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友文 廖隆盛
(赣州市公安局章贡分局刑警大队,江西赣州 341000)
浅谈涂料墙面上汗液手印的显现和提取
罗友文 廖隆盛
(赣州市公安局章贡分局刑警大队,江西赣州 341000)
手印在刑事侦查中被广泛应用,手印鉴定为刑事案件的侦查诉讼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当今的刑事案件中,手印依然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破获案件认定犯罪嫌疑人的重要证据。现场手印对于判断案件性质、分析作案手段、认定犯罪嫌疑人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犯罪现场嫌疑人手印的发现、显现和提取,是对犯罪现场痕迹物证勘验的主要内容之一。粉末显现法由于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显现率高等优点,是现场勘查人员提取手印的重要手段。
涂料墙面 磁性粉显现 提取
手印在刑事侦查中被广泛应用,手印鉴定为刑事案件的侦查诉讼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当今的刑事案件中,手印依然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破获案件认定犯罪嫌疑人的重要证据。现场手印对于判断案件性质、分析作案手段、认定犯罪嫌疑人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现场勘查中,刑事技术人员往往能针对不同客体上的手印使用不同的显现、提取方法。形成手印的物质种类很多,经常遇到的基本物质有汗液、血液、油质、灰尘等,对不同的手印物质,不同的手印载体,应该选择相应的显现及提取方法。
利用粉末显现汗潜手印技术是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的,现仍在国内外侦破案件中广泛采用,虽然它是一种原始方法,但由于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显现率高等优点,是现场勘查人员提取手印的重要手段。粉末显现属物理显现法,利用固体粉末显现潜在手印是根据手印物质与粉末的物理吸附力和静电吸附作用原理来显现的。手印的残留物与粉末间有较强的吸附力,两者接触时便会结合在一起,使无色手印染色或产生荧光从而显现出手印纹线。
在现场勘查中,刑事技术人员往往会遇到大量通过攀爬进入室内的盗窃案件。嫌疑人通过攀爬进入居民楼或办公室,在攀爬过程中接触的墙面或者在进入室内后由于不熟悉环境、光线较暗会无意识的扶靠墙壁,往往能在墙面上留下犯罪嫌疑人的手印,这些手印大多会有汗液手印,而手印遗留的载体——墙面,大多是涂料墙面,那么如何更好的处理这些涂料墙面上的汗液手印就成为了刑事技术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
传统的处理墙面上手印的方法是用8—羟基喹啉或碘熏显现法显现,可对于基层一线刑事技术勘查人员来说,由于条件设备等原因的限制,这些方法相对来说比较费时费力,不如直接提取方便。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尝试使用磁性粉成功显现出了墙面上的手印,认定犯罪嫌疑人,现介绍如下:
2015年3月,某区章江南大道外滩1号北区连续数日发生针对公司办公室的入室盗窃案件,社会影响恶劣。犯罪嫌疑人通过楼道间窗户向两边的办公室攀爬,进入办公室盗窃。犯罪嫌疑人作案方式为攀爬进入,进出口为阳台。现场勘查人员分析嫌疑人攀爬时在墙面上应该会有攀爬痕迹,会留下手印。经过勘查人员仔细勘查,在阳台墙面上用磁性粉刷显提取到数枚手印,经指纹比对,比中嫌疑人郑某左手中、环、小指,成功侦破案件。
通过这个案例,并结合日常现场勘查工作,笔者谈谈在使用磁性粉刷显涂料墙面上汗液手印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首先分析作案出入口及作案方式。上述案例中可以确定作案方式为攀爬阳台。对嫌疑人攀爬所必要经过的区域、部位进行分析、判断,结合现场环境及现场特点,对犯罪嫌疑人在攀爬过程中需要接触的部位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分析,分析嫌疑人攀爬的动作,确定现场勘查处理的重要部位即刷显的墙面范围。现场勘查人员切勿盲目刷显,要根据现场相关痕迹即足迹、擦拭痕迹、物品移动痕迹等细节来分析攀爬动作,确定需要刷显的墙面区域。
(2)可通过试刷显判断是否能用磁性粉刷显提取。要明确墙面的干湿状况,如果墙面是干燥的可直接利用磁性粉显现手印,如果墙面比较潮湿,必须进行干燥处理后再进行显现。在周围无关墙面进行试验,确定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措施,有些墙面是比较干燥的,可以使用哈气法进行加湿,增加手印的吸附力。哈气时,人嘴距离客体8-10厘米最佳,哈气后一般2秒左右进行刷显。哈气后多长时间进行刷显要视地域、季节、湿度及客体情况而定。待手印显出后,用洗耳球吹掉多余粉末,使手印纹线更为清晰。
(3)使用磁性粉刷显墙面上手印时,要注意利用磁性粉粉穗的尖端沿手印纹线的流向轻轻的刷显,边刷显边观察,要防止用力过度而造成刷笔头与墙面接触而破坏了手印纹线,直至显出清晰手印纹线为止。
(4)提取、固定方法要正确。对刷显出的墙面上的手印要用相机拍照固定,不宜使用指纹胶带纸直接粘取的方法处理,否则会导致指纹纹线多处缺失,缺少比对条件。
[1]刘少聪,耿杰.《手印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
[2]吕侠.《刑事现场潜伏痕迹显现技术大全》[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8.
[3]金柱祥.利用磁性粉显现墙面上的手印初探[J].刑事科学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12.
[4]俞纲,许高雄,汪蓝.浅谈涂料、石灰和乳胶漆墙面汗液手印的显现和提取[J].森林公安,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