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鸣+张馨月
摘 要:当今,大多数的大学都依托城市而建,大学与城市的关系也日渐紧密。大学不单单是城市的智力支持和知识储备,城市也不单单是大学的财政支持与后勤保障。大学与城市的关系不仅仅是包含、容纳,更重要的是相得益彰。联动发展,二者互利共生的关系使得大学与城市需要更多,更深层次的交流。
关键词:大学城市;发展交流
1加强大学与城市交流与融合的意义
1.1更大程度实现大学与城市资源共享
“开放性大学”的概念由来已久,然而目前国内大学无论是教育资源还是基础设施,仍然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加强大学与城市交流与融合的目的便是更大程度实现大学与城市,大学与大学之间的资源共享。其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共享,教育资源共享,体育文化设施共享。
共享是交流和融合的物质基础和前提,资源共享可以节约建设资金,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另一方面,减少设施的保养和维护费用,减少闲置而造成的损失
1.2弥合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冲突,促进共同进步
不可否认,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差异甚至有一定冲突。城市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外缘,从广义上讲,也是大学文化的一部分。弥合文化冲突可以大大降低市井的享乐文化,低俗文化对于纯净校园的侵蚀。此外,大学肩负着文明的孕育、交流、传播的使命,责无旁贷的继承着城市文化,并创造发展着城市文化。
1.3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措施
学习型社会建设是我国的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内容,而学习型城市建设作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先行者。进一步扩大大学的开放性程度,加深大学与城市的对话与融合。全面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和学习能力,从根本上增强城市的创新活力和持久发展的能力,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文化氛围。
1.4减少人才外流,提高城市竞争力
人才是经济能够发展的保障,也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城市是为人的更好生活而存在的。因此人的发展也就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如果一个城市在满足市民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还能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能够使大地市民甚至外来人员获得文化认同、文化归属,那么这座城市必然成为一座能够聚拢人才并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大学具有城市明信片的功能,大学对于城市品牌价值的提升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大学与城市的交流与融合,对于提升城市的文化竞争力,人才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促进作用。
2加强大学与城市交流与融合建议措施
2.1城市书店与大学图书馆资源整合统一
一方面,将城市书店整编,并建立与大学合作关系,组成大学图书馆的分馆。使书店书籍纳入可供大学生借阅的范围之内,被借阅的图书根据折旧程度折价卖给读者,书店店主可同时获得政府和大学的适当补贴。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城市的图书资源,使更多图书处于流动状态,在减少大学图书馆每年购置新书的同时,使大学生获得更大的阅读范围。
另一方面,大学图书馆对市民开放,丰富市民的学习机会,提高大学图书馆的利用率。对于部分珍贵资料、书籍可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如限制市民只能在馆内阅读,不可带出等。
2.2针对城市需求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参加社会实践则是大学生在校的必修课程。但是当下大学生的实践内容与城市需求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脱节。存在着实践形式化,学生敷衍应付,热情不高实践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实践结果成果转化低,意义作用不明显等问题。
建议学校与当地政府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积极引导实践活动应以服务社会为立足点的核心价值取向。其次,结合城市需求,向大学有针对性提供实践内容建议,使得大学生实践不再盲目,更具有现实意义。
2.3积极参与当地的城市文化建设
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开展一些非学历教育,包括各种讲座,培训,学术交流,促进城市的终身教育,连续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等全面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另一方面,大学应积极倡导一些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休闲活动和科普教育活动,如科技展览,文化汇演等等。在潜移默化之中优化当地人文环境,发挥城市文化发展的源头和龙头作用。
2.4与当地产业联合定向培养人才
大学是城市的科研基地和创新源泉。专业人才通过产学研,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参与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另一方面,构筑良好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不仅利于企业创新,也利于学校的学科实践与发展,产业化应用更够反过来崔进知识的创新。
通过大学优势专业带动地方产业和地方优势产业和根据地方需求而开设、改革相关专业设置这两个角度出发,加强学校学科建设与城市经济,人才需求的联系,在提高学校就业率,减少人才流失的同时,降低了人才的培养成本,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3总结
笔者深知,加强大学与城市交流与融合的构建,需要充分依靠政府的力量,切实调动当地的社会资源。笔者水平有限,对于该合作模式的具体落实中存在的大量细节问题,未能深入思考。大学与城市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人类社会文化的繁荣,却是不争的必然趋势。借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东风,衷心的希望高校在加强与城市交流,融合这一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朱君.浅议大学城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2]刘宁.大学园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