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波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课改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不仅能够有效地落实这一理念,而且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对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都有着重大影响。因此,作为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师,要组织多种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同时,也能展现数学课程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操作;情境;探究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的课堂一直呈现的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认识到“操作”性数学课堂开展的必要性,并从多角度入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进而为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操作性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一、搭建操作平台
众所周知,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新知识掌握的过程中常常采取的是“多练习”的方式,导致学生的课业压力比较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高。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相信学生,要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加深印象,从而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为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操作的平台,使学生在自主操作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锻炼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转化”时,为了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组织学生在方格纸上对相关的图形进行对称操作,如下图,这样的操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转化,而且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之后,再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方格里对四边形、五边形进行操作,这样的动手操作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对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搭建自主操作的平台,要鼓励学生在主动求知、自主操作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二、创设操作情境
操作情境的创设是指将学生带入一定的场景之中,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价值,通过组织有效的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轻松地突破课堂重难点,进而也有助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为了有效地构建操作性的小学数学课堂,也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选择操作情境创设法,引导学生对下面的情境自主动手进行统计图的操作。即自主调查2015年相邻六个月的用电情况,并制作成折线图,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在自主制作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有重大影响。
三、组织操作探究
探究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鼓励学生在自主操作、自主探究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对学生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更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自主对梯形进行分割、移动,并自主根据“原图形的面积与该图形分割的所有图形的面积和相等”这一观念进行自主推导,这样的动手分割、动手推导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课堂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思维探究能力的提高。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切记不能将课堂上成传统的满堂灌,否则,既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要组织有效的操作探究活动,要确保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
总之,对于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我们要组织多种操作活动,要鼓励学生在自主操作、主动探究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而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过程中,也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金凤.动手操作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5(18).
[2]杨贤凤,黄伟添.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有效活动组织的策略[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