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珍
摘 要:英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也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使初中英语课堂适应时代的进步就成了每个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初中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
英语是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课程之一,学好英语对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一轮课程的实施都应当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如何将新课标的思想理念、方法手段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但是,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传统观念上,教师依然主宰着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最大障碍。
一、当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老式的大班教学
在初中阶段,依然在采取老式的大班教学的方式,即每个班都有50~60人左右。在大班教学中,学生人数多,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少,而且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教师也只能用相同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节奏,从而产生消极情绪。
2.传统的教学模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占很大比重,教师一味地追求高分数,在课堂中注重知识理论的讲解,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和展现自我能力的时间和机会,因此变成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导致学生成了知识灌输的对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质量也一直处于较低状态。
3.教学方式固定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只负责按教师的思路来学习,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教学方式固定、单一。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就是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绝对的主宰者,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已经成为阻碍素质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所以,当前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已成为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自觉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勤奋学习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树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转变角色,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型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学习,锻炼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如,在场景课文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课堂扮演角色进行对话,小组内自行决定个人角色,而且尽量使用英语交流,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还活跃了课堂,锻炼了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英语学习离不开阅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直接体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学生在阅读中能接触到更多的英语文化语境,对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增加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如,指导学生阅读课外的英语读物,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价值的读物,给学生列出名单,让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另外,教师要定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书里面的特殊语言结构和外国文化。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已有的文化知识,而且在阅读中还能提高英语文章的写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分层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在大班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教师要在对学生学情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较高一点的要求,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用较低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多表扬和鼓励,给学生学习的信心,获得英语学习的动力。
总之,英语教学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2]叶晓燕.试析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海外英语,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