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景激兴趣 发展思维建模型

2016-12-01 13:26庞炳刚
新课程·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数学

庞炳刚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将僵硬、枯燥的数学知识与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并非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及教参,投其所好,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形象思维帮助记忆。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趣;而教师教之有术,教有所乐。

关键词:数学;巧设情景;形象思维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的教学内容。它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要部分,是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以下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乘法(或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教参中告诉教师,“这些运算顺序是数学中的规定,不必给学生讲理由。”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以上三条运算顺序,学生将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容易混淆。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在教学中顺应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投其所好,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形象思维帮助记忆。具体做法是结合实际生活,创设三个情景。编写三个小故事。帮助学生建立模型。

一、教学没有括号同级运算时,以加、减混合为例

我准备两辆小轿车模型,分别贴上加号和减号。边演示边叙述。“一个星期天,风和日丽,小红爸爸开着加法车,小刚爸爸开着减法车,两家一起去郊游,穿过繁华的深南大道后,走到一条单行道上,单行道上规定只能走一辆车。是加法车先走,还是减法车先走?”通过故事设问,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七嘴八舌,争论不休。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总结出谁在前,谁先走最合理。这时,出现例题1:“47-12+5”。问先算谁,学生马上明白先算减法后算加法,因为减法在前,加法在后。如此这般,学生就很容易把握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顺序。

二、教学没有括号不同级运算时,以乘法和加、减为例

我将加、减法装扮成普通汽车,而乘法装扮成特殊汽车——救护车。故事情节设置为一个人突发疾病,亟须送医院抢救,而车道上有加法(或减法)在前,又有乘法,怎么办?由于生活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明白当救护车蓝灯闪动,笛声鸣起,所有的车都要避让,让救护车先行,教师这时手和嘴惟妙惟肖地演示一番,帮助记忆。学生情绪高涨时,出现例题2:“6×3+50、50-6×3”。问:怎么算?学生明白应先算乘,后算加、减。除法与加、减在一起时,也是如此。解决了不同级运算的顺序问题。

三、教学有括号混合运算时,又安排一个突发情景,地面

塌方

无论是普通车或特殊车,都无法行走。(即加、减、乘、除)怎么办呢?这时,先让学生想办法,学生一般都能转向空中寻求帮助。这时,教师拿出一架直升机模型,上面贴有小括号的标记,吊起加、减、乘、除任何一辆车,谁就能摆脱困境。因为直升机不受地面的影响。随后出现例题3:“9×(3+4)和(60-18)÷6”。问:怎么算?学生明白应先算小括号。整个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三个故事情景的帮助下愉快完成。

四、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设置情景引入教学分为多种形式,除了以上三个有意思的生活情境外,在本章节的教学活动中,为了集中学生学习精力,避免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出现走神现象,作为数学教学教师还应该在教学的中间阶段(一般为上课时间过去15分钟左右)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提问检测。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练习新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设置问题情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开放性,适合学生分组讨论给出几个不同的答案,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数学思维,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全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也是班级中的一分子。其二,问题的设置要具有承上启下的用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做出推理,得出最靠近正确答案的解答,获得继续学习的自信心。其三,问题的设置要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这就要求问题中要经常用到生活用语,例如,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等。这样学生就会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变为生活小难题

去解决,解答过程就会变得顺利,所谓“不知者无畏”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教师备课时应多动脑筋,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及教参。要跳出数学教数学。把所教孩子的年龄及心理多加揣摩,设计出符合孩子心理和年龄的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趣;而教师教之有术,教有所乐。

参考文献:

[1]翟建毅,周祥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思考[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5(5).

[2]夏兰花.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常见错例分析[J].数学小灵通,2006(4).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数学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我们爱数学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