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军
【摘 要】新课程带来了教育理念的新变化,产生了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法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改伊始,许多学生尚未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都有些措手不及。但是合作将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标》中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等内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热烈讨论,对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作用,与传统教学中比,无疑是巨大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苏赫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以满足其展示自己的愿望,让他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组分组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课前分组法和临时分组法。
(1)课前分组法。课前分组法就是合作学习前由科任教师将本班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这种分组形式一般要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兴趣、背景等几个因素,通常是每4~8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坐序临近,便于开展合作学习。分组时要遵循平等有序的原则,每个小组中有优等生,有中等生,有学困生,比例适当,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基本一致。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这种分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2)临时分组法。临时分组法就是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所采用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自由组合,喜欢学习同一个内容的学生或采用同一种学习方法的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这种合作学习小组人数不定,有多有少,全由学生自由组合,学习的时间、空间、内容、方式上都比较开放,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社交能力。当然这种分组方式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学习的组合完全是随意的,讨论的内容是不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对策
(1)改变观念,及时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确定三维目标。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可见新课改关注的是人的发展,而非仅仅是知识的获得。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有针对性地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明确这些目标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如何体现,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有效地改善学习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分工明确,有效记分。在前期,小组成员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出现了"优势学生的舞台,弱势学生搭车"的现象,必须明确每位成员的分工。比如在小组讨论时,分别指定协调员、记录员、发言人、主持者等,每位学生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任务,为小组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角色可能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并通过良性循环,使每位学生自身存在的能力弱项得到有效的改善,最终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结语
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通过互相的发言、鼓励、帮助、理解、聆听、探讨来获取知识,更能使学生们在愉快的互动中,关注他人,调动学习兴趣,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并在参与和自我表现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
参考文献:
[1]郑诚.对加强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
[2]林志强.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