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方建华
茵曼方建华:到线下还单纯卖货,肯定是死路一条
文 / 方建华
店主本人就要具有社群的能力,它是传统门店、电商生意再加社群的一个结合体,用老的思维是玩不转的。
一个品牌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一点,就是无法或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个人看法是,店铺不一定要做得很大,但是把自己产品做好很关键。因为只有“1”(产品)做好了,才有“2”“3”,甚至“10”。1没做好,你其他营销、推广等等做得再好,都等于0。
我们做茵曼,初语,生活在左也是这种思路,当时生活在左一年做到千万元级,2014年开始做的时候没有人看好,觉得那个时候天猫上顾客的消费习惯是200元左右价位,而我们卖的是300—1000元,怎么能卖好呢?
但是我们确实做到了店铺三项评分都在4.9分,我们的核心优势是无法复制的竞争力:
1.我们做的绣花是中国印花,面料很贵,很多是定制的颜色;
2.是工艺,我们真的是到贵州等地方建立合作基地,在哪里去加工。做品牌要明白,炒作和真正去做给顾客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成本很高,在工艺下面下足了功夫;
3.我们的产品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驾驭,喜欢的人会很喜欢,所以有极高的复购率。
第一,创业者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方向,连自己都打动不了,你很难打动顾客。
真心去认同自己品牌,喜欢自己品牌、产品,才能把品牌的态度和自己的态度传递给顾客,做品牌要从内到外。
第二,产品质量要不断提高。
整个互联网品牌里面,我们是第一家自己建造了实验室的。我们从摩擦值、pH值等各种测试都是模拟消费者的感受来做实验,不对自己产品不断进行改善,都不敢放到市场上去。
第三,不要盲目去变更想法。
原本做韩风的觉得艰难,就去做棉麻风;做棉麻风也觉得难,又跑去做OL风,这样很难成功,要坚定自己的品牌风格。服装品牌会根据创始人的特性而走,会随着创始人的年纪增大而受到影响,这是一种时代的特征。
2008年的时候,整个市场都是做18岁年轻人,那时就不少人担心茵曼的棉麻风会不会没有人买,我们都没敢告诉别人前期其实亏损了几百万元,但是我们把之前的老顾客留存下来了,并且复购率都做到比别人高,所以我们才有今天的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做一些小而美的事情,产品不一定在多,而在精,要让喜欢的人成为我们真正的铁杆粉丝,把一群喜欢的人紧紧抓住。
举个例子,如果哪一个品牌做“同志”的市场,可别小看这个领域的潜在能力。同性恋人群大多数高收入高学历,搞创意的艺术人才有很多,对工作的疯狂和极致的追求程度很高,大家有机会请到在这领域里有很高造诣的职员,是很大的荣幸。
这个市场很大,甚至可以把品牌做到全世界去。
1.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全渠道已经步入融合的时代,不分线上线下。有一个服装品牌,在天猫真正发力是从2015年开始,他们家在全国有上千家门店,2015年冲进了类目TOP10,因为线下有根基,所以才能支持它在线上跑起来。
2.在品牌商面对消费者的时代,你要符合新的定价逻辑。这几年看到奢侈品走到线上,还有高倍率的传统品牌,想到互联网上分一块蛋糕。但因为要经过层层的代理,他们的高倍率定价在互联网上很难卖得动,离消费者(接受)的价位相差很远。
3.我当时在想,如果我们和传统品牌做的一样,还走原来单纯卖货的模式,肯定是死路一条(我们在线下做单店社群,经营粉丝经济)。
前两年,其实我们觉得很恐怖。线上的增长慢慢趋向于平稳,还有很多人在疯狂地砸广告。
线上线下本质上都是一样,做得好才能得到好的位置、资源。所以你们可以看到在广州、深圳以及二、三、四线城市都有我们的线下体验店。
我们茵曼旗舰店把一个顾客引过来之后,除了能买到女装,也能买到其他品类的产品,凡是这个生活圈的我们逐渐都会有,这样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UV价值。
另一个考量点是提高品牌价值。
我们多品类多店的布局策略,可以让品牌得到更全面的曝光、获得更多单品入口的顾客。截止到2016年,茵曼已经涵盖了鞋子、女装、包包、鞋子、童装、家居、内衣、家具,这么多品类连结起来,就是一个慢生活的生活圈。
我们还鼓励粉丝都可以去开店。原来的品牌方在线上和线下是相互博弈的,但是我们线下和线上的利益是共享的,完全同价同款,线上线下完全打通,我们采用的是零库存模式,而传统的零售模式是囤货的模式,所以我们的模式很“轻”,而且同款同价、利益共享,这是我们的优势点。
我们更多是一群年轻的粉丝店主。原来传统的店铺经营,只会销售卖货,是很难达到我们标准的。茵曼千城万店的模式具有很强的社群属性,店主本人就要具有社群的能力,它是传统门店、电商生意再加社群的一个结合体,用老的思维是玩不转的。
现在国际大牌都来网上捞金,而线下呢,别人都在关店你还去开店,这样能成功吗?租金还在涨的时候你租得起吗,但是当别人都租不起的时候,租金反而降下来了。
当线下没有人看好它的时候,你能想到一个新的模式和新的机会去尝试,你的生意可能会突围而出。以后线上线下是全部融合的,不能只顾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