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勇 袁绍阳?刘锐
9月20日至22日,由黔南州政府、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都匀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第四届“水生态文明·黔南(都匀)论坛”在都匀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五大理念引领下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论坛期间还作了关于水生态功能重构与城市宜居环境建设、城市水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实践、PPP模式和水利水务投融资创新体制等相关主题报告。
近年来,都匀市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为契机,按照黔南州“双百城市”和“全球绿色城市”建设要求,积极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先后建成三江堰水生态保护滨河景观、南沙洲民族公园、杉木湖中央公园、雨花湖湿地公园等以水为主题的生态公园,“一江两城四湖”的水生态文明城市新格局逐渐形成。
“‘十三五期间,都匀将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抢占区域开放合作、产业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改革三个制高点,争取把都匀建成创新型绿色生态区域性中心城市。”黔南州委常委、都匀市委书记吴丹说。
大力度构建水生态保护屏障
2012年6月19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专题会议——全球电动绿色出行论坛暨可持续人居发展会议上传来喜讯:被誉为“人居环境奥斯卡”的“全球绿色城市”评选结果揭晓,都匀市经过层层激烈角逐脱颖而出,成为贵州首个荣获此殊荣的城市。
获得“全球绿色城市”殊荣,为都匀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都匀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431毫米,水资源丰富,拥有大小河流275条,总长1321公里,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8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2.7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远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
截至目前,都匀市已建成水库24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21座,总库容7039.93万立方米;建成塘坝300座、窖池5663口、泵站167处、城乡集中式供水工程1302处、机电井141眼、入河排污口12个;完成中小河流治理6条。2015年全市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24.3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742.6平方公里;节水灌溉面积达7.56万亩;解决2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同时,完成了25千米城区主河道剑江河截污管网一期工程改造;实施剑江河截污管网二期工程,新建截污沟3.8千米;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累计达到11万吨;墨冲镇、绿茵湖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分别为1200吨和1万吨。
此外,初步构建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编制完成《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剑江河综合治理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城市抗旱应急供水预案》《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报告》等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水资源规划体系。完成了水功能区的划分,核定了水域纳污能力,强化了各项保护措施。开展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对城市集中饮用水源进行水质动态监测和监控,设置警示标志,完善管理制度,有序开展管理保护工作。初步确立“三条红线”重要控制指标。建立了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和水功能区纳污控制制度。8座水库被列入水功能区一级区,水质达标率80%以上。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城市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8%。
2015年8月8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剑江河流域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并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剑江河保护日。《条例》规定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污染排放控制,并对剑江河流域内河道保护及治理、生态保护及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及特殊水体保护和法律责任进行了明确立法。
大手笔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
2014年5月,水利部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黔南州被列入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之一。都匀市是黔南州生态格局“五核发展、六带保护”的“五核”之一,且位于“六带”中的“都匀-福泉”沅江水系带和“都匀-平塘”六硐河水系带上,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三年来,都匀市以被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先行区为契机,对剑江河进行综合治理,形成“一江两城四湖”水生态治理工程新格局,即以老城区剑江南沙洲为中心、南有剑江“两河汇”,北有剑江“三江堰”,西有绿茵湖,东有杉木湖,打造都匀剑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升级版”。
2015年10月18日,总投资40174.61万元的三江堰水生态保护区滨河景观(一期)项目主体工程竣工,这是都匀市综合治理剑江河生态环境,实施水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的重大工程。
近年来,杨柳街河因受到上游煤矿开采带来的污染,水质浑浊呈现红黄色,被称为“小黄河”。被严重污染的杨柳街河最终汇入剑江河穿城而过,对剑江河造成严重污染。
为治理“小黄河”,都匀市在杨柳街河下游和末端分别修建两座拦河坝,即龙井坝和“三江堰”工程。而“三江堰”位于杨柳街河、茶园河、摆楠河汇入剑江河的入口处,拦水堰坝轴线总长236米,作为杨柳街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最后一道屏障,建成后形成的水域面积达629.50亩,形成缓流区,增加河流的自净能力,拦截上游河道带来的含铁淤泥,使其在堰前沉淀,减少对剑江的污染,成为剑江河的净化器和城区水系统调节的重要枢纽。
同时,在治理过程中,融入综合生态与人文元素,打造剑江河三江堰生态保护区及滨河景观度假区,打造出一个融生态、人文功能于一体的滨水景观。
雨花湖湿地公园项目占地面积150.8亩,项目总投资3亿元,于2014年5月动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河道治理及园林绿化主体工程。项目在原“旱河”河址上建设,采取科学系统的治理方法使用截污纳管减少污染源输入,重塑河道地形形成亲水环境,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水质,修建园林景观赋予文化内涵。同时通过地形重筑增加小岛,延长水陆交界面,“旱河”两岸的岸线原来只有4公里,现在水陆交界面加起来接近8公里。在水陆交界的地方种植挺水植物,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173活水公园项目位于都匀北郊173凤凰坝,北临黔南大道和柳档河,南侧毗邻都匀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73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300万元,于2014年10月开始建设,2015年底建成。项目从柳档河中引河水入园,采用三条净化线路对河水加以生态净化,净化后的河水再汇入原河道。该湿地公园建成后极大地改善了周边环境,向市民提供了一个集环保、教育和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
两河汇水生态治理项目位于都匀剑江河下游小围寨办事处毛滩寨处,由堰坝工程和景观工程两部分组成,其中堰坝工程由左岸拦河堰及右岸非溢流坝段构成,堰长120米,堰高16米,堰顶以上布置气动盾形闸门;景观工程则是对堰坝蓄水后形成的1500亩水面,5千米回水线区域进行湿地生态打造。项目估算总投资5亿元,已于2015年11月动工,目前堰坝部分主体工程基本建成。
两河汇工程是利用剑江中下游沿岸以及剑江与大河汇合口下游的宽缓地形,修建拦河堰,形成大面积缓流水域,配以湿地生态系统对剑江河下游水体进行自然调节净化,减少对下游河道的污染,同时对提高城市品位、带动都匀南部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这些城市水生态湿地公园在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打造亲水环境、利用湿地净化水质、建设园林景观赋予文化内涵,达到了治理生态、改善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增加都匀乃至黔南州旅游资源的多赢效果。都匀也因此形成以南沙洲公园为中心,东南西北城里城外皆有景的水生态城市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