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溯
9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个“引路人”的定位,凸显了习总书记和中共中央对教师地位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作为一个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参政党,民进中央与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长期关注教师、关心教师、支持教师发展。
9月7日—8日,民进中央在素有“云开看树色,江静听潮声”美誉的江城芜湖,举办庆祝第三十二个教师节暨2016·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今年,论坛把目光聚焦在“教师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民进中央副主席刘新成、朱永新,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花建慧,中共芜湖市市委书记宋国权以及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厅、民进安徽省委会,安徽师范大学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在教育一线工作的名师、校长汇聚一堂,共同为教师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出谋划策,献计出力。
“教师教育”,也就是师范教育和教师职后教育,这是教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不少问题,关注教师教育,坚持深化改革,是本次论坛的主旨。
供给侧改革听起来是个很“时髦”的词,但本次论坛关注教师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却并不是为了跟风,而是因为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出了实实在在的毛病和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就是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失衡,产能过剩:2006年-2015年,我国平均每年师范毕业生为70.16万人,而平均每年仅37.89%的师范毕业生能够进入中小学教师岗位。其次是性别失衡严重。全国27所在师范院校师范生男女比例差距明显加大——女生达65.3%,男生仅占34.7%。再次是学科分布不合理。一些长线学科如语文、数学学科教师相对富余,体、音、美、劳动技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教师严重不足。
此外,教师教育供给组织正在消散,师范院校纷纷转型综合院校,师范类专业原有的中心地位不复存在。供给质量也出现了滑坡,一些新任教师岗位胜任力堪忧。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朱旭东在对某重点中学新招聘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 2016年,该校新招聘教师中师范生25人,非师范生50人。本该是专业的师范毕业生,竟然在教师就业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朱旭东对此表达了沉重的忧虑,他发出这样的疑问:“师范类院校到底应该向中学提供什么样的教师?”
“师范院校毕业生与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已无差别。”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项贤明指出,现今师范院校培养模式单一,课程僵化,理念陈旧,培养师资者大多非一流教师。项贤明表示,现在师范院校毕业生已经不能跟上学校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变化。
“教师资格证通过率高、含金量低,教师准入门槛不高”,“师范院校托底分数线招生导致生源质量不高”等问题,在论坛上也被多次提及。
针对教师供给侧困境,与会专家学者也纷纷提供了破解策略,开出了“药方”。
“教师培养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坚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朱永新认为,教师需要专门培养和培训,需要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到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学科知识,再到教师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爱护学生、如何指导帮助学生成长,都是要从“教育专业”中学习的。我国未来的教师培养体系,应该具有这样的系统设计。
民进广东省委会邓静红指出,应该创新教师规范化见习制度和师范教育管理制度,处理好师范性与综合性的关系,通过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双轮驱动,建立现代化的师范教育体系。
朱旭东认为,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主要包括条件端和培养端的改革,要采取优化条件端资源的配置,鼓励教师教育机构创新,促进淘汰低端培养机构和专业,深化教师教育院校的改革。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中国提出,各省区基础教育发展阶段不同,教师供需各异,以省为单位研究教师供给,有利于因地制宜,增强实效性,克服“一刀切、齐步走”。他建议,要强化省级统筹,充分发挥省级人民政府统筹教师工作的特有功能与上位优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立德为先,重在立师。时代呼唤高素养的教师队伍,迫切需要教师教育的深化改革。正如严隽琪在论坛开幕式讲话中所言,希望在庆祝教师节之际,通过本次论坛引导更多的目光聚焦到教师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发展需求上,促进全社会给予教师发展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相信在民进中央和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吁下,教师教育的又一个发展春天将很快重回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