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几点尝试

2016-12-01 09:46杨小林
新课程·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物理思维实验

杨小林

目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非简单地减轻作业量,更不是降低学习要求,而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教学高质量、学生低负担。为此,在本学年我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问题做了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1.发挥学科特长,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是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过程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充满趣味的学科,它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有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形象生动的实验、有妙趣横生的逻辑思维。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趣味实验“烧不死的金鱼”“吞吃鸡蛋的瓶子”“水中取币不湿手”等。这些新奇的物理实验现象常常出乎学生的意料,使他们兴趣盎然。

2.联系实际,深化学习兴趣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人们长期从生活、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把日常生活中的丰富多彩的现象与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认识这个美丽世界,学生就会体会到物理学习的无穷趣味。例如,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啤酒或饮料,瓶子外面总是湿的,是瓶子漏了吗?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太空中的宇航员利用什么运动方式才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去游乐场玩耍时感受惯性,观察摩擦,放学回家的路上估测一次自己的平均速度,运用密度知识计算自己身体的体积,计算混凝土球场的质量等问题的解决过程,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应用所学知识去认识未知世界的乐趣。

3.善用课堂激励,激发学习兴趣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给学生一种安全感,一种隐性的鼓励,能使其尽情地展开思维,毫无顾忌地发言,大胆地动手实验,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而教师应从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发,适时地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便是个别学生的行为出格,也应该运用教学机智加以引导,不要随便断然喝止。当然,这就要求教师有平和的心态、平等公正的教育观念、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二、培养能力,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

1.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与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建立思维的基础。但观察不同于一般的感知、更不是简单的“看热闹”,而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交替发展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例如,在密度的导入实验中,取两个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让学生自己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把它们放到已调节好的天平两端。学生自然会得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等”的实验结论。再如伽利略的惯性定律实验中,教给学生排除干扰,找出实验的本质是研究小球在平面上滚动的距离与阻力的关系,而不是研究摩擦力与表面的关系。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开放视野,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观察,定期交流观察成果。

2.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思维的品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通过这种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思维能力与物理学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彼此促进的关系。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例如,利用实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通过实验问题的提出,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现象的观察,观察结果的分析讨论和筛选,实验结论的归纳总结。使学生一步步地学会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思维过程,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学会概括,学会抓事物的本质,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再如,利用一题多变,训练思维的变通性;一题多解,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利用复习训练思维的概括性,利用制作竞赛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利用概念辨析训练思维的批判性,增加课堂练习提高思维的独立性。

三、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书本知识是前人获得的知识结晶,我们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但在长时间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下,学生也习惯了消极学习,满足于教师的包办代替。常常有这样的笑话:老师让学生勾画重、难点时,还需要告诉学生翻开课本的第几页第几段第几行。为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我采取了以下几个对策:首先收集一些生动有趣的科普小短文,让学生在空闲时看,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式地讨论漫谈,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的兴趣。新课教学前,让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之后进行讨论,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给提高课堂效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彭云雄.提高学生物理兴趣的几点尝试[J].中国科技信息,2006(6).

[2]李亚维.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J].中学物理,2012(5).

猜你喜欢
物理思维实验
只因是物理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