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功楚
【摘要】中小学课程改革以后,需要教师全新更新观念,接受新的理念。本文主要对“课程观”的改变进行探讨,让教师改变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重塑“教师行为”。以至于让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知道怎样才能按照新课改去实施教学行为与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210-01
中华人民币共和过成立后,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八次大的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提出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有别于应试教育的课程。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顺应世界课改的潮流,中国政府又开始了一场广泛、全面、深入持久的课程系统改革。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遵循“先实践,后推广”的原则,新课程于2001年 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2002年秋季实验进一步扩大到330个市、县。2004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到2005年,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这次改革不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调整,不是新旧教材的替换,而是一次以课程为核心的波及整个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的系统改革,是一场课程文化的革新,是教育观念与价值的转变,涉及课程的理念、目标、方法、管理、评价等方面。
那么,最后一次课程改革实施已经有十几年了,我们听得最多的话就是,课改以后老师要怎样做,怎么改变。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我们仍然发现许多教师口头提课改,行动上是“涛声依旧”,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无法摆脱于己身。
一、新课程观
我认为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关键是要转变教师自己的角色,重塑自己的行为。在这之前我们必须要不惜丢弃传统的课程观念,接受新的课程理念。新课程观大致有如下内容:
新的教材观】、新的人才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知识观、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学评价观。在这些要素里,教师对知识观、教学评价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重新认识尤为重要。
1.首先我们来看看新的知识观,知识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新课程知识观是对一种传统知识观的反思,知识具有理解性,具有局部的、不确定的或境遇性的特性,是动态过程,也是有价值取向的。
2.新的教学评价观,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多元性评价。打破自上而下、学科知识目标、考试量化、结果性评价、教学进度、知识效果传统模式。提倡自评、互评、他评综合性的三维目标、科学观念、过程性评价。以认为本,注重学生发展。
3.新的人才观,评价标准是打破学历至上、理论价值至上、论资排辈、阶层分类,重在实际创新能力、具有学习、合作、应变的实践操作能力。
4.新的教师观,由传统的期望社会与学生尊重到成为学生的朋友与伙伴;从单一的“我教你学”到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自教师威严形象成为与学生平等、关爱、友好、平易近人;因而教师是授渔者,而不是授鱼者。
5.新的学生观,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做有无限潜能的人,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课堂中由被动接受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由重知轻行强调共性变成知行合一、不断反思,由重眼前轻长远变成学生的发展观与教学相长、相互学习。
6.新的教学观,教学观可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角色扮演。教师的职业当然是教书育人,传统的教学观只注重教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忽略育人的目标。新课标是强调“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么课堂中学生应该是主动参与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师生关系由“教+学,自导自演+观众”变成师生互教互学、合作交流;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不但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做有用的人,突出情感目标。
二、教师角色
那么,我们更新了以上观念,教师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传统的教师角色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课程的机械执行者,教学的绝对管理者,学生的终极裁判者。
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应该是: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促进者。
2.由学生学习的支配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3.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
4.由普通教师转化为教育研究者。
5.由“知识权威”转化为终身学习者。
6.由学生的人格塑造者转变化为心里医生与朋友。
三、教师行为转变
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行为方式就要重新塑造。
对待师生关系:强调尊重、赞赏、与学生是合作伙伴。
对待教学关系:强调帮助、参与、交流、引导、补充。
对待自我关系:强调反思、与学生共同成长。
与其他教育者:强调和谐相处、合作、研究、互帮与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 闫焕民著
[2]《有效教学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 孙杰远、叶蓓蓓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