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磊
摘 要: 作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柱产业的文化产业,必将迎来全面发展、快速发展的重要黄金期。本文通过介绍日本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情况,从分析研究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形势和特点入手,提出其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日本文化产业 特点 启示
文化产业是指“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把文化产品作为商品进行生产、交换并获取利润的产业”[1]。虽然学术界对于我国文化产业专业领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探索,也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但是大多专注于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问题,并没有从全球视角审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形势和发展方向,因而最终在实践中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本文从总结归纳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出发,以期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有所启示。
一、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文化产业一直以来是日本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15年日本GDP共计4.21万亿美元,其中文化产业总值为0.39万亿美元,占比为10%。日本还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有一定的电视节目市场份额,掌握了全球8%以上的电视节目主导权。截至2015年年底,日本电影产品占有全球票房的6%,并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目前,全日本已经有800余家唱片发行公司,产值总和达到136亿美元,占全球唱片市场2%。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文化产业集聚程度不断增加,文化企业经营范围日趋多元,文化企业并购频繁等一些新特点。总的来看,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本国国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还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增长,同时为日本文化的对外传播和输出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渠道。
二、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文化产业人力资本雄厚。从国内情况看,日本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据统计,到2015年年底,全日本已经有5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了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学科、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以游戏产业为例,东京工科大学、东京大学开设了一系列游戏设计、动画等专业的课程,新泻大学、京都橘大学还开设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专业。从国际情况看,近年来,日本一改过去人们印象中的“封闭”社会、不主动吸引外来移民的“老印象”,逐步推出新“移民政策”,大力吸引外来高素质人才,以维持日本的研发能力,同时为那些具备优良素质的外来人才提供各种宽松的外部环境[2]。这些措施的出台,为日本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及人才储备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
(二)投资融资机制健全,文化产业资金投入丰厚。日本文化产业投融资总体上呈现出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机制健全化等特点,不断创新的金融制度为日本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为文化产品的开发注入了活力。同时,在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支持方向上,日本政府主要集中在公益性较强的领域,比如公益艺术项目和博物馆等,而且控制在总投资的25%左右,剩余资金大多采用混合投资、主体多元的模式进行筹措。为了解决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中的资金筹措问题,日本政府还修改了《信托业法》,允许以电影、动漫等文化产品为内容的知识产权持有人,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手段和途径进行社会融资活动[3]。
(三)科技文化高度融合,文化产业科技水平先进。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日本成功跻身世界文化产业强国行列。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日本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日本政府于上世纪90年代出台了《科学技术基本法》,90年代末期又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以科技力量支持以动漫、游戏、音乐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了科技与文化产业的高度融合。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文化产业依托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升级和现代化转型。
(四)建设地域集中布局,文化产业集群效应明显。文化产业集群是指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让文化企业共享区域市场环境、公共设施,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4]。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设计之都”名古屋为例,其不仅是全球设计创意产业的中心区域,而且拥有“文学之都”“电影之都”“音乐之都”“媒体艺术之都”和“民间艺术之都”称号,一些知名文化企业如三越(Mitsukoshi)、丸荣(Maruei)等也集聚于此,地理位置邻近,实行横向结合、纵向分工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文化产业集群效应,促进和带动了整个名古屋地区的文化产业及其整体经济发展。
三、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我国文化产业建议的启示
(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从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队伍结构看,创造性、实践性强的人才并不充足,高层次人才匮乏等矛盾比较突出。为此,相关人力资本的开发尤显紧迫和重要:一是应建立文化产业行业标准,完善相关人才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形成短期培训、长期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立体式教育体制。二是应推行多种融资渠道,切实解决文化产业人力资本、开发资本短缺问题。三是应为文化产业人才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如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专利、著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激发文化从业人员的创作活力。
(二)优化投资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资本供给体系。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依托资本要素的有效拉升,而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贷款总额仅占银行贷款总额的1%左右,不能满足中小文化企业的资金需求。对此,要逐步完善多种无形资产二级交易市场,建立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信用担保体系,疏通我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要转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加大收益权和知识产权等信贷产品的创新力度,加强信用风险控制工具等衍生金融产品的开发利用;要制定相关金融政策举措,引导广大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文化产业投资。
(三)加大科学技术投入,进一步推动科技与文化产品的融合。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科技投入屡创新高,至2015年年末,我国科学技术总支出占GDP的2.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46万亿元,但在“科技+文化”产品的融合方面,仍存在科技含量偏低等问题。为此,要增加文化产品创作、传播等环节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结构升级;要疏通科技成果和文化产品实施融合的具体渠道,进一步加强“文化+科技”的共性技术研发;要营造文化产品与科技成果有机融合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增加对“科技+文化”产品研发的财政补贴,并且对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适当减免税费等。
(四)优化产业布局规划,进一步构建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模式。由于我国文化企业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与国外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边际成本偏高,边际收益较低,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文化企业在资本、技术、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缺乏足够的竞争。可以规划修建诸如“硅谷”功能的文化产业发展园区,加速文化企业之间的资源要素有机整合,节约物流、信息交易成本,共享组织结构、技术进步等外溢效应,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进而提升我国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日本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与措施[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9(5).
[3]孙有中.日本文化产业[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李怀亮,刘悦迪.文化巨无霸:当代日本文化产业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