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芳
在农村,有房子的人很多,但这些房子的价值很小,因为不能在很大的范围内流通交易。只能在村集体范围里进行交易,但实际上也就很少有买卖了。城里人要想买农村的房子,在现有的条件下,也非常困难,只能通过长期租赁的方式进行。市场交易受限的情况下,就很难体现出房产真正的价值,所以大量农民虽然也有房子,但离中产阶级还很远。而且尽管中产的绝对人数听起来多,但实际上人数相对而言还是少。基本国情依旧是大部分中国人还很穷。
在这部分相对较少的中产里,真正能够过上我们预想中的中产阶级生活的,那就更少了。理由是大部分人虽然有房产,但房产基本自住,64%的家庭只有一套房子。而且即便单套房也有部分投资的功能,但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转让交易,也就是说,并不是流动性很强的资产。只有少部分人拥有两套及以上的房产,才算是进入了投资阶段。有多套房产的中产或许能靠来自资产增值或者租金方面的收入,过上相对悠闲而自由的生活。
但生活方式通常不是一个维度的,如果我们要全面定义所谓中产阶级的生活的话,金钱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全部。首先必须要中产自己意识到社会是不是有持续不断向上流动的机会,不仅仅是指中产们自身往富裕阶层流动,也是指穷人们有机会变成中产和富人。其次对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而言,即便你已经达到了中产的标准,但是看病不能全身心托付给医生、孩子上学对教师不能全面放心、老人养老也需要自己扛一把,在沉重的生活负担之下,中产就是名不副实的,是“被折叠的中产”。
中产阶级的生活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是更多元的。上述公共服务上的缺失或者打折扣,更深层的问题是要问中产阶级在这些公共议题上有没有发声,能不能发声。这显然是中产讨论中更为迫切和紧要的议题。如果中产阶级无法以自身的力量去推动相应的公共服务变革,那么中产生活方式就无从谈起,因为中产生活方式就极端依赖这些公共服务。这也是中产阶级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