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品德教材

2016-11-30 00:29张一萍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重组开发创造性

张一萍

【摘 要】本文拟从“为什么要创造性地使用品德教材”入手,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际对“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作进一步展开及论述,力求探讨一条“教材开发”之路。

【关键词】品德教材;开发;重组;加工;创造性

上过浙教版《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老师一定跟我有同感,那就是每课只有寥寥几行文字,怎么样才能开展2课时甚至3课时的活动呀?这样的教材编写恰恰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教科书“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它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惟一,不是全部,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这就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去合理开发教材。那为什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一、新课标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阵春风吹皱了以往平静的教学湖水,随着课改的步步深入,人们对新课程的认知越来越丰富,同时我们每一位教师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以往,不少教师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只要按照教材顺下来,把教材内容教给学生就算完成任务,单纯“教书匠”一个。这是一种误解。品德教材内容看似简单,其实是对我们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品德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因而我们教师在活动中要创造性地用教材。

二、顺应大德育观的教学理念

大德育观下的品德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更使他们的心智得以充实、情感得以陶冶、视野得以开阔、品格得以完善。因此在活动中,就要求教师以教材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德育的渗透功能,挖掘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活动要素,把握品德教材和其他学科内容的关系,以广阔的视角和思维来组织与处理教材内容,努力做到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而非仅仅就事论事。只有与其他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善用教材,活用教材,在教材的开发和重组上多花工夫,才能上好品德课,才能使孩子们感受到品德这门学科的魅力。

三、促进活动目标的有效达成

活动目标是品德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活动的归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促进目标的有效达成,因为合理使用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更富有实效地开展教学,而不仅仅局限在对教材的适当改变,一些诸如“为活动而活动,为表演而表演,为体验而体验,为改变教材而改变教材”等,都必须坚决杜绝。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实现教学内容与活动方法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教材内容、活动形式的需求,充分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活动效率,促进活动目标的有效达成。

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说得很简单、很容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并非易事。在实践中,大多数教师表现出的是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片面理解。到底该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让孩子在最优整合的活动中受到教育,促进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呢?

1.加减法——给教材做做“算术题”

教材不是不可更改的静态文本,它包含着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使用

加减法,是指教师对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取舍,有增加也有减少,而主要活动环节则保持不变。如《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浙教版三下)这个活动,教材以香港、澳门和台湾这祖国领土上三颗璀璨的明珠为主线,让学生“感受香港”、“走进澳门”、“遥望台湾”,我在设计这课时,找准切入点,将活动重点着眼于“遥望台湾”这一板块,并对它进行了重组,删减了“收藏风景,记录故事”这个活动环节,保留了“骨肉相连,盼望统一”的内容,增加了“两岸互助,升华感情”的环节。正是考虑到因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可能无法理解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统一的心情,我作了以上教材重组,通过教材的加加减减,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替换法——为教材注入“新鲜血液”

我们的新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教学情境,是编者从大千世界中精心挑选的,但书上的情境并不都适合所有地区的学生,同样需要我们创造性地使用。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前,要针对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学习个体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替换,为教材注入“新鲜血液”。为此,我在活动前先走进了我所生活的胜利路社区,采访了平凡而又伟大的社区居民,并记录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就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经过课前的走访和调查,开始畅所欲言,争着要把自己社区里发生的感人故事告诉给大家,无形中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社区的情感,对居住在这样的社区中感到自豪。

3.挖掘法——挖出教材的“一股清泉”

品德教材中每个活动所蕴含的主旨如同地下深处蕴藏的水源一样,会挖掘的人能挖出甘醇的清泉,不会挖掘的人半途而废,滴水无收。同样,会挖掘教材的活动引领者能从平凡的教材中挖出深刻的内容,不会挖掘的人对活动的认识只会停留在表面,难以发现令人深思的深刻主旨来。所以,只要教师深入教材,细心挖掘,就会发现品德教材的“美”无处不在。《寸金难买寸光阴》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的一课,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体会时间的珍贵。

教师以汶川地震为切入点,让孩子明白对灾区的解放军叔叔来说,时间意味着什么,对参与求援的医生来说,时间又意味着什么,再渐渐挖掘到“时间对农民伯伯、奥运选手、邮递员、学生来说是什么”的交流上,学生在层层铺设、环节紧扣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时间的重要与宝贵,明白了时间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由此形成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了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行为习惯。

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尽管实施起来有些困难,但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从点滴起步,注意积累,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定成为我们每个品德课教师的自觉行为,这也会成为我们超越自我的创造过程……

参考文献:

[1]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第四至六章,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2]商继宗.《中小学比较教育》,第四章,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德育工作文献规章要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帕特理夏·怀特著:《公民品德与公共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6]教育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分别颁布于2002年,2003年).

猜你喜欢
重组开发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