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云
实践智慧是对人和事作出合理判断和决策的艺术,是一种应对事物、事件、过程、任务的能力,一种洞察、感悟、审视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能力,一种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情感教学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语文世界,体会作者的感情,需要通过教师的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
作为一个在中学从教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师,我深深感觉到实践智慧在语文教学运用中的重要性,下面就从自身的感悟谈谈如何培养语文教师的实践智慧?
一、从教学设计的不断优化中培养教师的实践智慧
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的第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预设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和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教师走进课堂、走上讲台之前的必修课,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实践智慧在这个环节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二是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适应新的教学形势,每个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试着按自己的教学实际采取一些新的教学设计方式。我们看过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的李政涛博士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式(称为弹性化的教学设计方案)。他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在教学目标上进行了梯级式设计,分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注重了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注重了知识的衔接和运用。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安排了设计意图和耗时估算,课前准备更充分,这样的设计让教师首先把学生放在心里,从学生的角度去挖掘和拓展语文学科所包含的丰富的育人价值观念,然后对教材进行综合的分析解读,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把握,从而也拓展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实践智慧,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从高效课堂教学的感悟中攫取教师的实践智慧
在教学活动的众多环节中,课堂教学应该是最能体现教师实践智慧的地方。如何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似乎成了众多语文教师关注的中心话题。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让一部分教师难以把握课堂生成的“度”。智慧型的语文教师往往能敏锐地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情况变化,迅速作出反应,适时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
记得有一位教师在讲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他让学生试着体会诗人笔下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忽然有学生举手站起来说:“诗人笔下又是鸡又是狗的,鸡飞狗跳,脏乱不堪,我觉得毫无美感可言。”这位学生坐下去后,有的学生开始窃笑,还有的学生点头表示赞同。由于时代的差异和人生阅历的不足,一些学生理解这样的作品还是有困难的,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教师需要用自己的实践智慧来回答学生的提问,当时那位教师是这样说的:“是呀,我也有这样的疑问。诗人笔下的景物再平常不过了,可他为什么会觉得如此美好呢?同学们可以揣摩一下诗人当时的心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路被领到另外一个境界,之后这节课学生都显得很活跃,纷纷表述自己的想法……原本有点沉闷的课堂顿时显得生机勃勃,学生开始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了。
这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对学生作了顺势引导和有效点拨,既解决了问题,又完成了教学任务,无疑是一次十分成功的教学。
三、从同行合作交流和研究中共享教师的实践智慧
教师的实践智慧具有个体独特性及内在缄默性,但并不是说实践智慧的发展就只能够靠个人对实践的反思才能获得,它还可以在与同行的交流合作中产生。教师在课堂教学后,积极从学科层面、操作层面及理论层面进行教学反思,整理教学案例,开展教学研究,并定期组织案例交流和反思,让教师用案例的形式把自己近阶段教学中的收获感悟、困惑在教研组内和同组教师进行激烈的交流,自由的对话,分享彼此的经验,反思失败的教训,共商改进的措施,共享更多的教学资源。
语文教师要进行案例研究,首先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案例,将能使自己有所提高的案例进行主题归类,然后对案例进行多维度的反思,建立自己的案例库,主动与同行合作交流。教师还可以参加教师沙龙之类的活动,围绕像“怎样上好口语交际课”“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这样一些主题活动选用相应的案例进行验证和探讨,请专家予以指导和评定,再深入思考生成新的感悟,形成新的案例。通过案例的研究和分享,教师以观点碰撞观点,以理念升华理念,使教育智慧得到共享的同时又能促进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
总之,智慧是人类教育的最高目标和永恒追求,充满实践智慧的教师是教育智慧的承载者和体现者。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职业的内在尊严和欢乐,养成实践智慧,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桂苓.浅论语文教师的实践智慧[J].教育教学研究,2012(2).
[2]曹明海.论语文教育智慧的生成[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