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灼伦(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青海西宁 810001)
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水资源监测实施成效和措施分析
何灼伦
(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青海西宁 810001)
水资源监测专项工作为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江源一期工程”)生态监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批复实施,截至2013年一期工程结束。通过项目的实施,圆满完成了一期项目各项计定的工作任务,取得了成效。本文重点论述在三江源一期工程中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下简称“青海省水文局”)所承担的2005-2013年度水资源监测专项组织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和采取的措施,并结合三江源二期工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三江源一期工程 水资源监测 实施成效 措施 分析
三江源区位于我国西部,青海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重要的生态功能调节区、气候变化敏感区和高原生物多样集中的地区,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45′~102° 23′,北纬31°39′~36°12′之间,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接壤,东部与四川省毗邻,北部与青海省格尔木市、都兰县相连,其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行政区域涉及青海省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16个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镇,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黄河源区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区总面积的46%;长江源区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区总面积的44%;澜沧江源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区总面积的10%。
源区内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6564m,主要山脉有东昆仑山及其支脉阿尼玛卿山、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山脉。气候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
根据三江源区生态监测工作的统一要求,着眼于大区域上反映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结合设置站点的地区条件、交通、通讯条件和成本核算等因素,按照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站点填平补齐和适度规划的原则,先后多次进行站点实地查勘和优化调整,共规划了水资源监测站点18个,其中涉及青海省水文局所属站点11处。按流域划分:黄河流域3个,即大米滩、同仁、上村;长江流域6个,即直门达、新寨、沱沱河、班玛、雁石坪、隆宝滩;澜沧江流域2个,即香达、下拉秀站。按测验方式划分:驻测站7个,即大米滩、同仁、上村、直门达、新寨、沱沱河、班玛;巡测站4个,即雁石坪、隆宝滩、香达、下拉秀站。上述站点主要监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气温、水温及水质等。
3.1 组织管理情况
青海省水文局作为三江源区生态监测项目的主要实施单位之一,由于所承担的监测站点多、分布广、线路长,加之源区面积大、气候条件恶劣和交通通信条件差等,给实际工作带来的诸多不便。工作中,为做好三江源水资源监测工作,在青海省环境保护厅的牵头组织下,在省水利厅的监督管理下,省水文局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两个水文巡测队,其中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水文局站网勘测建设处, 具体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和督促检查并指导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两个巡测队分别设在青海省玉树、格尔木水文分局,负责4个巡测队监测和区域暴雨洪水调查工作。
水资源监测工作由各水文分局(巡测队)、测站具体实施,其中7个驻测站实行分局管理,站长负责制;4个巡测站,实行站队结合动态管理模式,巡测人员根据各测站人员状况进行科学调配组成。工作中严格执行各巡测队、测站任务书开展相关测验工作,并接受省水文局有关处室的业务指导。
3.2 项目实施情况
项目工作分为实施前期和实施过程两个阶段。在项目实施前期阶段,项目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批复的各年度确定的工作计划,认真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各部门职责,并积极加大与项目牵头单位(如青海省环境保护厅、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等)和省水文局相关科室的联系沟通,结合三江源区水资源监测工作的实际,早安排、早动手,认真思考、谋划,切实做好本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阶段,严格执行《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六个管理暂行办法和两个细则》和有关文件要求,认真履行项目法人制、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规范工作流程,及时完成相关环节上报审批程序,精心组织,加强管理,为全面完成了各年度确定的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主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包括区域水资源监测能力的完善、水文水环境要素的监测、信息传输系统的搭建、技术保障体系的建设、评价服务系统和预警服务系统建设等。
4.1 项目实施成效
4.1.1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文监测网络体系
项目实施初期,青海省水文局主要利用源区内现有的7处水文站开展水资源监测工作,随着专项工作的逐步深入,2007年又新建并投入运行了4个水资源巡测站,填补了青海省澜沧江流域无现有水文监测的空白,逐步完善了三江源现有的水资源监测体系,有效弥补流域面上水文站点偏稀、资料信息不足的问题。
4.1.2 提高了水资源监测技术装备水平
通过项目实施,装备了ADCP、雷达水位计、原子吸收仪等一大批先进的水文测验设备,使青海省水文局硬件装备得到一次补充更新的机会,部分仪器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青海省水文部门仪器设备陈旧落后,监测能力有限的落后局面,先进仪器设备的投入使青海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4.1.3 实现了测验方式上的突破
青海省水文水资源监测工作长期以驻测为主,这种测验方式造成了信息收集面窄、人员不易集中等困难。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省水文局按国家行业标准要求,在新设站实行了水文巡测方式,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这为青海省今后水文测验方式的探索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4.1.4 提高了水文职工的技术水平
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一大批先进技术在青海三江源区范围内推广应用,极大的提高了青海省水文部门水资源监测技术水平,同时通过水文培训,培养锻炼了一批技术骨干,拓宽了广大水文职工的知识面,为三江源二期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1.5 积累了大量的水文资料
通过项目的实施,圆满完成了三江源地区水资源监测工作,收集了大量的水文水质资料和地区暴雨洪调资料,极大地弥补了偏远地区水文资料的不足,通过对各点资料的分析,为三江源一期工程各实施阶段成效评估提供了科学的、合理的依据。
4.2 采取措施
(1)创新管理模式,开展水文巡测。由于青海省地域条件特殊,监测方式和投入经费的限制,多年来水文站网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发展。近年来,通过三江源水资源监测专项中4个巡测站和2巡测队的运行情况看,实行“无人值守、站队结合”的动态管理模式,适时开展水文巡测,可以极大地改善青海省站网密度不足、测验方式单一、资料收集范围较小的现状,是我省偏远、高寒地区开展水文活动的有效途径。
(2)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加快水文现代化建设步伐。开展水文巡测必须要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作为硬件支撑,近年来通过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如自记水位计、ADCP等,实现了部分水位要素的长期自记,尽可能的减少人工驻守监测,同时利用ADCP测流极大地提高测洪能力,并改变了长期依赖水文缆道的传统测流方式,减少了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经费的投入。
(3)加强培训,引进人才。大量先进仪器设备的投入使用,对广大水文职工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近年来通过加强培训和人才的引入,使水文职工能够熟练掌握新仪器的性能,使先进的仪器真正能够在水文监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加快了新仪器的应用推广速度,为青海省水文改革探索奠定了基础。
(4)规范资料整编,严把质量关。由于监测项目齐全,水文资料多,通过资料在站整编、分局审查及省局资料复审等程序,有效地提高了各年度水文资料的质量,为三江源各阶段实施评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对资料存在问题的集中审查、交流、讨论和不同整编内容的接触,使广大职工水文整编技术水平有了整体的提高,特别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青职工进步明显。
(5)落实责任,规范管理。省水文局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明确落实各部门任务,资金建立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制度,确保了各项工作及资金安全运行,使广大参与人员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为三江源二期工程的开展积累了经验。
青海三江源一期工程生态监测项目水资源监测工作于2013年结束,达到了项目预定目标,积累了大量的实测基础水文资料,对探索三江源地区水文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三江源一期工程实施保护成效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鉴于目前三江源二期工程已批准实施,并在一期工程实施范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黄河流域的5个县域,考虑到项目监测工作重要性和地区的特殊性,在二期工程实施过程中建议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优化水文监测站网体系。三江源一期工程中的部分水文站受水利工程影响严重失去原有的监测功能,如上村、大米滩水文站,而被迫撤销、选址重建,因此在三江源二期工程中要做好区域监测站点的查勘、优化工作,特别是新增区域的站点设置。
(2)进一步加快水文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三江源一期工程中配置的水文测验设施设备多在2007年之前配置,至今运行已有8年,目前大多数设备故障频发,加上各测站测验基础设施设备的老化和水毁,建议在条件允许时,在三江源二期工程中适当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
(3)进一步完善相关部门资料共享机制。目前青海省通过三江源生态监测平台信息系统的搭建,其中青海省水文局及时上传了相关元数据等,实现了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监测项目各实施单位的资料共享。虽然三江源生态监测体系将黄委会上游水文局所辖的部分水文站纳入其中,但长期以来与黄委会水文局尚未实现资料的实时共享,建议加快与黄委会水文局共享体系的建立。
[1]《三江源水资源监测预测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青海省水利厅、青海省气象局,2004年8月.
[2]《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监测总体实施方案(报批稿)》(青工咨方案[2006]023),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2006年6月.
[3]《青海省三江源水资源监测实施方案》.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05年12月.
[4]《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2005-2012年度生态监测项目组织实施方案》.青海省环境保护厅.
[5]《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监测项目2005-2012年水资源监测专题成效评估报告》.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13年4月.
[6]《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监测项目2005-2013年度水资源监测工作报告》.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何灼伦(1981—),男,重庆江津人,大学文凭,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勘测、水文分析计算、水资源评价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