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清
生活中经常遇到数学问题,可以说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每天的生活开销、收入、存款、跑步的速度、锻炼的天数等,无时无刻不接触数学相关内容。因此,学好数学显得非常有必要。但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情况却是一些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很多学生学习数学感觉很费力,花了大量时间却不一定能学好数学,所以很多学生不愿意学数学,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处。时间久了对数学学习兴趣越来越淡,最终结果是厌倦数学课程。所以数学课堂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每一位数学老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慢慢喜欢上数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让学生喜欢上老师
有人曾做过调查,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的那位老师有关。教师是爱的使者,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肯定就不会喜欢这位老师教授的课程,这几乎是肯定的。但学生喜欢老师以后情况大不相同,当学生喜欢哪位老师时就喜欢上他教授的课,在课堂上就会非常关注老师的一举一动,以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学习。只有学生喜欢这位老师,才会喜欢他所教的这门学科,并逐渐对它产生兴趣。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平等轻松和谐的环境,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学生喜欢幽默、公正、热情的老师,所以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身魅力,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全身心参与,努力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二、用数学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
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生活、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想办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为一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自觉积极地学习,把学习知识当做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不仅需要教师鼓励和关注,还需要教师增强业务能力,深入浅出地讲授生活中的数学。
如我们在商场看到打折销售的时候能正确理解打折的含义吗?一件衣服卖200元打六折后实际付款应该是多少钱呢?再如玩抛硬币或掷骰子的游戏时,某一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呢?这样的游戏公平不公平?学习柱体、锥体、球体的体积的时候,如果能通过具体生活实例学习,或者转化,那么这些公式一定会更有吸引力……学习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时,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或者找现有展开图比较等,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如学习重要知识点的时候,如果只是告诉学生“这一部分知识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掌握好”,却没有举出具体的实例,那么怎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学习指数函数时,可以这样引入:公元4世纪是敦煌莫高窟的创建期,很多洞窟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如何知道这些洞窟是公元4世纪的呢?这时候再介绍碳14,考古学家就可以根据生物体内的元素——碳14的残留量估算出其生长年代:这样既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又使他们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借此机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每节课堂。我相信这样的课堂学生一定不会厌倦。再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椭圆的行不行?如果换成其他形状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学习了测量旗杆的高度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带着工具实地测量,让他们知道要测量哪些数据……这样大大丰富学生所学知识,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间,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魅力,进而激起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趣味性问题,多问为什么引发学生思考,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日常生活中根本离不开数学,购物、健身、记时、估计等都与数学有关。可以说,没有数学就没有生活。尽管有时候自己并没有使用学习的习惯但实际已经不自觉使用了,说明生活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如当我们在广场上散步时,发现地面是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或正六边形地砖铺成的,这样形状的地砖能铺成平整无孔隙的地面。为什么呢?为什么不用更漂亮的圆形或者其他形状?仅仅是因为美观吗?蜜蜂营造的蜂房,它的表面就是由奇妙的数学图形——正六边形构成的,为什么蜜蜂把蜂巢造成了正六边形?学生就会思考,通过思考交流知道原来这种蜂房消耗最少的材料和时间,体会到自然界中万物的神奇。通过这样不断把知识点跟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慢慢喜欢上数学,改变对数学的传统认识。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数学课堂变得精彩,学生才会更加喜爱数学,更有效提高数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