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祺(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
马祺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之本,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道路中最大的支持和最初的动力。我国在全球经济影响下正面临着转型,大学生们都持有着不同的态度对于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感。提高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对策是我们应该重视大学生的课堂传播文化传统,并且使大学生正确的对待外来节日。更应该加大力度的发展以民俗文化为主题举办的活动,使学生们参与其中加以实践。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现状;对策
在党的十七大所做的报告中着重说出:“发扬建设中国文化,使中华民族都具有精神家园。”这使我们意识到中国共产党人拥有着极高的文化吸收自觉及共同传承和展开民族文化的自我意识及使命。也体现着他们的良好品德。大家知道,中国文化之所以如此的博大精深,并且能够不断的传承和流传下去,并且保持着这样的绚烂绮丽,都是来源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才智的精华和精神方面所得的珍果。时光绵长,日月如梭。中华民族的魅力早就被大众所周知,它神秘,它引人入胜。特别是来自我们东方古国特有的文化更是令人深深沉迷于其中,正是这般绚烂的文化,才得以建造出如今我们所依傍而存的浓郁的文化根基。她不断的培养着,而文化则在中华民族的怀抱中不断的被孕育着,最终成长为能够培育和熏陶中华儿女的精神和强大的气魄,将祖国的民族事业推往一个更高更远的方向。
大学生是根正苗红的花朵,便无可避免的被当作祖国,及民族的希望。这样看来,大学生身上便拥有着重担,我们应该无畏的去继承去将我们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这不是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然而现实却是令人失望的,如今的大学生并未将此重要之事当作自己的责任,大部分人更是漠视民族文化。其民族文化认同感现状令人心寒不已。
1.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薄弱。今后,大学生们终将成为在建造社会主义,及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道路中最为主要的角色,所以我们都应该拥有着大学生都应该拥有的最基本的民族文化。而当前的状况却着实不容乐观,我们大学生在学习民族文化时总是零零散散,或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未抱着一种认真的,严谨的态度去学习。导致记忆不深,很容易便把我们应当记在心里的文化遗忘。有数据表明:在河北的某重点大学,86名大学生中,仅仅只有4名大学生将我国的骄傲四大名著完完整整的阅读过,而剩下的人不是只读过一星半点,便是推推拖拖只说自己的时间问题。认同感薄弱,这对中华民族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危害。这不仅使大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不了解,更会使我们缺少爱国之心,缺少本该属于大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
2.对传统文化认知浅薄。现今,大学生占据着社会的很大一部分,而他们的文化观大抵也都是积极的,理性的。我们可从大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各种方面的态度中了解到,大多数大学生都拥有着正确的观点。比如它的地位及作用以及意义。然而,也有小部分的大学生更无法融入大众,他们不能对本国民族文化持有着肯定的态度。甚至连其内容都不清楚,更有人不给予尊重。我们从某报刊举行的“传统文化和当代青年”调查活动中了解到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对传统文化持有着肯定的态度,而依旧存在百分之四的人认为对其拥有影响。
3.“崇洋媚外”的观念泛滥。不难发现,如今的大学生不存在着对传统文化应有的热爱。因为在西方文化的参透下,大家都热衷于庆祝西方的节日反而对本国的文化态度淡漠。因此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被逐渐淡忘也无可厚非。大家热爱着国外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节日饮食还是服装其他。仿若稀有之物。在这样的背景下,汉堡炸鸡成为主流,月饼饺子却被打入冷宫。节日方面也是由为明显,圣诞节的苹果送满了整个校园,端午节的棕香不再飘满人间。更有中式西方不同节日的对比,更不用谈戏剧和国外大片的对比。想起都令人心寒不已。我们的文化多么珍贵,可惜我们却正在将它推离身边。
1.在课堂中传播传统文化且重视。大学教育的现状,多数都更加注重于理工却轻视了人文思想。传统文化的不受重视显而易见,甚至成为了学生眼中约定俗成之事。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应该受到每个人的尊重,需要每个人的拥有继承和弘扬。因此,我认为学习传统文化义不容辞,并且应该创造一个强制的环境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多少吸收一些传统文化,比如设置为必修课程,让它成为大学生课程表当中的一份子。让大学生对此产生重视。让传统文化,让民族精神参透进学生生活中的点滴。这样不仅学校设立这样的平台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学习和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能够让学生在中华文化长时间的熏陶下能够领悟文化精神,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也能够弘扬民族精神。
2.正确对待“洋节热”。如今,校园中举办的最为盛大最为热闹的永远都是“洋节日”,不分原因在平安夜四处送平安夜的圣诞节,每个月都有一次的情人节,以及颇受大家喜爱的愚人节都是大学生们十分热衷于度过的节日。而中国传统节日却无人问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不禁引人深思。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大学生并未正确的认知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文化自觉的薄弱。而“洋节日”之所以如此受喜爱也是因为其内容及含有的情感与当今的大学生不谋而合。它们的思想也令大学生觉得与其相惜,所以我们不然全盘否定。
3.多展开民俗文化活动。大学生普遍容易被生动形象的事物所吸引。所以我们也可以走热情活泼这一条路。最能够加强学生们的文化素养的方法就是在无意识间的参透在其中,这就需要校园中充斥着那样的氛围,使大学生们能够无时无刻的感受到。大学校园是开放自由的,我们可以借此特点来积极举办各类各式各样丰富多彩,且新鲜有意义的活动。比如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是最好的利用对象,清明端午,可包粽子扫墓划龙舟等。都是十分具有意义的文化活动。身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更可以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展开与计算机有关的活动。使我们沉醉于传统文化中,从而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氛围接而而更好的认识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王会.大学生缺少了些什么—— 来自高等院校的调查报告[N].光明日{艮,2011—04—06.
[3]汉斯·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M].卢明华,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4]桂署钦.高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