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晔瑾
一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与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而作文与生活是高度统一的,作文从生活中来,生活作文是最精彩的。作文要呈现生活化状态,只有写的内容是生活化的,学生才愿意写,才有话写,而不是生搬硬套。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写作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作文教学是最富有生活意义的,学生只有学会反映五彩缤纷的生活,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而不是千篇一律。
二
然而,学生的写作情况却是不容乐观的。课堂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目,接着开始指导:作文要求是什么,主要写什么,怎么样才能写生动。最后,我还会给学生读一篇范文。学生则愁眉苦脸,一节课结束,草稿纸上留下几句支离破碎的语句。我问学生作文完成了没,有学生回答我没有并且他一听到作文就头疼,回家又得翻优秀作文选了。上作文评讲课时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见满纸红笔圈圈点点,也不细看,只是看了一下所得的等第,得“优”的喜笑颜开,得“及格”的暗暗伤心,几分钟后依然眉开眼笑。至于作文后面每次几大行的评语,对大部分学生根本不起作用,胡乱看看也不知有没有看懂。
从学生这些方面看,他们应该是不喜欢上作文课,也更不喜欢写作文。作文对他们来说就是任务,只要写满字数,写对大概意思对就很满意。学生觉得写作文不快乐,反而很痛苦,每次都要绞尽脑汁,大概是由以下弊端引起的:
1.要写的内容已经脱离学生的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这样看学生的作文情况生搬硬套,所写的不符合实际,喜欢闭门造车,所写内容空虚无聊。作文因为内容虚假、空洞而没有办法反映他们的生活气息。较好些的孩子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但是也是很浮夸,只在于简单的好词好句的堆积,并不存在自己的想法。有些孩子脑子里却空空如也,自己缺少独特的体验,自然写不出有生命的文章。
学生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真切感受,作文当然也就成了死水没有活头,而且现在大多数学生都过着“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那么,学生就更缺乏对生活的体验,无法产生想写作文的念头,就激发不了写作兴趣,这样写作就成了学生的一种任务,一大负担。写作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写作时常常瞎编乱造、生搬硬套,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2.作文的反馈作用不大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批改意见。我们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作文批改上,有眉批、总批,对学生的好词好句、好的手法进行了肯定及赞美,同时问题也列了一大堆。而学生先看到的永远只有自己作文上存在的缺陷,错别字,对于老师写的长篇大论只是一眼扫过,久而久之,学生就视而不见,结果老师费的大部分精力都做了无用功。因为作文没有很多机会面批,批改过程中没有和学生进行交流,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所以不能及时点拨,学生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3.学生把优秀作文当成唯一标准
有些孩子把优秀作文当做写好作文的唯一标准,而看不见内在的情感抒发,只见外而不深究内。比如班里总是有一些孩子每次考试之前会捧着优秀作文抱佛脚,并且只记事例而忽略其中原有的好词句及写作技巧、构思方法,这往往是只见皮相,而未见骨相。
三
面对学生写作文的如此状况,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思考:
1.心向自然
生活中有无数美妙神奇的东西,在自然界的课堂中,学生面对着四季景物的变化,眼中能看见美景,心灵也会渐渐得到净化。春天、秋天应去郊游,夏天感受蝉鸣,冬天看雪景,如果学生尽情体验,而非只单调地在学校、家里,我相信他们的写作内容会丰富,也更真实。上学期有次我们要写一篇关于秋景的作文,秋天原本对于学生无外乎用丰收、金黄等词语,理解得很笼统。这次我带着学生下楼观察,校园里有许多可写的内容,他们自行组成小组,时不时交流一下。特别是对想写桂花的孩子,我让他们捡几片叶子和花瓣带到教室。等上楼再写作文的时候,他们个个有话写,无论是对景物还是对秋天的体会,有个孩子还问我:“老师,我们通常说秋天树叶都落下来,小草都枯萎,为什么现在的小草还是绿色的?”这次通过观察让他们知道秋天并不是只有“金灿灿”这一个词语来形容。我想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体验。只有体验了的生活,亲自感受过的自然,在他们笔下才能被写出来。
2.心中有情
要写出真情实感,表达出独特感受,首先学生必须懂得那些情感。每个学生都有情感体验,有些学生对情感敏感,这类学生就可能情感丰富。而对于有个别学生情感不丰富的,更应该让他们感受。比如,我们经常会让学生写自己的父母,但结果大部分的学生写出来的东西都一样,母亲都是美丽善良,父亲都是严肃深沉。为什么?因为学生都是根据优秀作文,模仿来写的,并没有带入自己的生活情感,但如果给学生一段时间去生活中真正观察、了解自己的父母,再写下来,结果学生都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唯一的父母。有次我布置了一篇写父母的作文,要求按照自己爸爸妈妈的性格写,我个别指导几个作文水平在中下的孩子。通过和他们的交流,从他们的言语中我简单了解了他们的父母情况,然后问他们:“你觉得自己的爸爸妈妈好吗?平时关心你吗?”有几个孩子回答得很直接,说:“在家不乖,爸爸老是打我,我害怕爸爸。”针对这点,我引导他们了解其实父亲是因为爱他们才会对他们这么严格,接着为他们出谋划策,让他们改正自身的一些小毛病,然后让他们观察爸爸的表现。果然爸爸很开心,还给了他们一些奖励。所以,多观察、多了解就能从细节中发掘自己父母独特的一面,写出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
作文既要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学生把握主动权去自己领悟、体会生活,写出心里所思所想,这样的作文才真正贴近生活、融入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