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瑛瑛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情感生态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将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在情感生态视角下加强对生态思想品德课堂的探索,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以杭城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学生为例,从加强情感生态视角下生态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探索的必要性为出发点,重在探讨情感生态视角下生态思想品德课堂的探索途径。
关键词:情感生态;生态思想品德课堂;必要性
思想品德学科是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初中生接受情感教育、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在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学作为中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要将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能力提升散发面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教学任务,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计划,不断健全学生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情感生态视角下,采取何种措施加强对生态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探索,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情感生态视角下生态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探索的必要性
加强情感生态视角下生态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探索,是思想品德课程人文性和综合性的内在要求,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行的必然选择,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客观需要。生态思想品德课堂以强化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综合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鲜明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程以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构成,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与生活体验,对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攻坚阶段,初中生作为我国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其自身的情感价值认知、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是其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加强情感生态视角下生态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探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素质教育的推行提供重要的教育方案。由此可见,加强情感生态视角下生态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探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情感生态视角下生态思想品德课堂的探索途径
(一)树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
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情感生态视角下生态思想品德课堂的构建与探索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当前,杭城外来务工子女学校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机械学习的状态中,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被充分调动,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同时,杭城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学生一般是随父母外出务工而来此地接受教育,家庭环境特点较其他本地学生有一定的特殊性,环境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了一定影响,学习效率难以有效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为教育理念的指导思想,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下形成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外来务工子女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尊重学生的情感、尊严和生存方式,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而构建生态思想品德课堂,充分体现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二)高效整合思品教育资源
教师要高效整合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资源,为情感生态视角下生态思想品德课堂的构建与探索提供丰富的内容支持。思想品德课程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学科,其中许多的教育内容均来自于生活实际,杭州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学生家庭环境相对较为复杂,父母一般与他人合住或者住在环境相对较差的简易房中,学生受周遭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极易受到某些不良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对这类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过程中,要高效整合教育资源。例如,在人教版《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语言、体验等方式深入挖掘思想品德教育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和教育资源的采集点,引导学生明确是非观念,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现阶段,杭城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效果不明显,学习成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热情不足,探究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尚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因此,教师要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育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应用各种教学用具及辅助性教具,不断提升思想品德教学课堂的实效性,构建生态思想品德课堂,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特点。例如,在人教版“相亲相爱一家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与父母在一起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以孝敬为主题的视频进行播放,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并在班级上开展以“日行一孝”为主题的评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将思想品德学科的综合性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情感生态视角下生态思想品德课堂的构建与探索提供重要的外部环境条件。杭城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学生绝大多数都来自农村,面对城市纷杂、陌生的环境,不免会心生胆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杭城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学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上课发言不积极、课堂环境氛围沉闷、学生沉默寡言等,因此,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氛围的调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引导、捕捉并发现有价值的讨论话题,组织学生积极讨论,通过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发言,并有所收获。例如,在人教版“交往艺术新思维”这一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当前青少年文明礼貌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从公交环境、课堂环境、生活环境三方面构建不同的生活情境,并通过阅读《屠格涅夫与乞丐》让学生对自己的所感所悟进行描述,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
教师要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为情感生态视角下生态思想品德课堂的构建与探索提供重要的教学依据。在传统化的教育体制之下,分数成为评定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性指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培养极为不利,这种不良现象在杭城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学生学习过程中也相对明显,成为制约思想品德课堂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评价机制的运行目标及根本目标,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着力点,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原则,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例如,在期末评价期间,以学生互评、师生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保证评价内容的真实客观,同时,不断拓展教学方法,提升其灵活性,要格外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评价,将即时评价落实于生态思想品德的构建之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构建生态思想品德课堂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从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学方式、教学氛围和评价机制五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侯理明.建构情感生态环境,优化课堂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5(36):174-175.
[2]张周.在“生态型”思品课堂中加强学生自主德育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