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利
摘 要:课堂不但是老师教授知识的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阵地。因为学生是课堂的第一主体,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课堂的主动权应该属于学生。首先阐述了初中英语课堂中学生参与情况的现状,进而提出了增强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情况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情况
在初中众多科目中,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老师用英语教学就是其实践性的一种表现。因此,为了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老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
一、英语教学中初中学生课堂参与情况的现状
通常情况下在进入教室时,学生都会对近日发生的事情记忆犹新。他们迫切希望倾诉自己的满腔热情,希望老师能够帮助他们寻找某些问题的答案。但是因为事与愿违,他们经常会产生失落感,感觉课堂与生活相差甚远,甚至没有实际意义。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他们没有心情投入学习,和老师的交流也不积极。但是,如果将课堂中融入生活元素将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呢?不难想到学生不仅会在课堂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还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此外,由于在语言教学中包含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因此学生也会在课堂中了解到一些国家的生活习俗以及学习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为了让英语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老师应该将语言学习的内容紧靠学生的实践经验。为了让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老师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交谈氛围。在师生间无拘无束的谈话中,老师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与此同时,还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及意见。在老师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可以从中汲取养分,从而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法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情感
在课堂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英语课堂“活”起来,不仅要建立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还要营造轻松、生动、互助的教学氛围。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老师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老师要彻底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要尊重学生,与学生交流,从而掌握他们在学习英语中所遇到的困难,以便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学生的资质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老师要尊重个体差异,不要对后进生有偏见。当前,有一些老师上完课就立即离开,与学生没有任何沟通;还有一些老师喜欢抢课压堂。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尊重学生的。
(2)表扬、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老师要帮助学生卸下思想的包袱,让他们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学习“I think”这个句型时,有位英语老师鼓励、引导学生使用该句型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运用这个句型时出现了一些小错误,该老师没有立即打断学生的发言。直到学生回答完毕后,老师才对其进行点评。
(3)赏识、厚爱学生。初中时代正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在此期间,学生的自尊心极强,他们特别看重老师的评价。当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老师的殷切希冀时,就会产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因此,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最好说一些赞扬的话。例如,一位教授英语的老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总是对学生说一些“Good”“Excellent”之类的话语。在老师的赞扬下,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了自信,这为他们后期的英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增强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
(1)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因此,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它才能发挥出自身的意义。在英语教学中,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造出使用英语的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人教版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运用“team work”以及“group work”等方式进行交流学习。在活动中,老师可组织学生进行“class work”以及“pair work”。具体来说,如果进行对话练习、采访等活动可运用“pair work”;如果进行比赛、讨论及游戏等活动可运用“team work”。
(2)在英语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因此,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老师除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外,还要确保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就会有主人翁的感觉,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来。
(3)个人活动既适合单独训练,也适合开展示范等活动。因此,老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进行单独活动。例如,在教授人教版英语听力时,大多数老师都喜欢先让学生听,然后让学生重复,这不仅达到了语言训练的效果,也能考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因此,有必要将此种教学方法推广。
三、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是每个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之一。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老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让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邱裕琴.以学定教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4(13):100-101.
[2]叶政明.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几点要求[J].考试周刊,2015(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