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2016-11-30 17:57马志敏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语感培养小学语文

马志敏

【摘 要】新版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语感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体现国家教委对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高度重视。大纲要求学生通过听,读等方式品味和感受作品在塑造形象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力,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获得自己特定的情感感受与体验,把理性智力培训和感性情感熏陶有机结合起来,使小学生的人格构成更加完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语感

1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概述

对于语感的定义很多学者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对语感的定义各不相同。朱智贤从心理学的角度把语感的定义概括为: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和正确理解力。这个概括基本能够涵盖小学语文教学对语感教学的教学要求。语感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以后人们能够对语言及文字形成直觉、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具体来说语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直觉性。语感的直觉性是语感最基本的特征,这种直觉并不是人们刻意地对事物进行思考和判断而是一种潜意识的思维。这种潜意识的思维外在表现形式是小学生能够直接、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就对一件事物做出一定的判断;第二,兼容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具有兼容性,这里的兼容性主要是指具体和模糊的兼容。一方面来说语感是一种理性的直觉,非常具体、清晰,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学习过程不同,培养出来的语感不同,对同一件事物的语感判断也不同;第三,整体性。语感具有整体性,这里的整体性有两方面的理解。首先,人们对语感的感知必须在一个具体的环境或者情景之中。其次,语感是对事物整体的感知和把握而不是对各方面细节的感知。

2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必要性

第一,锻炼学生的思索能力,提高其对语文的感知度。实际上,一些学生在学习古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的时候,经常是“顾名思义”,根本就没有观察其词汇所包含的内涵,更别说利用“联想”的学习方法学习其他词汇。比方说,看到“绿色”一词,学生肯定就想到只是一种颜色的名词,而不会想到说还有绿色食品并不是一定指绿颜色的食品,还包含“健康”食品等意思;第二,促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相结合。一般情况下,描述的语言文字可以让学生对事物有表象的认识,在表象的认识基础之上,对语言进行“提炼、加工、抽象”等,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更“理性”地认识事物。所谓的“语感”就是将语言的“逻辑因素”和“表象因素”结合,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认知事物的本质。语文老师一定要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有效地感受到文字的感染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感;第三,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语感”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时候所感受到的“直观形象、诱发审美情趣和进行审美鉴赏”的基础。语文老师之所以要帮助学生培养语感,是因为语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理念乃审美标准,还可以让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社会文化生活及被文化所熏陶的事物。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在刻画夜晚外面的美景,看到皎洁的月光,让作者想起了家乡,突出了它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当学生在读到这两句诗词的时候,是需要语感才能想象到作者当时的心境,达到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从而获得更深一步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措施

3.1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学生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要将文字信息变成声音说出来,学生在说的时候会有充分的时间理解每一个字的意思,这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而正确地明白文章的语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此外,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用眼去看字形,然后在脑海中思考字的读音和意思,最后发出声,并由耳朵接收,再在脑海中判断自己读音是否正确,语言是否能够表达出文中的情感,这一系列的活动,需要调用学生很多思维和感官,这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朗读《咕咚来了》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有各种的小动物,在不同场景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教师在领读时,要注意表达出角色的情绪。在咕咚来了时,小兔子发出的声音应该带有十分恐惧的情绪,教师在读小兔子的话时应当注意语调,然后读到动物们纷纷逃跑时,教师应该语速加急,表达出动物们心中的紧张和慌乱,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朗读时,深切感受到文章中角色的心理,提高学生的语感。

3.2增加背诵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课文的语句都是非常优美的,教师在教授这些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把经典的语句背诵下来。背诵经典文章,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掌握文中的优美词句,方便在写作中应用,还可以让学生在一遍一遍的背诵过程中,熟悉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此外,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背诵习惯,不要只是重复而不带情感的读,而要在背诵过程中,慢慢品读文段中的含义,理解文章传达出的作者情感,在理解文意的情况下再进行背诵时,就能够与文章内容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背诵出的语句也就自然会带有情感,这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有很大的意义。教师在进行学生的背诵训练时,可以采用分组的方法,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协作背诵。在学生自主背诵结束后,教师可以举行一个背诵比赛,每个小组都背诵一段内容,小组内可以以接龙的形式背诵,一句接一句,这样小组成员协同合作,可以让枯燥的背诵变得趣味十足。在小组背诵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背诵情况,从流畅度和语言情感两个方面进行打分,最后将所有小组的得分进行比较,给得分最高的小组一些奖励。如此一来,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3.3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应用词语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掌握,这在对学生的语感培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师在为学生安排写作训练任务时,可以有很多形式。第一,比较基础的,可以先给学生一段文字,让学生根据这段文字的形式进行仿写,增强学生对语言结构的把握。第二,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篇文章,让学生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根据自身的情感共鸣写一篇读后感,这能够帮助学生灵活应用语言表达自身的情感。第三,教师可以在学生参与一个活动后,对这一活动的过程和学生自身在活动中的感想进行描写,例如春游,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优美的词句,描绘春游中看到的美景,可以用细腻的笔触,描写自身在看到美景时内心的情感。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发动思维,思考生活中的素材,再使用适当的语言描写出来,这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4结语

总之语感训练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以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参考文献:

[1]丛晓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郑宝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学周刊,2016,02:20.

[3]王瑜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6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6:1.

猜你喜欢
语感培养小学语文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