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学习目标设计方法研究*

2016-11-30 03:51:46浙江省仙居中学张仙女
疯狂英语·新策略 2016年8期
关键词:行为主体陈述案例

浙江省仙居中学 张仙女

高中英语课堂学习目标设计方法研究*

浙江省仙居中学 张仙女

有效的学习目标在方向上会对教与学活动起指导作用,并为教与学的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结合高中英语课堂学习目标设计的案例,分析学习目标设计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改进高中英语课堂学习目标设计的方法及建议。

高中英语;课堂学习目标;设计;改进方法

1.引言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也就是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具有可观测性。可见,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引导着课堂教学的运作。正是由于学习目标的这些功能,学习目标设计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关键(夏谷鸣 2009)。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重视学习目标的设计,把学习目标当作可以忽略的“摆设”,从优秀教案照搬几条或对其进行改编来充当门面,以应付学校检查;或是在写好教学过程之后,再从中提炼学习目标;或将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当作学习目标;或是学习目标的陈述大而空,无法检测。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较常见,甚至在各级各类的公开课、观摩课等的教学设计中也频频出现。

2.学习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行为主体不正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学习目标是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的效果或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师如果使用help、let、have、make、enhance等动词来陈述学习目标,就很容易出现目标主体错位或混淆的现象。

【案例1】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三Unit 3 Computers中的阅读文章Who Am I?

*To help students learn to read an introduction about computer.

*To 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mputer science”.

*To help students learn to use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分析: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对学习结果或学习者学习后的某种变化的描述,通常涉及学生在完成一定的学习经验基础上所知道的和所能做的事(王少非 2013)。可见,学习目标中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案例1中这三个学习目标都使用To h e l p students…,动词的主语显然是教师自己。这样的陈述表明教师把自己放在了行为主体上,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样的目标既无法达到对教师的指导作用,也起不到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

对策: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易爱平,易娇艳 2012)。行为主体的不正确容易造成整堂课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必须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可采用“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students can/will be able to…”等方式进行陈述。这样的陈述可将教师从关注自己教的效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的效果。尽管有时行为主体“students”在陈述时可省略,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学习目标指向的对象应是学生这一点应该是明确的。

2.2 行为动词表述不清晰

有效教学既要基于标准又要基于学生,科学确立学习目标要以学生为本。笼统的、模糊的目标描述容易造成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偏离学习目标或课堂教学重点,也会使课堂教学评价无据可依或是脱离目标进行评价。教师如果使用enable、cultivate、foster等动词陈述学习目标,则容易造成学习目标的徒有虚名,因为这些动词都非常笼统、宽泛,在实际操作上无法量化,不能在一堂课内实现。

【案例2】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3 Computers中的语法the Present Perfect Passive Voice

*Learn and understand the usages of the Present Perfect Passive Voice.

*Help students use the Present Perfect Passive Voice correctly.

分析:案例2中的学习目标1使用l e a r n、understand和help动词,这样的陈述不能使学生明白在这一堂课中要学什么、怎样去学,需要掌握的程度,以及对所学内容的评价方式,在学习目标里都没有具体的说明。学习目标2中使用动词help,体现了教师本位的现象,似乎学习目标只需要教师本人去完成,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且所用动词描述模糊、抽象、无法测量,也就是ABCD型式中的行为动词(Behavior)不到位。

对策:在设计学习目标时,教师要使用具体化的、可检测的、可评价的行为动词陈述学生在学习结束时,能够学到什么和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例如,在表达“理解”时,可将其细化为discuss、explain、translate、memorize、review、describe、summarize和infer等;在表达“应用”时,可将其细化为prepare、report、practice、demonstrate、choose和apply等。

2.3 学习目标要求不准确

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学习目标不能设计得大、空、虚,而应是具体的、可观察的、且可操作和可检测,可在一堂课内实现。即要阐明学生如何去学,学完后要掌握到什么程度,通过什么方式去评价,在目标里都应该一一说明。

【案例3】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中的阅读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

*Ability goals: Understand the general meaning of the new text to train the read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Affection goals: Arouse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wildlife protection and habitat protection.

分析:案例3中将目标objectives用goals来陈述,显然是混淆了goals、aims和objectives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用动词train和arouse进行陈述,体现了教师本位的现象,似乎学习目标只需要教师本人去完成,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另外,案例3中的学习目标要求不准确,要求明显过高,因为“培养阅读能力,激发环保意识”的要求不是通过一节课就能达到的,只能通过一阶段(或学段)慢慢地培养起来。

对策:教师要分清goals,aims和objectives三者之间的关系。goals和aims指的是目的,objectives才指目标。他们指出,objectives一词原意是流水线上生产出的产品,把这个词引入教育领域,体现出用预期达到的教育结果支配教育行动的思想(施良方,崔允漷 1999)。

2.4 学习目标维度不全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概念,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设计高中英语学习目标时,教师在理念上也要从这几个维度框架考虑。

【案例4】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阅读Festivals andCelebrations

*Tell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Figure out the meanings of some new words in the passage.

*Talk about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分析:案例4中的学习目标只关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而没有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学习目标维度的不全面实际上等于学习目标的残缺,给人以“支离破碎”的感觉。任何把三维目标割裂成单独的个体,淡化、忽略或简单地相加、叠合等的做法都是违背新课程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

对策:一节课是否必须完全包括三维目标,要针对实际情况而定。对于不同的内容,学习目标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但必须全面考虑。

3.高中英语课堂学习目标设计的设计方法

上述学习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不正确”“不清晰”“不准确”“不全面”等问题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这不仅是体现课程理念多少的问题,更是一个基本常规的落实问题。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教材和学业水平测试说明等文本资料中的政策表述,明确规范学习目标设计与陈述的方法,从而有效地设计学习目标。

3.1 高中英语课堂学习目标的设计

(1)明确学习目标确立的依据“点”

① 以《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基准点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高中英语学习目标的上位概念。《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国家政策层面上规定了学习目标的基本范围和要求。由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分项目标是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是学习目标的底线,但同时《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又不可能考虑到具体的学校、年级、班级乃至某些学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因而,教师不能直接将其照搬到课堂教学中。

② 以教材的教学内容为设计的着眼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对教材不同的解读可能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只有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领悟了“用教材教什么”的问题,才能灵活地使用它,才能根据任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通过增、删、取、舍教材内容来迎合学生的需求。当然,为了更好地确定和实现合理的学习目标,教师必须把教材与课程标准的政策精神结合起来确立。

③ 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设计的立足点

有效教学既要基于标准又要基于学生,科学确立学习目标要以学生为立足点。从一般意义上讲,学情主要包括学生的个人背景情况、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段关联的知识要求。只有在综合考虑学情下,教师才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整教学要求,使所确立的学习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④ 以教师的教学经验为设计的对照点

实践出真知。成功的教师善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反思,积累经验,形成教学智慧。学习目标的确定和完善,不仅需要充分的准备过程、政策分析和学情的分析,而且还离不开教学实践的检验和完善。在实践理性的基础上,检验、调整和完善学习目标,为后续的教学过程提供指导。换句话说,学习目标要在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检验、修正和完善。

(2)厘清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几个术语

在学习目标设计过程中,由于对一些基本术语理解的偏差导致典型错误的产生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在设计学习目标前,教师必修厘清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几个术语。

① 厘清教学目的与学习目标的概念

【案例5】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中的阅读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

*Ability goals: Understand the general meaning of the new text to train the read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Affection goals: Arouse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wildlife protection and habitat protection.

分析案例5,且不说该案例中的学习目标存在行为主体不正确的问题。很明显,执教者还将教学目的当作学习目标。因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在一节课中就能实现的,只有通过长期训练、循序渐进才能培养起来。根据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概念(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案例5就是由于混淆教学目的和学习目标这两个术语的概念而造成的目标理解偏差。

② 厘清教学要求与学习目标的概念

表1

【案例6】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5 Music中的阅读The Band That Was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bands.

*To lear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ds named the Monkees.

分析:案例6中使用learn about进行描述,实际上是将教学要求当作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强调教师的行为,要求教师应该做什么。学习目标阐述的则是学习者学习的结果,即对学生在经历了某种学习活动之后在某些内容上所知和能做的事的描述,而不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

当前,许多公开出版的教师参考用书中都是用教学要求而不是学习目标进行描述。因此,在陈述学习目标时,教师不能将教师参考用书中的教学要求当作学习目标。

③ 厘清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的概念

【案例7】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4 Body language中的阅读Communication: No Problem?

*Students will learn some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curiously, approach, in defense, misunderstanding, be likely to, etc.).

*Students will know the different body language used by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fter this lesson.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tell the importance of body language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between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分析:案例7将教学内容当作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旨在解决学生要“学什么”的问题。学习目标是对学生在经历了某种学习活动之后在某些内容上所知和能做的事的描述,旨在解决“达到何种结果”的问题。教师如果分不清这两个术语的概念,不但会导致课堂教学重点不明,还会使课堂教学评价无据可依或是脱离目标。因此,在设计和陈述学习目标时,教师不能用教学重点内容代替学习目标。

3.2 高中英语课堂学习目标的陈述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陈述的准确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必须明确学习目标的构成以及规范学习目标陈述的方法。

3.2.1 明确学习目标的构成

在学习目标的陈述中,可在行为动词后面加上宾语形成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从句法上分析,学习目标的构成可由“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主语是行为主体,即特定的学生(有时可省略),谓语即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是特定的学习内容,其性质取决于选用哪类认知动词。状语分为两部分:状语1是行为条件,即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状语2是表现程度,即学生需要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如图1所示)。例如:With the help of the peers(行为条件),95% of the students(行为主体)will be able to describe(行为动词)the history of the computer(学习内容)clearly(行为程度)。

图1

3.2.2 细化学习目标的要素

为了提高学习目标陈述的可操作性,必须分解目标的四个构成要素,使预设的目标可观察、可评价,真正引导课堂教学行为。

① A—Audience(行为主体):解决“由谁来做”的问题,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设计学习目标时,教师必须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在陈述行为主体时,一定要表明“由谁来完成行为”,可使用分层界定的方法详细地陈述行为主体的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用分层界定的方法来描述行为主体

② B—Behavior(行为动词):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描述的是具体的、可检测的行为。

教师要详细陈述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要做到什么和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所使用的行为动词要具体而明确、可进行检测和评价。在陈述学习目标时,教师可以参照《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用以描述不同目标、不同级别所用的行为动词,如“读懂、听懂、预测、描述”等,还可以在行为动词前面加上表述程度的状语,如“properly”“fluently”等,使学习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

③ C—Condition(行为条件):解决“在什么条件或情况下做”的问题,描述的是学生在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条件。

行为条件的陈述可使用介词(或介词短语)加宾语的结构来表示,以说明在什么条件或情况下要达到什么程度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行为条件的陈述方法

④ D—Degree(表现程度):解决“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描述的是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要达到的程度。

教师可使用“程度副词+可检测的行为动词”来陈述学习目标,进一步阐述学习行为所要达到的程度,如“be able to finish the exercises correctly”等。此外,也可采用或者设计评估量表或者检查清单来衡量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模块1 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的学习目标之一: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90% of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describe a great or loved person in the order of time smoothly, using 5~7 words and expressions from the article after learning it. (i.e. their parents, former teachers or classmates whom he/she thinks great)

教师要求90%的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流畅地用所学的5~7个词或词组,按时间顺序描述一位自己所爱的人或认为是伟大的人,可以描述自己的父母、原来的教师或同学等。在描述该目标时,教师从四个方面来进行陈述,即“90%的学生”是行为主体,“学完课文后”为行为条件,“流畅地”为表现程度,“描述”为行为动词,这样的学习目标可向学生传达有关教师期望的具体信息,可为教师保持教学活动的方向提供线索,使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期望相一致,又便于评价教学效果。

3.2.3 统一学习目标的术语

goals指的是笼统而远大的目标,是最终的大目标;aims是要达到的远期目标,如在一定时期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英语语言技能等;objectives指的是中短期目标,比aims更为直接和具体(陈坚林 2010)。

为了提高目标陈述的规范化,教师需要统一目标术语的表达。为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困惑,最好在全校统一学习目标的术语。根据我们的研究,教师可采用learning objectives代替teaching aims、teaching goals、teaching objectives来陈述学习目标。因为learning objectives的主体是学生,这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在陈述目标时可以再细分为behavioral objectives,emotional objectives等,也可不再细分,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4.高中英语课堂学习目标设计的建议

4.1 综合考虑设计学习目标

“三维目标”是一个总体要求,它不可能全面体现和落实到每一堂英语课。多中心等于没有中心,多目标等于没有目标。如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我国总体教育目标一样,不可能全面体现和落实到每一门学科、每一篇教案或每一节课(王斌华 2014)。据此,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可针对实际情况将这些目标灵活地融合在一起,不同的课型设计的目标可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由于不同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学习经历等存在差异,教师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设计学习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2 分段分层设计学习目标

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关联知识要求,它是影响学习目标确立的前置知识和后续知识。因此,在确立学习目标时,教师要结合具体学段的关联知识要求,考虑纵向衔接和横向贯通的问题,注意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统筹安排,分段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将全面性与侧重性相结合,将近期的具体目标与长期的总体目标相结合,将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以确保所设计的学习目标有效。

4.3 合作研讨设计学习目标

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要切实提高教学成效,推进课程改革。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到学习目标设计的重要性,主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与反思中提高学习目标设计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进行合作研讨设计学习目标,集思广益,实现智慧共享、资源共享。

5.结语

为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到“心中有目标”。牢牢把握学习目标设计的原则,杜绝行为主体不正确的问题,纠正行为动词不清晰的问题,避免学习目标要求不准确的问题,防止学习目标维度不全面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设计学习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地完善学习目标,发挥学习目标的导向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陈坚林. 2010. 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施良方,崔允漷. 1999.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斌华. 2014. 英语课时目标研究[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9):2-4.

王少非. 2013. 课堂评价[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夏谷鸣. 2009. 试论英语教学目标设计[J]. 英语教师(8):9-11.

易爱平,易娇艳. 2012. 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表述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 英语新世纪(3):54-57.

*本文系浙江省台州市2016年度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中英语课堂学习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研究”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行为主体陈述案例
虚假陈述重大性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陈述刘
心声歌刊(2018年4期)2018-09-26 06:54:14
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解释架构
财会月刊(2018年9期)2018-03-28 18:34:01
财政违法行为及监督的演化博弈分析
财政监督(2018年5期)2018-03-09 02:22:38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
中华诗词(2017年9期)2017-04-18 14:04:38
网络政治参与相关问题辨析
人民论坛(2016年14期)2016-06-21 10:28:34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