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不“微”见“微”知著

2016-12-01 01:03边玉春
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文心文脉微课

摘要:以精妙简练的名家名言,点亮文心照亮微课;从微小细节处着手,用主问题牵引,探秘文章脉络;立足文本微点,以点映面,折射文旨,叩问文心。

关键词:微课;文心;文脉;文旨

微课以其短小、精致和高效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喜爱。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制作这样短小、精致而高效的微课,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教学“常规”。下面以微课《〈项链〉〈珠宝〉小说中的情节之妙》设计为例,谈一点体会。

一、“微”言大义,以高论点亮文心

微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目标集中,使命专一:完成一个教学板块,解决一个主问题,破译一个重难点。中学语文教学的微课,往往立足于文本的知识点,引领学生探寻文本深层的艺术奥秘,提升文本独特的鉴赏能力。微课伊始,如果引用名家的“微言”高论,来印证这些“概念”“术语”,作为理论支撑,高端引领,不仅会让学生眼前一亮,更是能够使得问题的破解“师出有名”,从而点亮文心,烛照微课。

本人设计微课《〈项链〉〈珠宝〉小说中的情节之妙》时,首先隆重推出亚里士多德和孙绍振两位大家对“情节”的高论:

小说中的情节妙在哪里呢?

亚里士多德说:情节的基本过程就是“结”与“解”——“结”就是悬念、危机,就是矛盾、冲突;“解”就是事情的转化。

孙绍振先生说:任何一种情节都始于人物的越出常轨。

这样闪亮登场的大家,这样精辟绝妙的语句,无疑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样的“微言”大义之言、直指“概念”之语、直击“文心”之句,比那种直接链接出示“情节”相关专业术语概念,更为新颖别致、亲切活泼,更为权威有力、夺学生眼球。

二、寻幽入“微” ,以主问探秘文脉

有了名言点亮微课,更要有“主问题”照彻微课。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论,《项链》的情节也凸显出“结”与“解”的艺术——“五结”“四解”之妙。“五结”“四解”短短四个字,提纯情节,牵引文脉,在微课教学中更是起到了主问引领、一石千浪的绝妙效果:

小说开头写“玛蒂尔德的狂热的梦想”,进而因这梦想而痛苦,这是“一结”;路瓦栽先生弄到舞会请柬,自己很高兴,认为可以让她接触上流社会,这是“一解”。

玛蒂尔德并没有预料中的高兴,反而很懊恼,这是“二结”;懊恼的原因,是没有漂亮的衣服参加舞会,路瓦栽答应为她做新衣服,这是“二解”。

衣服做好了,玛蒂尔德更加不高兴,因为没有首饰而更痛苦,这是“三结”;终于借到项链,并在舞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这是一大解——“三解”,至此,大家好像都可以松口气了。

谁知项链丢了,这又是一大结——“四结”;十年艰辛还清债务,终于得以解脱——“四解”。

而结局得知项链是假的,情节至此拧成一个“死结”——“五结”!

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五结”“四解”,极尽曲折变化,摇曳多姿,使得小说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最后的不解“死结”,更是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掩卷深思,余味无穷。

三、见“微”知著,以微点映射文旨

微课虽“微”,却能以小见大,“微”中显著,是课堂教学的升华,是文本主题的聚焦。精妙的微课设计,都是立足文本“微点”,以点映面,折射文旨,叩问文心。

在设计微课《〈项链〉〈珠宝〉小说中的情节之妙》时,从比较的角度,把“微点”聚焦于两篇小说的“三突转”之妙,表格示例如下:

由此看出,本环节剖析的虽是情节的“突转”这个“微点”,但是问题解决的最后落脚点却是小说教学的核心问题——“文旨”“文心”,收到了“微课”不“微”、 见“微”知著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边玉春(1967— ),女,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和课堂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
文心文脉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丁酉年腊月十九黄州寿苏会
冬天来啦
节日的烟花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文脉
曹文轩说“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