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黎
摘 要:“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尤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然而,阅读教学不仅在学生眼中是个“老大难”,令其头疼不已,而且在教师看来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一直是备受教师关注的话题。结合工作实践,从三个方面简要谈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一句话就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当前教育体制不断深入,新课程教育改革逐步推进,着重于考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的阅读理解题在初中语文的各项考试中也占有较大的分值,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愈发大了。这也就意味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那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哪些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呢?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一、重视知识、生活、经验的实际和积累,促进学生构建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同样阅读活动也应该是学生主体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其中,才能实现知识的主动构建,离开了主体,学习就变得毫无意义。学生对于知识的构建分为两个部分:对于已有的、旧知识的理解和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对于新知识的吸收。阅读活动是一种对于文本整体进行解读的过程,读者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些文字进行重新的构建和综合,实现文本与读者的互动、交流,从而得到知识、信息的增长以及精神参与的愉悦感。
就当前的阅读教学而言,学生很少能体验到这种愉悦感的,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习惯于“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总是灌输一些阅读背景、分析、结论等,学生只有被动接受并机械记忆的份。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仅严重忽略学生主体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主体参与性,而且也抹杀了阅读本身的生活情趣和人文魅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并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将这些内容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阅读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探究活动,有效促进学生新知识的构建。
二、营造和谐、平等、开放的环境和空间,注重学生阅读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千个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收到不一样的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同样,也会感受到不同的乐趣。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切记不可用自己的看法、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感受,而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个性理解。
然而我们当前的阅读教学,几乎都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一味地追求共性,忽略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在教师的眼中,教参上的答案就是唯一的、标准的答案,而学生提供的其他答案,都会被不假思索地否定掉,这也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等待。要想让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向前迈一大步,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开放的环境和空间,压缩讲解,留给学生阅读和独立思考的时间,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地各抒己见。师生之间彼此分享、思考、体验,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此外,对于阅读问题的设计,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差异,设置开放性的阅读问题,避免束缚学生的心理感悟,压制他们对文本的个性体验和理解。
三、努力开发、整合、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语文是母语的教学课程,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学习的资源和机会是无处不在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我们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应努力开发、整合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可以是挖掘课堂上语文教材的资源,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教材资源,将其转变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课本的学习价值;也可以通过挖掘生活中的阅读资源,提倡学生阅读书报等,这样不仅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拓展阅读的空间和知识的视野。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种类繁多,不能盲目实施,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尝试、积累、改进,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李世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6).
[2]叶琳.让阅读课堂贴近学生的心灵与情感世界: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价值分析[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