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成,熊振芳,贺惠娟,冯 琳,李圣洁,徐 倩
杞荷饮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观察
李华成1,熊振芳2,贺惠娟2,冯 琳2,李圣洁2,徐 倩2
(1. 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医医院/湖北省黄石市传染病医院,湖北 黄石 435000;2. 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1)
目的 观察杞荷饮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10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4例口服杞荷饮和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52例单纯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以及肝脏超声影像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2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功能、血脂以及肝脏B超检查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并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杞荷饮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良好效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多烯磷脂酰胆碱;杞荷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巨大且不断增长的疾病负担之一,美国成人NAFLD 发病率高达25%,预计到2030年该数值将攀升至50%[1],我国香港、北京等地NAFLD患病率亦已高达30%[2-3]。NAFLD中20%~30%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高达8%患者可发展至肝硬化阶段[4]。当前,临床治疗NASH 的目的就在于防止或逆转脂毒性诱导的肝损伤,包括节制饮食和体育锻炼,改变不良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及应用阻止/逆转脂毒性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氧应激,合理使用保肝药物[5],但尚无公认的明确有效的单一治疗方案和药物。笔者于2013年1月—2015年3月运用杞荷饮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NASH患者5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0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均来自上述时期黄石市传染病医院,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颁布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6]相关诊断标准,除外酒精性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肝脏疾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男41例,女13例;年龄18~65(26.6±17.4)岁;病程(5.3±1.8)年(6个月~8年)。对照组52例,男39例,女13例;年龄18~60(25.6±18.3)岁;病程(5.7±2.2)年(6个月~10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中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456 mg,3次/d,饭中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杞荷饮口服(荷叶、枸杞、生山楂、败酱草各20 g,加水大火煮沸后以文火煎煮20~30 min, 去渣, 煎提取2 次,2次药汁混合浓缩至100 mL), 每次50 mL,2次/d。2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适当体育锻炼,进食低脂、低热量饮食,禁酒。
1.3 观察指标 ①症状及体征:右胁肋胀满,右胁疼痛,神疲乏力,纳差等;②肝功能与血脂:于治疗前后测定ALT、AST、γ-GT、TC、TG;③腹部肝胆B超检查。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7]中有关标准评定疗效。痊愈:肝脏酶学指标ALT、血脂恢复正常或B超示肝脏形态及实质恢复正常;显效:ALT下降≥50%,血脂指标中TC下降≥20%,或TG下降≥40%或肝脏B超显示减少2级,或从重度恢复为轻度;有效:30%≤ALT下降<50%,血脂指标中10%≤TC下降<20%,或20%≤TG下降<40%或肝脏B超显示减少1级,或从重度恢复为中度,或从中度恢复为轻度;无效:肝功能、血脂改善不明显,肝脏B超无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秩和检验、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肝功能以及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治疗前后肝脏B超结果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肝脏B超结果明显改善(P均<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NASH是指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与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似,但无明确饮酒史的一种获得性代谢疾病,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该病属中医“痰证”“痞证”“胁痛”“积聚”等范畴,多因长期过食肥甘,痰湿内生,蕴久化热,暗耗肝肾阴精而致病,有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中医治疗该病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原则,临床中多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湿化痰、健脾补肾等为基本治法[8]。
表2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水平比较±s)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用药前后肝脏B超结果比较 例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杞荷饮由荷叶、枸杞、生山楂、败酱草等组成,笔者前期实验研究证实,杞荷饮能明显降低高脂饮食NASH 模型大鼠肝指数,改善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明显降低血清ALT、AST、TG、TC、HDL-C、LDL-C,显著升高肝中SOD 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及血清TNF-α含量[9],即通过改善肝功能、调节脂肪代谢以及缓解氧化应激、抑制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起到防治NASH的作用。
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从大豆中提取的磷脂精制而成,其主要活性成分为1,2-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DLPC)。DLPC可将人体内源性磷脂替换,结合并进入膜成分中,通过保护甚至修复和再生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的生物膜,影响脂质代谢酶,改善脂质代谢[10]。多烯磷脂酰胆碱还能抑制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的活性,减少自由基;增强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减轻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抑制肝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等,从多方面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11-12]。
本研究运用杞荷饮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SH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疗效明确,值得临床借鉴。
[1] 范建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7):999-1001
[2] Yan J,Xie W,Ou WN,et 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and risk factor analysis of fatty liver disease of adult residents,Beijing,China[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3,28(10):1654-1659
[3] Zhou YJ,Li YY,Nie YQ,et al. Prevalence of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its risk factors in the population of South China[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7,13(47):6419-6424
[4] Yilmaz Y,Younossi ZM. Obesity-associate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 Clin Liver Dis,2014,18(1):19-31
[5] 陈东风,熊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现状与未来[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6):481-482
[6]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2):120-124
[7]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2):155-158
[8] 李俊贤,黄孟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药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3541-3542
[9] 熊振芳,李华成,邢彩珍,等. 杞荷制剂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2):2903-2905
[10] 胡国平,刘凯,赵连三. 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治疗酒精性肝病和脂肪肝的系统评价[J]. 肝脏,2005,10(1):5-7
[11] 王宏伟,曹丽丽,樊民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3):429-433
[12] 郭遂成.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8,6(3):1-3
熊振芳,E-mail:825286722@qq.com
湖北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2015CFB591)
10.3969/j.issn.1008-8849.2016.33.013
R575.1
B
1008-8849(2016)33-3687-02
201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