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清玲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研究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清玲
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实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近年来实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建设新农村的工作可以说在国家和广大农民的努力下已初见成效,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经济收入有所增加,但农民增加的收入不高,且呈缓慢态势,为了让我国农民收入能够实现快速、稳定、持续增长,我们对新农村背景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在切实增加我国大多数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 农民增收 长效机制
我国大多数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缓慢、人均收入水平普遍不高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那么面对不尽如人意的农民收入现状,我们将根据各地农村的具体实际情况,积极寻找拓宽大多数农村农民增收的良好渠道,并且在提高广大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的前提下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农民的持续增收。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研究将有助于早日实现我国农村地区农民劳动生产意识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持续、稳定增加,也将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不断的迅猛发展和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较前些年有所提高,但是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幅度缓慢,并且增加幅度不高。我国农村人均收入增幅一直围绕着15%的增长幅度在阶段性地波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大多数地区农民的劳动和生产积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阻碍着我国大部分农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广大农民在增加经济收入方面存在着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比较窄,大多数农民还是过着以种养为主的传统农业生活,对于新型农业品种的引进或是投资从事农产品的深加工等还存在着抗拒的心理。另外,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每年的递增幅度有的地区还保留在很低的数值上。还有一些地区的农民人均收入只在几百元上徘徊,根本满足不了自己日常生活的各项开销。针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大多数农民收入现状的基本情况,我们要具体分析出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并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2.1资源禀赋不足
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资源禀赋的落后不利于我国农民收入的增加。我们所说的资源禀赋实际上是指广泛存在于我国各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我国广大农村中作为主要生产者的农民人均所占有的土地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普遍不多,我国人均耕地0.101公顷(1.5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阻碍着农民收入的提高。作为另一项重要资源的农村生产劳动者——农民们的普遍科学知识文化水平较低、观念比较落后,意识不到自己收入迟迟不能增加的根本原因,也不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如何引进新型农产品、如何拓宽创收渠道、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相关工作时更是畏首畏脚。所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中作为主要人力资源的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也是农民收入增加趋缓的主要制约因素。
2.2大多数农民思想观念落后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大部分农民长期受传统的社会等级制度的思想观念影响,逐渐形成了大多数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的现实。传统的社会等级制度中,农民通常情况下被认为是处在社会最底层地位的普通劳动者,大多数农民往往在社会中还是会受歧视。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经济、交通不甚发达,也使得农民自身的发展不顺利。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和发展,农村中一些农民的价值取向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有的农民还是简单沿袭传统的种养为主的传统农业模式,收入平平,有的农民却已经高调迈入了市场信息化的主流中,并且成为了勇敢的弄潮儿,他们投资兴办农产品深加工公司,并且把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农民和农民之间的收入也有了较大的差异。另外,作为我国最大一个群体的农民,很多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受尊重程度也不是很高,这都使农民思想发展受限。除此之外,现如今农村中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闲置和过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
2.3大多数农村农业结构不合理
表2显示大多数农村中农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我国的大多数农村一般还在实行比较传统的农业结构,即片面追求农产品生产数量的单一经济结构,并且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品种比较单一、农产品质量也呈现出相对不高的态势。这些表现无不有力地说明我国大部分农村农业结构还比较落后,农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大多数农民生产效率不高,从而也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2.4政府扶持力度较弱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民问题,也采取了很多相关的惠农措施,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总的来说,各级政府对于农村、农民的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市场化进程缓慢相当于在某种意义上切断了农民增收的源泉。政府发挥作用不足也是市场进程缓慢的一个原因,政府规范农业市场力度不足使得农民生产环境不佳。另外,农村公共物品的充足供给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有的经济落后的农村可以说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这些都不利于农民实现增收。国家现在执行的相关土地制度、农村财政制度等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
2.5大多数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
大多数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体现在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科学知识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农业生产技术也稍显落后,尤其是一些新兴农产品的引进和生产技术不得要领,农业生产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些都属于农民农业技术的不足。另外,大多数农民即使有空闲时间,但也很少积极主动参加相关的农业技能培训学习,不知道用自己的科技农业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增加自己实现创收资本。大多数农民还停留在只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一落后思想,他们中的大多数向城市其他产业进军的勇气还明显不足,这些也都在某些方面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
表1 我国农村人均收入统计 单位:元
表2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情况(%)
3.1技术革命论
想要真正实现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广大农民经济收入逐年平稳上升,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相关问题的技术变革,让科学技术改变广大农民的命运、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实现全国农业大发展,尤其是要利用一些高新技术实现广大农民的增收。
3.2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论
要想实现农民的全面增收,需依靠国家财政力量的扶持。国家对于农村、农民、农业的大量扶持可以体现在积极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上,大修农村道路,在偏僻地区修建网络信号塔,在农村兴修大小水利工程等。
3.3产权制度改革论
周其仁经过研究指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中的大多数农民的财富产权制度要通过改革来完善。我们都不应该忽视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产权界定问题。他同时对产权制度问题提出了自己恳切的建议,即各级政府在扶持农村经济发展时可以宏观调控农业市场,也可以帮助农民拓宽农产品销售的多方渠道。另外,一定要把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彻底还给农民,要确实把农村土地中的各项权利下放到农民手中,各级政府要及时对农村现有的各项资产进行准确登记,并且帮助农村招商引资,完善农村市场的同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3.4加强资源投入力度论
王春超郑重指出,要想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除此之外,还要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农民进行农业投资,并在具体过程中积极引导。尤其要普遍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鼓励广大农民参加相关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政府可以适当增加对农民的各项教育投资,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1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积极培育新的创收理念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中的广大农民要想利用有效的农业资源实现增加自己收入的美好愿望,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积极培育新的创收理念。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4.1.1积极培养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创收理念
应该转变以前靠天吃饭的传统落后思想,积极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现代农业管理的相关先进农业科学知识,让自己学到的科技知识作为自己创造收入的坚强后盾。尽可能多地把自己学到的现代农业管理相关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农业生产中,并且融入自己的聪明智慧,全力打造出科技含量极高、备受人们青睐,并且能赢得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
4.1.2积极培养可持续的生态创收理念
广大农民也要与时俱进地树立可持续生态农业增收理念。这种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增收理念可以在具体的农业生产中做到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并且让很多农业资源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在发展现如今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之上也为以后的千秋万代不断造福。广大农民在这种可持续生态观念的指导下,会积极探索并不断生产创造出更多的无公害、生态绿色农业产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值得信赖的农产品供应。从而扩大绿色农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促使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并且将持续呈现收入增加的态势。
4.1.3积极利用各种农业相关信息的创收理念
近年来,随着网络、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的持续不断发展,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所以广大农民还应该积极培养信息增收的全新理念。广大农民可以及时关注国家对农村农民适时的政策倾斜或扶持信息,也可以及时关注全国各地新型农产品的培育以及市场推广信息,也可以利用一些媒体对自己生产和加工的农产品进行有效宣传和推广。扩大自己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自己农产品的收益。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广大农民要能够根据本地实际,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并且及时准确地掌握农业市场中各类农产品基本信息的同时也准确提供自己最新的农产品信息。从而加快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步伐,增加农民的收入。
4.2国家增加政策倾斜和扶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
国家对农村实行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为农民的增收提供保证。国家和政府对农村的政策倾斜在近年来已有明显体现,比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力度明显不够,所以为了建立农民增加收入的长效机制,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应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修路、修建网络信号塔、兴修大小水利工程等都是最基本的体现,同时粮食直补、农业科技知识进乡村也应继续实行。另外,在对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时,要能够充分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农村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真实需要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不单纯追求设施建设的数量,更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广大农民的受益程度。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可以具体体现在逐年增加对农村经济的投入,并且实施创新农业投资体制。具体可以向一些地区的创业农民提供低利息或无利息的小额贷款,鼓励农民进行养殖业发展或建立农产品深加工小型企业。政府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投资方式,政府多为农村注入水利工程、村内主要公路的建设资金,但是农民也可出资出力。政府和农民共同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民增收做贡献。
4.3整改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生产效率
现如今我国各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农业生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的现实问题。但是不得不说,我们要想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就要整改农村现有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我国大部分农村普遍现存的经济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大多数农村还在实行比较传统的片面追求农产品生产数量的单一经济结构,并且农产品品种比较单一,农产品质量相对不高。所以我们应根据各地实际,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并集中形成产业链条,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指导,快速、稳健地建立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的农村经济结构。具体来说,可以改变农产品种类单一的结构,积极寻求合作,引进优质的粮食品种,也可以在引进优质粮食品种的同时积极筛选和培育能够满足更多人需求的玉米、稻米、小麦等优良品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国家粮食的安全。农村畜牧业的发展也是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建立的一个体现,所以要加大对农村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对猪、牛、羊等的饲养规模和猪肉、牛肉、羊肉的深加工行业的发展,并且在尽量降低饲养和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畜产品的饲养和生产质量,广大农民通过科学养殖和对畜产品的深加工形成增收的可靠源泉。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种养为主,加工为辅。那么为了给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保驾护航,农民应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步伐,逐步建立起以粮食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产业,并可以积极寻求企业联办和共同合作的模式来切实增加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
4.4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农民的避险能力
大多数农民在从事农业劳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意外伤害或者意外事故都不能得到有效赔偿,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实行了政府补贴一部分,广大农民自己缴纳一部分的养老金缴纳,但是大多数农民的保险意识比较薄弱,缴纳的也只是极低的金额。还有一些从事农业投资的农民,没有任何保障存在,进行的农业投资有时会血本无归,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不利于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要想积极培育并建立我国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就应该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站在农民的角度提高他们参与社会保障的意识,并尽量要求全员参加,有能力的农民还可以对自己投资的农产品及相关工厂的农民职工进行投保,在减轻自己风险压力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农民的避险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
遍布全国各地的广大农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体力量。我国全体农民收入的增加将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也能够加快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农民的生存和收入等问题,并且不断对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期让广大农民快速、稳定、持续地增加经济收入的宏伟目标早日实现。
[1] 张学平.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6(7).
[2] 景引玉.关于新时期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6(5).
[3] 杨万东.中国“三农”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6).
[4] 王一群.基于当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研究——以临沂市为例[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5] 张晓山.农民增收问题的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6] 王萍萍,贝虹.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J].统计研究,2001(7).
[7] 张明林,黄国勤.农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学思考及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8] 谭秋成.对当前农村政策与改革的评价[J].农业经济问题,2003(5).
[9] 张车伟,王德文.农民收入问题性质的根本转变——分地区对农民收入结构和增长变化的考察[J].中国农村观察,2004(1).
F323
A
2096-0298(2016)10(b)-138-03
李清玲(1982-),女,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