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行车出口产业基地形成的原因
如果把市场比做一个金字塔,产自于中国大陆的自行车目前绝大多数则处于金字塔的中下部位置,数量虽多,但价格便宜。2014年,中国大陆出口车的均价为56美元,而同期中国台湾地区自行车出口均价为458.99美元,也就是说大陆卖8辆自行车还抵不上1辆台湾产自行车的价格,这个差别是相当惊人的。
再分析一下大陆出口的自行车,本土企业相对于台资、日资企业,又处于相对低端的位置,如果纯粹看本土企业的出口产品单价,比均价还要低很多。
做1辆低端产品所要消耗的能源往往和高端产品的差别不大,因此,生产中低端产品不仅盈利少,而且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如果把市场比做一个金字塔,产自于中国大陆的自行车目前绝大多数则处于金字塔的中下部位置,数量虽多,但价格便宜。2014年,中国大陆出口车的均价为56美元,而同期中国台湾地区自行车出口均价为458.99美元,也就是说大陆卖8辆自行车还抵不上1辆台湾产自行车的价格,这个差别是相当惊人的。
再分析一下大陆出口的自行车,本土企业相对于台资、日资企业,又处于相对低端的位置,如果纯粹看本土企业的出口产品单价,比均价还要低很多。
做1辆低端产品所要消耗的能源往往和高端产品的差别不大,因此,生产中低端产品不仅盈利少,而且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如果把市场比做一个金字塔,产自于中国大陆的自行车目前绝大多数则处于金字塔的中下部位置,数量虽多,但价格便宜。2014年,中国大陆出口车的均价为56美元,而同期中国台湾地区自行车出口均价为458.99美元,也就是说大陆卖8辆自行车还抵不上1辆台湾产自行车的价格,这个差别是相当惊人的。
再分析一下大陆出口的自行车,本土企业相对于台资、日资企业,又处于相对低端的位置,如果纯粹看本土企业的出口产品单价,比均价还要低很多。
做1辆低端产品所要消耗的能源往往和高端产品的差别不大,因此,生产中低端产品不仅盈利少,而且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中国为何可以成为世界自行车生产大国,有很多的原因,其中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最主要的原因,市场经济大潮激活了中国自行车产业的能量,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
自由的市场经济形态造就了一大批走出国门的自行车企业,与过去依赖进出口公司从事出口业务的情况相比,现在出口方便许多,灵活许多。另外由于现在国内的自行车展会已经能够吸引大批国际客商的进入,使国内厂商可以不出国门就拿到国际订单,网络渠道则使交易程序变得更方便,大批企业加入了出口队伍。但是在出口变得不那么麻烦的同时,市场竞争却越来越激烈,造成如今出口市场新的格局形成。
自由的市场经济形态造就了一大批走出国门的自行车企业,与过去依赖进出口公司从事出口业务的情况相比,现在出口方便许多,灵活许多。另外由于现在国内的自行车展会已经能够吸引大批国际客商的进入,使国内厂商可以不出国门就拿到国际订单,网络渠道则使交易程序变得更方便,大批企业加入了出口队伍。但是在出口变得不那么麻烦的同时,市场竞争却越来越激烈,造成如今出口市场新的格局形成。
自由的市场经济形态造就了一大批走出国门的自行车企业,与过去依赖进出口公司从事出口业务的情况相比,现在出口方便许多,灵活许多。另外由于现在国内的自行车展会已经能够吸引大批国际客商的进入,使国内厂商可以不出国门就拿到国际订单,网络渠道则使交易程序变得更方便,大批企业加入了出口队伍。但是在出口变得不那么麻烦的同时,市场竞争却越来越激烈,造成如今出口市场新的格局形成。
中国自行车市场何以形成如此大的出口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有国内消费的支撑。中国自行车产业的发展至今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由于自行车是一种比较经济的代步工具,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市场需求量巨大。早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自行车生产已经在我国的大城市发展起来,永久、凤凰、飞鸽、五羊、金狮等品牌一度成为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品牌。巨大的国内消费,催生了产业的发展壮大。笔者原来在上海永久自行车厂工作,当时总厂人数达到万人以上规模,年产自行车300万辆,一天生产1万辆车成为常态,保持了很多年,产品凭票销售,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这种规模的企业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因此,那时候,中国已经算得上是自行车产业大国了,只是出口量还远不及现在。
凤凰自行车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出口量已经达到百万辆以上,其主要出口地是东南亚地区,产品为中低档。
自行车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的组装工序需要手工完成,因此对于劳动力充裕的中国,自行车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欧洲工厂,自行车零件生产虽然可以用自动化生产或者外购取代人工加工,然而占比较大的整车装配工序却离不开手工组装。中国工人每月的工资在3 000~5 000元人民币,而欧洲工人的工资则在3 000~5 000欧元,由于欧洲人工成本比中国高5~10倍,中国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劳动力素质一般指工人的文化程度、业务素养和动手能力。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中国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能够从容应对自行车所需要的工艺要求,为自行车生产创造了条件。根据制度规定,企业在员工上岗前都会给予一定阶段的技能培训,有些企业还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技能比赛,以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技能素质,这样,对员工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成长的过程。
相对亚洲的其它地区如东南亚、印度等地,自行车生产在中国历史更为悠久,技术工人素质普遍较高,再加上地域广阔等因素,使得自行车产业链在我国非常发达。我国的华南、华东、华北均拥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基地,这些基地近30年的发展尤为迅速。我国自行车产品按其不同档次来分,可以适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比如:昆山、太仓基地以生产高档产品为主,国际上的一些顶级品牌都在那里做OEM,少数昆山企业还能够为国际上的顶级自行车运动员配置自行车零件。天津基地则包括以武清、北辰、大港、静海、东丽等10大产业园区为基础的生产制造和出口平台。该地区原来以生产中低档次的产品为主,虽然价格卖得较低,但数量巨大,成为出口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现在也开始逐步向中高端产品生产方向发展。河北平乡以生产童车为主,其童车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0%,出口占全球贸易量的9%。广东地区的产品则以中高档为主,出口比例也比较大,有的企业产品全部外销。
专业化生产使得自行车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十年前的大企业往往都是自制零件的配套生产模式,几乎所有大小零配件都是由自己生产,不需要外购,这就是所谓的大而全,永久、凤凰、飞鸽自行车厂都曾经是这种生产模式。近30年来,随着老国有企业的转制和先进生产模式的推广,专业化生产开始盛行,促进了生产基地的进步。
出口自行车生产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客户意志体现”,产品必须符合客户的需求,这样对于配置的差异化要求较高,如果企业都用自制零件的方式来满足客户需求,那是很难实现的。天津金轮是一家自制件相对较高的出口企业,其配套厂多为自己的子公司,为了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企业做了大量的样品供客户选择,产品线较长,但其中的关键零部件,如变速器等仍然采用外购方式。
中国自行车产业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台资企业进入大陆投资建厂。他们把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自行车生产经验带到了祖国大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台湾捷安特、美利达的进入。捷安特在昆山安营扎寨不久,其周围渐渐形成了一个与之配套的产业链,这其中主要是台资零件企业,出现了众星拱月之势。
捷安特早年在台湾已经形成了一个对配套零件企业的规范管理方式,叫做A-TEAM 。据了解,当年在台湾自行车行业面临竞争力下滑、国际销售市场疲软的严峻形势下,捷安特邀请美利达于2001年共同发起A-TEAM活动,维持了台湾高级车种产能,鼓励零件创新,提升台湾自行车整体品质形象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了台湾自行车行业的整体升级和再度繁荣。而当国内自行车行业发展遭遇到人民币升值、退税下降、原材料价格攀升、品质不稳定的困难时,2006年,捷安特又发起成立了捷安特核心团队G-TEAM,在台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手打造高级自行车基地,与供应链伙伴一起,共同致力于生产效率提升、库存降低和品质提升,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G-TEAM的推动在捷安特的核心供应链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团队工厂的素质显著提升。目前,以捷安特为代表的昆山自行车企业年出口量占全国的1/4,平均出口单价居全国前列。当地自行车产业从产品创新、质量检测、外部监管等多个方面组成了独立体系,形成了一个比较完美的产业链条。
有了台资的助力,使得中国大陆产自行车大踏步进入国际市场,原来大陆的出口量不仅数量少,而且主要出口地是国外低端市场。现在,国际上一些大牌的产品通过OEM方式在大陆生产制造,而欧洲的许多自行车零件也都产自大陆。可以这样认为,中国自行车出口的大幅度增长,离不开台资企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