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石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于1934年3月9日出生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州科扎茨克区,1961年4月12日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升空,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加加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宇宙飞行后,全世界都对他挥手致敬,到处都以鲜花迎接他,他的名字轰动一时。正当加加林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时候,灾难发生了——1968年3月27日,他遇难了。
磨难
太空首飞并非一帆风顺
人们一直以为,加加林的首飞充满了激动和顺利。殊不知,这次太空壮举险些以悲剧告终。
实际上,他从起飞前就遇上了麻烦,返回时更是险情不断。
发射前,他进入飞船座舱对整个系统进行最后一次检查时,他突然发现仪表没有显示“飞船密封”的信号。于是,一群设计师聚集在发射塔架下手忙脚乱地排除了故障。
“东方号”飞船终于被送入了轨道,加加林与地面的联系依靠电报保持。按事先约定,发回“5”代表“一切正常”;“3”表示“情况异常”。一开始电报纸带全是“5”,可是,不一会儿纸带上突然打出了一个“3”。地面指挥所里所有的人犹如被劈头浇了一盆凉水,就在要采取紧急措施的一刹那,值班操作员兴奋地喊道:“一切正常了!出现‘5字、‘5字!”几分钟之后原因搞清了,有一个地面站的线路出现紊乱,结果电报机便打出了“3”。
当飞船返回时,出现了真正的险情。
按预定程序,座舱与设备舱应在10秒钟内实现两舱分离,可是分离系统出现故障,两舱怎么也分不开,制动火箭的推力使飞船团团打转,加加林在翻滚的座舱里煎熬了10分钟,差点晕眩致死。庆幸的是,再入大气层时的气动加热烧断了两舱的连接件,两舱才分离,加加林忍受了8倍于自己体重的加速度过载,向地面返回。
在返回舱距地面7000米高度时,一号舱盖“啪”的一声抛射出去,加加林和座椅一起弹了出来。随后,主降落伞打开,可是副伞却出了问题没有打开,张开的只是伞包。加加林用降落伞下落时,突然发现自己航天服的空气阀门还没有打开,如果不及时打开空气阀门,他在封闭的头盔里会窒息致死。加加林在空中用了6分钟才抓住并解开了外露气囊,打开了空气阀门。经过三番五次的磨难,加加林九死一生终于成功降落。
入选
拥有迷人微笑
1960年10月,赫鲁晓夫下令给苏联载人航天项目最高优先发展权,苏联各相关部门在科罗廖夫的协调下全力以赴。
载人航天计划实施后,选择什么样的人担任宇航员让科罗廖夫颇费思量。
后来,专家们从2000多名飞行员的档案中精选出200名候选人,经过严格筛选,有20名飞行员被确定为培训对象。在经过失重、剧烈震荡、耐高温等严格的专门训练后,最终有6人组成了宇航员突击小组,尤里·加加林成为其中的一员。起初,加加林因为已是两个年幼女儿的父亲,并没有被指定为参加首次载人飞行的字航员,另一名宇航员季托夫承担了此项重任。直到发射前4天,科罗廖夫才力排众议,选中加加林。因为在他看来,加加林有过人的胆识、机智灵活、吃苦耐劳、谦虚谨慎,而且加加林外表清秀,微笑也很迷人,这同苏联领导人特别强调候选人要能代表国家形象很吻合。
纪念
以其之名铭刻记忆
1968年3月27日,在一次例行飞行训练中,加加林和飞行教练员谢廖金驾驶“米格—15”战机在莫斯科附近坠毁身亡,死因至今成谜。加加林被葬在克里姆林宫墙下。苏联政府宣布当天为全国哀悼日,非现任国家领导人去世后被宣布全国哀悼日,在苏联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克卢希诺村所在的斯摩棱斯克州加加林市,原名科扎茨克,1719年开埠,1776年建城。小城位于伏尔加河流域的科扎茨克河畔。1968年,为纪念加加林首次世界航天,更名为加加林市。
如今,这座宁静的小城仍保留着加加林的印迹:加加林水泥厂、加加林机器制造厂、加加林照明灯具厂、加加林炼乳厂、加加林胶合板厂、加加林中学、加加林大街……
加加林34岁的生命如他短暂的太空飞行一样,在天空划过一道一闪即逝的弧线,永远消失在人们的仰望之中,也让人们记在了心中。
(摘自《环球时报》《太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