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_ 代小龙 郭 栋
宋军:精彩尽在“掌”握
文/图_ 代小龙 郭 栋
宋军(右一)在班会上布置工作任务
“各抢修车,请向班里报告公里数。”“0 5 3号抢修车,公里数16401。”“310车,公里数67110。”……2015年11月4日8时,“命令”刚一下发,安阳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抢修班的“微信群”便活跃了起来,这也标志着他们忙碌的一天又开启了。
“只要看看我们班组抢修‘微信群’里有多少条消息,就知道我们有多忙。”抢修班员工许小龙说,他们正在尝试让抢修服务与“互联网+”融合,提升服务效率,减轻工作负担。而推动这项工作的,正是他们的“手机控”班长宋军。
提到“手机控”,许多人一定会以为宋军是个“80后”或者“90后”,其实他是个“60后”。46岁的他,在抢修岗位上已经干了30年,曾经创造过一天处理175起故障的纪录,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配电抢修战线上的“老兵”。
由于抢修需要随时保持与单位以及客户之间的联系,宋军总是使用最新通信工具,如十几年前的BP机﹑蓝屏手机和目前的智能机,他都是最早的一批使用者。
“经济发展,客户对抢修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不使用更加便捷的通信工具,根本应付不了。”宋军解释他对新的通信工具保持强烈兴趣的客观原因。
至于主观原因,他说:“干抢修这么多年,我知道停电后客户是多么心焦,早点联系上我们,他们也能早点安心;对于班组成员来说,如果沟通效率提升,就有更多休整时间。”
接触过宋军的客户,对他的服务技术和态度总是赞不绝口;而在同事心中,宋军也是个“贴心”的班长:大家工作忙,他帮同事垫付物业费﹑水电费,有时间再还给他;每年除夕夜都安排自己值班,连续16年没有吃过除夕“团圆饭”……
2012年年初的一次高中同学聚会,宋军遇见了他的“新助手”——微信。“同学们现在在全国各地生活,许多人都好多年没有见面,就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有的同学要加我微信,说很方便,但我没有。回来之后,我就让年轻的同事帮我下载了一个。”宋军说。
宋军说,他就这样结识了微信。有一天,一个执行现场抢修任务的年轻同事向他汇报情况时,总是说不清楚,他突然想到可以用微信发来图片,一举解决了他们沟通不清的困扰。
对于“新发现”,宋军决定在班组中进行推广,并建立了配电抢修班的“微信群”,倡导大家遇到问题时,随时在微信群里把现场图片传送过来。
这个想法得到了年轻人的认可,但抢修班有一半员工和宋军年纪相仿或者更大,他们更愿意用他们更加熟悉的工作方式。宋军就利用抢修班“老带新”的组合工作方式,发动年轻人带动老员工用微信。
“当年迎峰度夏期间抢修任务重,年轻员工和我不停地用微信沟通抢修信息,由于文字配图片的形式,效率高了不少。许多老员工切实体会到了微信的好处,主动要求年轻员工教他们。”宋军说。
当年秋天,抢修班的微信群成员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40多人。抢修班里几乎人人都有两部电话,一部功能机用来打电话,另一部智能机用来发微信。
随着配电抢修管理日益规范,“PAD”抢修流程逐渐在全省推广,以便抢修人员填写规范的抢修工单。而微信的率先普及,让与其流程相似的“PAD”接单在该班组的推广变得十分顺利。
“为缩短抢修服务半径,我们抢修班在安阳市区成立5个抢修服务站。加强对5个服务站的管理,微信的作用更重要了。”宋军说,他在微信中经常召开“微会议”﹑组织“微培训”﹑开展“微会诊”﹑进行“微比赛”。
“例如,新《安全生产法》施行前,我们就组织大家学习,强化安全意识和规范;抢修中遇到疑难问题,我就组织大家进行集中‘会诊’;对于服务行为﹑卫生等情况,让大家发发图片看看,比比哪个站做得更好。”宋军说。在“微工具”的帮助下,他实现了班组事务一手“掌”控。
“今天心情不好,差评。”“司机不帅,差评。”……2015年11月,《广州日报》的一篇关于互联网“专车”的报道,描述了专车司机遭遇乘客“任性”评价的经历。其实,不只“专车”司机,供电员工也会遇到这种“任性”客户。
“例如,有的停电问题出现在客户产权侧,尽管我们进行了解释,但是客户还是会给供电服务热线打电话投诉。”抢修班分站站长常杰说,一番辛苦换来了“埋怨”,员工感觉“很受伤”。
为了防止这种服务“碰瓷”事件,也为了规范员工的服务行为和厘清责任,2014年10月,宋军想了一个办法,为抢修人员配备“视频记录仪”,这种类似交警的“执法记录仪”的设备,可以记录下抢修现场的音视频资料。
“客户看到这只‘监督眼’,都会变得更加客气,也不会出现过激行为。”常杰说,记录仪很受大家欢迎。
尽管对“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概念不是十分熟悉,但是宋军却实实在在地探索电力抢修“大数据”的应用:认真观看记录仪里的视频,梳理出好的经验以及缺点;定期整理手机里的故障图片,形成故障处理案例库。通过这些资料,在全班开展定向培训。
通过应用移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安阳供电公司抢修班实现了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该班的接派单及时率﹑业务处理完成率﹑回访满意率﹑业务处理退单率等全省排名均在前列。
“希望未来记录仪能实现后台在线实时查看;也希望每一台设备上都有一个二维码,只要我们用手机一扫,就能知道该台设备的全部信息,以及备品备件的库存情况……”对于未来“互联网+”在抢修工作中的应用,宋军还有许多畅想。
采访手记:见到宋军时,他手中大屏的iphone6 plus手机吸引了笔者目光。他告诉笔者,这是他的“助手”。关于微信,他说这给他的工作带来了便捷,但笔者也发现了“麻烦”:工作时间无限拉长。因此,当遇到抢修高峰时,担心吵醒妻子,他经常睡到别的房间,甚至干脆睡在办公室。打开他的微信“朋友圈”,“照片墙”上贴着他和妻子女儿合影,而他发的最多的“说说”(网络语,指消息)除了女儿,就是他正在“战斗”的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