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介时代青年思想工作的分类引导

2016-12-01 16:05李钰
重庆行政 2016年5期
关键词:媒介微信时代

李钰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近年来以微博、微信为主要手段的信息沟通方式,迅速影响了传统的纸质媒体和早期的互联网信息沟通平台——“微”媒介时代宣告来临。从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纸质媒体,到电影电视的发展,历经了近百年的历史,而从互联网的兴起到其迅猛发展只有前后不过十余年的时间。历史表明,新媒体的发展必将以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取代过去,形成新的传播时代——“微”媒介时代。

那么,“微”媒介时代的整体格局呈现出何种特征呢?简而言之,这一时代是指以微博、微信为传播媒介,以短小精悍、分散的碎片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它以微博、微信等作为媒介的主要传播,表现出去中心化、裂变式、多级的传播模式,传播碎片化的信息。作为“微时代”最主要的沟通平台——微博,每条微信的字数容量设计为最多不超过140个字。140个字的微博,将我们推进微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惜字如金,将所有问题融进140个字内。140个字要求信息得做到,用尽量少的文字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这个对信息长度和容度的要求,与“精致化”存在着某种异曲同工之处。从中也可以看出,“精、微”恰是这个时代的一种生活表征和传播要求。

目的决定成效。有针对性地进行青年思想的引导,是加强青年思想和价值观构建的有效路径。微媒介时代来临,当微博、微信成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时,它们与青年分类引导又将具有何种关联?需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在微时代的青年思想引导工作?而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又体现在哪里?

一、当代青年思想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青年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未来,青年的思想价值观会影响到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方方面面。思想价值观,成为区别人与动物的重要根据,因为只有人才可能对客观事物展开一种心理评价,并为此目的去设计和规划有利于自己或体现意义价值的目标过程。因此,思想价值观对于成为什么样的人,对于人的未来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但由于当下社会思潮的多元化趋向,致使当前群体青年思想价值观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如下四方面问题。

其一,利益意识增强下的利已主义。在市场经济日益活跃的背景下,商品、物质的支配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价值选择,迫使人们在价值判断的过程中,更注重以实用为目的,注重自我利益的得失。这种极端的功利主义思想为个人欲望的过渡放纵提供了平台。于是,伴随着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致使信仰缺失,人与人之间更多地体现为物欲关系。这是价值观的“异化”,它将导致一切以实用、功利为认识、评价和指导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遮蔽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世界和交际关系,造成了人生存世界情感世界的匮乏。

其二,守法意识强化下的变通思维。在“差不多”观念的影响下,现代中国人重法遵纪的观念虽然有所增强,但尚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和深入人心。处事中留有余地,在法律面前不搞人人平等,通常说一套做一套,感情优先。虽然,我国的法治整个体系目前还存在漏洞,但是市场经济的规则要求行为判断和选择是合法化的,要有一种对法律至高无上、不能变通的法纪意识,一种公共的、共同遵守的规则。而不是在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就找理由去变通、通融,这样就会使整个法律体系成为摆设,甚或成为别有用心之人的工具。当法律成为摆设之时,那么,整个社会及其价值体系的问题就会扭曲,就会造成一个人人可以逾规,无法无天的社会。

其三,诚信意识增强下的失信范式。市场经济背景下,人们失信的现象在社会中大量存在。从社会发展的过程来看,人们的诚信精神较之以前有大幅提升,但是社会信用不足的现象也大量存在,比如涉及的银行信贷问题,企业的“三角债”问题,各种社会诈骗案件,假冒注册商标产品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层出不穷。

其四,世俗化过程中人精神信仰的缺失。在转型期社会中人们的价值取向日益走向理性化和世俗化,但由此带来的精神信念缺失,以及对生存意义的追问却在不断地流失。人们的世俗化行为极端化,导致了在这一过程中,对于精神、理想、理念的漠视。由此,也就不仅是排斥了崇高、伟大的英难主义,同时还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利已、个人、自私行为,这种没有道德底线的务实,让人在物欲中放纵、在物欲中丧失了对现实和社会的不满,从而在丰富的物质中消解和稀释了精神世界。

二、青年思想的分类引导的特征表现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中国经济体制面临深刻变革,人们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影响青年思想的因素更为多样,青年思想引导工作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1]不同类别青年群体存在的思维方式、思想问题、行为习惯也产生了很大差异性。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各种不同青年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充分尊重不同类别、不同青年的自身特点,确定用不同层次的、不同侧重的、不同内容的引导方法和手段,才能增强当前青年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各级各类青年的有效引导。

引导青年构建起积极的思想价值取向是当前国家青少年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思想的分类引导工作,我们需要针对青年如城市和农村之间、身心健康与心理存在问题群体等不同类别,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引导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普遍性,并根据他们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身心问题、情感认知等情况和差异,把握他们思想意识的关键点,才能较为积极地引导青年,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高校的大学生作为青年中占比相当大的一个群体,作为影响国家未来极其重要的一个青年群体,具有代表性。因此,分析在校大学生群体具有典范意义。而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引导而言,就要积极引导他们了解党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理性认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具体分类而言,对于农村来的学生,要着重引导他们学习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党对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把农民生活的变化与党的领导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并运用一定的辅助手段去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对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引导他们用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来客观分析问题,做好心理咨询。总之,青年的思想引导就是要紧密结合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地位,根据他们的所思所想,合理确定引导侧重点和引导内容,采用符合他们具体特点的引导方法。

青年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在“微”媒介时代中信息传播更为自主化、碎片化、便捷化,信息的发布和使用相对传统媒体更为自由,呈现一种“无屏障性”,青年从新媒体中获得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由此带来的是,很多信息给青年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上带来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其中的消极影响,很容易造成青年人思想的钝化、泛化,导致价值观选择和道德行为上的偏差。由“微时代”所带来的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标准和情感评价泛化现象,色情、暴力、无政府主义等思想大肆传播,严重影响了当前青少年思想德育的大环境,极大地影响着引导青年思想的效果,影响着青年的健康成长,对引导青年的思想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在“微”媒介时代就必须根据这一时代的总体特征,做好青年工作的引导,突显其成效。

三、加强青年的分类引导的路径选择

在确定“微”媒介时代有必要加强青年分类引导的前提下,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如何寻求加强青年分类引导的路径。结合“精致化”的理念,“微”媒介时代的青年分类引导要做到理念上坚持“精致化”、方式上坚持“微手段”、 要求上坚持“精标准”。那么何谓精致化、微手段、精标准?

(一)理念上:坚持“精致化”。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指出:“精致化”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粗放式”教育的学生工作理念,要求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这是人才培养理念创新的成果,既符合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又顺应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很重要的实践价值。[2]现代社会,“精致化”是社会追求进步、国家追求发展、人类追求文明的必然要求。胡适在百年前就通过《差不多先生传》的小说,讽刺了中国社会中那些处事不认真的人,“差不多”、“可能”是中国传统国民性中的弱点,在现代社会理应得到重视和纠正。在学校教育中,相对于粗糙的管理和服务而言,“精致化理念无疑是比较对症的一剂良药。精致化管理的价值内涵是:以人为本,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针对问题,真抓实干,是对工作质量的一种要求。在共青团工作中落实“精致化”思维,这与其加强“青年引导”的目的意义是一致的,是为了更具有针对性、更加自主地区别不同青年对象,从而突显工作的实效性。因此,让精致服务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共青团工作,向管理要质量,才能使每一位青年在教育引导中体会到人性化的关怀和负责任的教育,也才能带来教育的异彩纷呈。

(二)方式上:坚持“微手段”。“微时代”中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为青年引导开辟了新的空间,在青年教育引导过程中,要加强运用“微手段”,通过微信、微博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打破单一的传统教育时空,以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向青年适时地传播优秀文化遗产、核心价值观等主流价值与行为规范,使青年在一个比以往更加广泛的社会环境中积累社会知识,发展和形成自己的个性,顺利参与社会生活。青年引导要借助微信、微博,挖掘大量、丰富的资源,吸纳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进行继承与创新;也要通过微信、微博自主地、快速地传播主流思想,从而突破时空的局限,为青年道德发展提供崭新的、空前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使正面、积极的声音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等限制,迅速而广泛地在青年中传播,从而为青年引导工作带来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为快捷的手段。

(三)要求上:坚持“精标准”。精致化的青年工作,要将不同人群和不同类型的青年进行分类指导,设计不同的内容和方式、手段。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将微时代的“微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包括校园网络文化、手机文化等文化建设纳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构筑不同类型青年教育的文化阵地。要通过组织微信息和新媒体的知识讲座,普及媒体文化和信息知识,提高不同群体青年的对媒体运用的文化素养和技能知识,策划校园主题教育的活动。综合以上方式,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和要求,对在家庭背景、人生经历、情感认知等情况存在差异性的基础上,去反馈成效,做好青年分类引导。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信息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微”媒介的出现是历史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但伴随着以这一技术革命为背景的“微”媒介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的是人的思想将变得更为多元、人的价值取向也将变得更为难于捉摸。于是,如何在阐述“微”媒介时代的这一格局特征的基础上,寻求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突破也就成为这一时代重要的研究命题。在此,笔者提出通过构建“精致化”的工作理念,通过“微手段”和“精标准”,将为探索“微”媒介时代背景下的青年思想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何雄.着力提高当代青年思想引导的针对性[N].光明日报.2009-10-16.

[2] 王庆环.北京大学:走出”精致化”创新之路[N].光明日报.2010-06-01.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胡 越

猜你喜欢
媒介微信时代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