享受中华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滋养。然而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在上语文课时没有兴趣。他们认为不需要教师教,我们依然可以学好。这种状况和新课改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如今,新课改的实施,让我们重新对语文的教学重视起来。任何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学生的要求。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彻底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呢?

一、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课改的内容

语文新课改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品味语言、感受意境。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形式单一,内容乏味,时间久了最后导致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现在的教师要树立与学生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多种教学形式,抓住关键内容。另一方面,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例如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觉。

2.教师在上任何一节课时都要仔细研究好学生的情况

上好一节课是非常不容易的,教师千万不要照着书本来读给学生听,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语文教学是一门用情感表达并且富有感情的内容。在教学前,教师应备好课。一篇课文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达到教学目标,把握重点、难点。这是上课前所有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异,安排一些适合学生的内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上课前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条件。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语文课。而有些教师不了解学生想什么,对学生并不了解,只是在讲台上一味地讲自己的,并没有体会学生的感受。因此,当语文教师进入教室之后,可以先不要进入正题,而让学生积极发言。例如,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最近的读书心得等内容进行发言,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然后让其他人对某一个话题进行点评。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活跃课前气氛,可以让接下来的上课更有效率。

2.在上课时,教师要抓住机会找到学生的兴趣点

在上课前的几分钟里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以后,接下来在上课时也有几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1)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广大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文章的意境。除此之外,多媒体符合初中生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将文章的意境用音频、视频、文字、动画于一体,动静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创新精神及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当我教《背影》一课时,先把背影的一幕通过PPT展示给大家看,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中,让学生体会朱自清当时的感受,容易在接下来的课文中激发情感共鸣。(2)学生应该是教学中的主体。以往上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失去了兴趣和耐心。新课改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语文课堂活动是师生之间互动学习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经常互动,只有学生和老师达到良好的互动,学生才能积极主动从老师那获取新知识。没有平等的交流,“满堂灌”、枯燥无味的教学,不仅没有质量,反而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

初中语文的很多内容比较枯燥,这一时期的学生自觉性比较差,一些学生刚拿到书看了一会就觉得没意思,然后不看了。因此,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双方要共同努力,相互协作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帮助。作为社会更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全体公民都爱上看书。所有这些方法都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增加了。

参考文献:

[1]张军.语文教学“体验”始[J].山东教育(中学刊),2006(Z2).

[2]冯现冬,张伟忠.唤醒教育与语文新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2005(11).

[3]杨林,胡勤,朱昌元.考试评价:一个必须直面的话题[J].语文教学通讯,2004(27).

猜你喜欢
兴趣新课改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