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敏 毛桃花
生物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丰富多彩,内容广泛,不同生物个体,有不同生存规律和生活习性。生物学中名词概念多,难记易混,是学好生物的一大难点。要学好生物学,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关键。根据学习初中生物学科过程,笔者认为以下四点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一、观察法
我们的学习过程,实质是一种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因此,观察法是首要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蝗虫知识时,如果能结合观察法,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对蝗虫或蝗虫标本进行认真观察,仔细辨认蝗虫头部,找出单眼、复眼、触角和口器等的数量和它们着生位置。辨认蝗虫胸部,找出翅、足、中胸和后胸的气门,辨认蝗虫的腹部,数一数腹部有多少个体节、多少对气门,找出生殖孔的位置等。通过认真观察实物或标本,再次刺激大脑,使知识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二、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生物中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问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我们缺乏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前后关联的名词混淆不清。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因此,在学习中采用比较法,从相关方面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能牢固掌握这些概念和相关知识。
例如,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由于植物这两大生理作用比较复杂抽象,学习起来感到困难。这时可以通过比较法来学习。首先,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式子左边的原料、右边的产物各是什么物质,式子的上下条件是否相同。通过比较,加深了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所需的原料和条件、生成的产物、生理实质等诸方面列表比较,这样看起来直观简洁,一目了然,与分散零乱的知识相比,更有利于记忆。
比较学习法,还能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根据复杂多样的生命特征和生命规律,作出科学推测。例如,通过对始祖鸟、晰蝎和家鸽三者的模型或标本认真观察比较,就会发现始祖鸟的身体被覆羽毛,它具有和鸟翅膀一样的前肢,前肢的末端有指,指的末端有爪,它嘴里有牙齿,但嘴的外形像鸟喙。说明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因此,推断始祖鸟是处于爬行动物与鸟类之问的过渡类型,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插图辅助法
初中生物课本中的插图特别多,尤其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插图更多。这些插图具有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代替。这些插图是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插图来辅助学习,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因此在学习时,应重视对课本插图的应用,特别是在学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时,由于这些内容比较复杂抽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时若结合课本中的插图,边阅读文字,边观察分析文中的插图,就可以把繁杂的文字表达浓缩到直观形象的插图中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利于理解知识,使记忆更牢固。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知识时,最好结合课本中植物细胞模式图来学习。对照模式图,认真找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名称,辨认它们的形状和位置。再从课文中找出各结构名称的功能,抄写到相应结构名称的后面,内容要言简意赅。这样就把几页文字才能表达清楚的内容浓缩到一个结构模式图中来,使知识更直观集中,既有利于记忆,又为今后的复习节省大量的翻书时间。
四、归纳整理法
初中生物知识一般都是分散在各章节之中,学习起来有点散、乱,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我们就应该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化零为整,融会贯通,把相关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这样容易发现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性,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学习植物四大类群时,为了便于学习,我们可用列表方式,把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特征和各类群的代表植物进行归纳总结,使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和代表植物井然有序地展现在眼前。这样学习起来一目了然,心情舒畅,学得轻松,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再如,在学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时,我们也可用列表形式来对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五类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运动方式、生殖方式、运动器官、体温等六方面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条理化,有利于学习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学习生物的方法很多,以上五种是我个人总结出来比较常用并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轻松学好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熊志洪.略论初中生物学习方法[J].科学咨询,2012(25).
[2]傅四兰.初中生物学习方法的指导[J].福建教学研究,201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