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 跃 杨思平
黄艳梅:守望乡村优质教育
文/华跃杨思平
城南乡中心小学是京杭大运河以南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一所乡镇学校。2014年5月,江苏省特级教师黄艳梅来到这里当校长。刚上任,她就意识到家庭背景不同、生源差异以及第二课堂的匮乏,使得这里农村学生的素质发展严重滞后。于是,她决定从师资、课程、学生等方面入手,强化管理,促进学校迅速发展。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针对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老化、教育观念落后等状况,黄艳梅借鉴大雁迁徙中的“雁阵效应”,提出了提高教师素质的“雁阵工程”,目的是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作为“领头雁”,带动并帮助全体教师快速成长。
在确立了一批“领头雁”后,黄艳梅给他们指路子、压担子、搭台子。她对教师发展提出具体明确要求,将全校教师队伍进行了梯队方阵的编排,建立个人成长档案。根据不同类型教师进行差别化提高,制订个人成长三年发展目标规划,让每个教师寻找到适合自我专业成长的坐标。黄艳梅与华东师范大学、淮阴师院等科研院校机构联系,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学校通过教师论坛、网络研讨等方式,形成了教师教、学、研一体化的专业研修体系。
学校的中层干部都是教学、科研一肩挑,每年要完成专题讲座、示范课、教科研论文和课题若干,还要承担相应的行政管理任务,但是城南小学的行政队伍年轻教师较多,缺乏经验。于是,黄艳梅每周行政会都会单独开辟一个管理微讲环节,从最基本的管理常识开始培训。小到“管理接待”,大到专业的“4R管理理论”,她通过微讲座帮助年轻中层干部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校内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氛围。
黄艳梅还安排校内教师与城区名校教师定期交流,进行围坐式研讨,要求全校教师上百节初建、重建课程,让教师打磨课程,将教学研究做真、做细、做实。她还发挥学校年度考核、岗位聘任等机制的作用,引导教师认真总结回顾,不断在反思自我中找到前进的动力。学校有两名教师,一直就职于清浦区其他农村学校,工作十几年,鲜有机会上公开课。来到城南小学一年,组内研究课、青年教师亮相课、课堂教学大比武、区内集体教研……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上了十多节,她们笑称:“把工作十几年缺下的公开课统统补起来了!”
“雁阵效应”引领学校一批教师成长,教师教科研活动变得充实起来。一年来,学校承办了市、区教学研讨活动,60多节课参与市、区赛课或展示交流,涌现出一批市、区学科带头人。
黄艳梅认为,课程是一个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其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于是,她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入手,根据农村学校特色提出了多种途径塑造学生成长的“百塑课程体系”,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孩子成长的需求。
在黄艳梅的指导下,城南乡中心小学每周三下午都实行了“走班选课”,有科技、体育、艺术等20多种50多个班次的“课程超市菜单”,供学生选择。学校依托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组织教师进行课程的研发,从课程系统的构建,到具体内容和课时的明确实施,进行细密部署。教师边研边教,编撰出了一套校本教程丛书,有“小小装扮师”“创意手工”等。为丰富课程菜单内容,学校采取了选聘、外请、转岗等多种方式,保证师资到位。
每到周三下午,校园里总是别样热闹。孩子们从下午一进校,就会直接进入自己喜欢的班级,开始“兴趣课程之旅”。学校结合孩子爱玩泥巴的天性,开发了“泥塑”特色文化项目,找优质学校帮扶,开辟泥塑馆,设立泥塑教室。学校泥塑文化特色项目顺利通过了江苏省小学文化特色项目。学校还开辟教育戏剧课程研究,“小学戏剧课程实际探索”项目列入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前瞻性项目。
学生是教育的中心。黄艳梅认为,农村学校要根据学生成长特点设计各种教育活动,从整体上构思学生校园生活,促使农村孩子活泼成长。
为培育动手能力,在班级里,黄艳梅让学生亲手设计班徽、班歌,民主形成班级公约,布置班级展示墙,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为挖掘孩子艺术天性,黄艳梅采用齐步走和率先行的策略。学校的孩子来自农村,没有艺术教育的基础,学校教师就从最基本的识谱开始教起。学校在面向所有学生教授艺术课的基础上,重点选择有特长爱好的学生成立学校“民乐团”,学习古筝、琵琶、二胡、竹笛、陶笛、打击乐器等。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民乐团排练了《茉莉花》《彩云追月》等曲目,其中《茉莉花》在区春晚舞台上隆重上演,他们以阳光般的自信展示着自我风采。
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学校以“教会学生学会生活”为主旨,开设生活指导课。如要求农村孩子冬天每周洗澡两次,夏天每天要洗澡换衣,让孩子每天以干净清爽的姿态迎接校园生活。由于农村孩子卫生意识较弱,书包、衣物经常脏兮兮的,所以学校开展一月一次“洗书包”活动。每月,班级、年级让学生展示自己书包,比比谁的书包最干净。同时,学校为每个学生洗手间供纸,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洗手间。现在讲文明、爱卫生在学校里每个孩子的生活中已经形成习惯。
随着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不少外流的孩子又回来上学了。就这样,城南乡中心小学从一所薄弱农村校,逐渐成长为一所融合了优良办学传统和现代教育理念的生长型学校。
(来源: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