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及功能研究

2016-11-30 15:06:02王婷
创新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转型图书馆资源

王婷

(许昌学院图书馆,河南 许昌 461000)

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及功能研究

王婷

(许昌学院图书馆,河南许昌461000)

本文分析了在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现状以及进行服务及功能创新的重要意义,指出该类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必须结合地方社会读者群体的实际需求,创新服务形式、完善服务功能,提出服务模式的创新策略,以适应新的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转型发展;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1 引言

2013年以来,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逐渐明确:我国将有6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占高校总数的50%。转型发展是国家高等教育政策调整的要求,也是该类院校——主要是1999年以来专升本的地方高校生存发展、特色办学的内在诉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1]”。因此,伴随着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更要成为学校转型发展的坚强后盾,与地方企业和社会合作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为了配合学校的转型工作,把“应用型、地方性、服务型”的办学定位落到实处,也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图书馆要积极行动起来,在服务模式和功能上进行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环境,更好的服务学校转型发展的大局,助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2 发展现状和研究意义

由于起点低、经费有限,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历史决定了其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服务和功能等方面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的推动和促进,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在各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现代化设施、馆藏资源和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传统的“重藏轻用”“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观念有所转变,开设了一些适应形势发展的新的服务项目,如入馆教育、馆际互借、自助服务、学科联络员等,但仍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没有真正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对于读者的信息服务需求缺乏主动了解或换位思考。

第二,服务对象、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和落后,一般仅限于面向在校师生提供图书借还、资源利用等服务,一些信息咨询的高层次服务项目尚未开展或虽然开展了但是广度和深度都很有限,服务效果不甚乐观。

第三,个性化信息服务意识薄弱,对图书管理系统、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深度挖掘和利用。

第四,大部分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和服务水平较低,缺乏主动服务、与时俱进的观念和意识。

第五,受经费等限制,各个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之间建设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

在应用型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既不能盲目乐观、自欺欺人,也不能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应在准确判断、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应对。考虑到自身的发展现状,结合社会读者群体的实际需求,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需要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以适应新的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学校转型发展的大局,不仅有利于提高图书馆资源的使用价值和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更有利于图书馆迅速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凭借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专业的信息情报人员为地方和企业发展建设添砖加瓦,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实现高校和地方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创新,形成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整合图书馆各项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和贴心的功能,扭转读者日益流失的局面,吸引读者,留住读者,以充分发挥图书馆和其资源的最大价值和效益,提高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全民阅读,建设和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 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3.1开放服务资源,加强共建共享

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优势主要是其资源和服务。作为大学图书馆,服务本校师生的学习、科研、教学工作毋庸置疑,但是,随着社会公众对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对于地方高校图书馆来说,只有把服务范围从一个学校扩大到所在地区,向地方社会公众提供其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成为整个地方信息资源的枢纽,建立信息资源区域保障体系和知识联盟,实现高校和地方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和其资源的最大价值和效益。

合理把握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既不影响本校师生正常的教学、科研需求,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向社会普通用户以及企业用户开放。例如,通过实名登记,一人一证的形式,向校外读者开放图书馆的纸质和电子资源,同时在图书的借阅数量、借阅期限、电子资源的下载量上加以限制;利用图书馆现代化的硬件设备、场地优势,组织承办地方中小学、相关机构进行参观培训;依托图书馆的人才优势,为有需求的地方企事业单位进行办公软件使用、网页设计、电子商务、信息检索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以提高其信息化水平。

3.2打造特色空间,提高文化服务能力

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现行的“以馆藏为中心”服务体系和馆舍布局越来越不适应读者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服务需求,读者日益流失。要改变现状,从过去单一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服务与休闲提供者”,从“以馆藏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多贴心的服务和交流场所,改造图书馆各个自习室等单一功能区域,打造集学习空间、文化空间、创意空间、展示空间、娱乐空间于一体的“第三文化空间[2]。

构建特色图书馆空间,加强文化服务能力,是转型期的地方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承担所在地方传统和特色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创新任务;二是构建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学习共享空间。

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和校园内外的各类机构进行合作,遴选读者关心、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文化服务项目,综合运用展览、讲座、比赛等形式,引入真人图书馆、微信等途径,以适应新时代读者的学习与活动习惯,增强活动的覆盖范围和成效。

3.3开展信息资源营销,加强主动服务

现在的大学生更习惯于借助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检索信息、获取知识,直接导致到图书馆寻求知识信息的读者越来越少。各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作为非“985工程”和非“211工程”的地方本科高校在图书馆建设方面获得的资金少,资源相对不足,利用率更低,这是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学生自己的损失。所以,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来说,由于读者对图书馆资源不够了解,同时缺乏行之有效的检索知识和技能,导致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想到的是借助搜索引擎而非图书馆。因此,为了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利用,图书馆有必要借鉴营销管理的实践经验,应用市场营销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营销,以吸引读者,最终提高图书馆各项资源和服务的利用率。

例如,降低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消除读者在资源利用过程中遇到的时间、空间限制等,具体措施包括改进图书馆主页,通过网页等多种媒体手段进行宣传;开展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读者的宣传培训,提高检索技能;制作并积极发放图书馆资源、服务的使用手册;挖掘读者潜在需求,发送营销邮件,如读者可能感兴趣的书、期刊、服务等;制作有图书馆特色的小纪念品,如海报、文具、书签等,既可宣传图书馆资源,也提高了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加强与教师合作,充分发挥教师的宣传作用,不仅是高校教师,还包括学校所在地的各级中小学教师,促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习惯。

3.4开展移动信息服务,重构服务内容

根据美国Library Journal的调查数据显示,44%的美国大学图书馆和34%的公共图书馆提供移动信息服务[3]。我国图书馆开展的移动信息服务始于2003年,前期主要以短信通知为主,服务层次较低,发展不平衡。近年来很多图书馆开发了移动门户网站,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检索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

对于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来说,建设移动数字图书馆,将图书馆的各项资源和服务在移动端进行整合,重构服务内容[4],打造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服务的个性化、主动性和互动性,通过“数据挖掘”“信息推送”等,向读者推荐感兴趣的信息内容,提高读者满意度。读者不仅可以随时通过移动终端查询图书馆开放时间、馆藏布局、通知公告、个人借阅状态等,借助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系统还可以实现更人性化的服务,如手机导航服务使读者在手机上自助查询馆藏图书,并指引读者所找图书的定位路径,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得找到想借的图书;电子书借阅服务使读者可以通过扫描电子书借阅机屏幕上的二维码,把想看的书下载到自己的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实现随时随地阅读;座位管理系统使读者可以方便地查询预约图书馆的自习座位,避免图书馆长期以来的“占座”现象。这些以移动设备为主要媒介的信息服务也是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突破时空限制、延伸图书馆服务、满足读者个性需求的重要的自助服务模式,日益受到读者的重视和欢迎。

3.5加强馆员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以人为本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和人才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关键地位。为了更好地助力学校的转型发展,服务于地方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较强科技信息处理能力的人才队伍,而现有的馆员队伍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不够的问题[5],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也因此限制了很多服务的深入开展。

因此,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能力和优势,挖掘其潜力,具体包括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各类培训,如岗位培训、学习考察、学术交流、学历教育等,特别是加强计算机相关技能的培训,使馆员的知识不断拓展和更新;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馆员的敬业精神、业务技能、工作质量等进行综合的考核与评价,奖惩分明,促进馆员自我完善。二是要多引进复合型人才,能够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与自己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具有良好的信息分析、加工、咨询、传播等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品质。

4 结论

总之,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图书馆只有积极行动起来,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坚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才能更好地服务学校转型发展的大局,助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3/ 200202/221.html.2016-8-5.

[2]丁轶.公共图书馆“第三文化空间”营造途径探析[J].图书馆学刊,2015(3):78-80.

[3]方胜华,李书宁.走向移动互联时代的图书馆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1(23):72-76.

[4]郑美玉.“互联网+”时代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7):36-40.

[5]杨小丽,申卫群.馆员团队管理中“鲶鱼效应”的应用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1):122-124.

Research on Innovative Service Mode and Function of Local University Libra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Wang Ting
(The Library of 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Henan 461000)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local university library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ve service and fun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pointed out that such libraries must createthe service mode and prefect service function to fit the actual need of local society readers under new situation.Then some innovation strategies for service modes were proposed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and provide better serv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local university;library;service mode

G250

A

1671-0037(2016)07-85-3

2016-6-16

2015年许昌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策略研究”(1505020)。

王婷(1983-),女,硕士,馆员,研究方向:知识管理与信息系统。

猜你喜欢
转型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飞跃图书馆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