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振(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 福建厦门 361001)
中学聋哑学生足球教学策略研讨
张宗振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 福建厦门 361001)
摘 要:在当代中国,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聋哑人等残疾人的身心健康也成为社会大众所共同关注的话题。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哑学生之中推广足球运动既是出于为学生培养体育爱好的目的,也是保证学生身体素质良好和心理状态健康的重要手段。在中学推广针对聋哑学生的足球教育是当前特殊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和关注重点。
关键词:特殊教育 聋哑足球 残疾人 运动
在成功举办残奥会的当今中国,全国各界都开始重新思考残疾人问题,提出了社会大众关爱残疾人、保障残疾人的正常权利、为残疾人的便利生活创造条件的新要求。在回顾了当前残疾人运动现状的基础上,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代表的残疾人教育机构更加重视聋哑学生等参加特殊教育的学生的体育教育问题,兴起了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浪潮。在这一过程中,足球运动作为世界上参加人数最多、关注度最高的第一运动也成为聋哑学生的体育学习重点。
足球作为世界范围之内关注度最高、参与人数最多也是最为热门的体育活动,有其突出的特点和不可取代的优势。相对于田径、游泳等运动,足球的对抗性更强,同时趣味性和参与性也更强。相比于乒乓球、网球等球类运动,足球也有其鲜明的特点和突出的优势。在充分展现球员个人身体素质和运动技巧等个人能力的同时,足球也是重要的团体活动,团队配合能力对于一场比赛的胜负尤为重要,球员之间互相配合的能力对于球队来说至关重要。
对抗性与趣味性的结合、个人能力和团队配合的兼顾使得足球运动在培养个人体育素养、锻炼个人体育能力和技巧的同时也能够起到培养团队意识、帮助球员融入集体的功能。这些优点使足球极易在学校等团体之中得到推广,也使足球成为各级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育课的重点内容,特殊教育学校作为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不例外。
在特殊教育学校之中,足球作为一种重要的团体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切欢迎。而在残疾人足球之中,聋哑足球相对来说推广较易、普及较多,成为残疾人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重点内容。
相比于全日制普通初中和全日制普通高中的足球教育,聋哑学生的足球教学有其特殊的难点和训练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沟通困难
对于聋哑人来说,沟通的困难存在于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在参与足球运动时也不例外。对于聋哑学生来说,学习足球技术时就需要克服与教练员沟通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学生在学习足球的战略战术和个人技巧的时候必须以理解教练意图、领会教练想法为前提。在针对健全人的足球训练中,正确理解教练意图也是训练的难点,而这对于依赖于简单手语进行交流的聋哑学生来说更为困难。
聋哑学生面对的沟通困难问题更是困扰着进行聋哑足球教学的特殊教育的教师们。从事聋哑足球教学的足球教练员必须具备手语交流的能力,在熟练掌握手语沟通技巧的情况下开展教学工作。教师需要从最基本的盘带、射门、传球等动作教起,采用聋哑足球教学之中最为常见的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将一个基本动作拆分为几个步骤,并将这些动作互相连贯。
在教会了基本的足球动作之后,教师需要在带领学生进行足球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教授战术配合的相关知识。由于战术配合的学习状况与学生的理解程度紧密相关,学习战术配合成为聋哑足球教学之中最为困难的部分。在初步接触到正规的足球训练的时候,对于场上位置的理解和记忆一贯是足球教育的难点,初学者很难理解场上角色的代表意义和战术需求,也无法自觉做好自己位置应有的工作,这种情况在教师和学生沟通有所障碍的时候更为严重。
实践之中可以发现,针对聋哑学生无法理解场上角色的情况,教练往往只能亲自上场示范,并以一人之力扮演多重角色,以形象的示范来弥补手语表达无法传达的内容。对于更为艰深的战略战术部分,例如处理球的方法、传球的时机、对于机会的判断等内容,更加需要教练以神情暗示、肢体动作结合手语表达来综合表达。
2.2 团队配合困难
聋哑学生没有肢体上的残疾,可以像健全人一样进行跑步跳跃等基本活动,但是在进行足球等团队配合运动时仍然面临着特殊的困难和挑战。在足球场上,由于场地巨大,同队队友之间的交流基本靠喊叫,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见缝插针地以简短的口令的形式传达指令,并贯彻教练或是场上队长的比赛指示,这种场上的指挥对于加强团队配合、保证比赛节奏有着突出的作用。但是由于聋哑人无法听到声音,聋哑球员无法使用语言或是声音发出关于比赛的指示,也无法便捷地接收教练或是场上队长的指令,这给团队配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由于在激烈的比赛进程之中球员无法集中精力关注队友的动作,且由于位置受限只能看到前方队员的手势而无法收到后方球员的提示,聋哑球员在进行足球比赛时更多地以来眼神和手势进行配合。以眼神和手势传达彼此意图需要球员之间互相熟悉对方的习惯想法和能力,这就需要聋哑球员相比于普通球员有着更为默契的配合和更加成熟的战术思路。
2.3 师资力量缺乏
进行聋哑足球教学的教师必须在掌握基本的足球技巧、战术战略应用等足球教练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有着与聋哑学生沟通的能力,可以说,手语等沟通技巧和足球场上的各种手势是他们执教前必须精通的。掌握手语的足球教练可谓是少之又少,而拥有优秀的足球素养且有着一定的足球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特殊教育教师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对于各特殊教育学校来说,符合聋哑足球教学要求的优秀足球教师的缺乏直接制约了足球活动的展开。为了保证残疾人体育教育的正常开展,在特殊教育学校积极招聘符合资质的足球教练的同时,社会大众应该更多地关注聋哑足球的开展,鼓励拥有足球教学经验的优秀足球教练员投入聋哑足球训练之中来。
虽然聋哑人在全国有着很大的绝对数量,但中学阶段的聋哑学生数量仍是有限的,这决定了每一个城市之中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哑人足球队人数有限,队内的足球训练赛开展较为困难,聋哑足球队必须以其他方式解决实战经验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聋哑足球的特殊性,球员之间的默契和团队配合直接影响了球队的成绩,而实战是磨练配合的最好途径,聋哑学生组成的足球队应该更为主动地寻找实战训练的机会。
在足球文化发达、聋哑足球发展较好的地区,学校的聋哑足球队可以积极向邻近地区的兄弟队伍提出友谊赛的邀请,采用双方院队校队互访的形式为球员提供足够的比赛机会,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更多处于同样境遇的朋友,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寻求自立自强。
考虑到与其他地区的聋哑足球队进行交流所需花费的交通费和差旅费,对于经济相对不宽裕的聋哑球队可以更多地在本地进行比赛活动。教练可以以球队的名义邀请中小学的足球校队、成人业余队等足球爱好者团体进行友谊赛,虽然在面对健全人组成的球队时聋哑球员会承受更大的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对于聋哑足球运动、球队构建和球员本身都是利大于弊。
通过与同龄的健全人进行交流赛,聋哑球队的团队配合和团员之间的默契得到了极大的考验,而在一次次的挑战和训练的情况下球队的配合能力会稳步增长,球队实力也将跨上一个新台阶。在长期挑战水平较高的对手的情况下,聋哑球队本身将会得到长足进步,同时球队也能够更为融入本地的足球活动圈之中,取得更多的比赛机会和足球活动的参与机会,培养队内浓厚的足球氛围和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对于球员个人来说,以足球接触同龄人是非常好的与外界沟通的方式。聋哑学生无法说话也听不到别人的声音,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应该隔绝于社会之外。遗憾的是,不少聋哑学生因为自身身体的缺陷常年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缺乏和同龄的健全人接触的机会,无形之中造成了与外界隔绝的氛围,长此以往学生将变得内向封闭,对于社会和人群抱有警惕和畏惧,不利于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立足,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
除了环境因素,不少聋哑学生由于缺乏和健全人交流的方法和途径而无法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虽然对于聋哑人来说手语是其必备技能,但从社会总体上来看掌握手语沟通能力的人仍然只是少数。不少聋哑学生都有过与健全人交往时受限于语言的经历,而足球这种跨语言的沟通途径为足球爱好者提供了一种取代语言进行交流的方式。通过进行比赛,球员自然“不打不相识”,以足球为媒介结为朋友也是顺其自然的事。同时由于当今通讯工具的发达,短信、邮件等方式也能够帮助聋哑人与健全人正常沟通,无法听说再也不应该成为隔绝人们交流的障碍。
在参加校外的足球活动时,学生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了解了当地的足球文化,丰富了自身的足球素养。同时,聋哑学生离开学校进行探索也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而不自卑于自身的缺陷,这种心态上的成长和心智上的健全是单纯的教育所无法提供的,也是比球技增长更大的收获。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哑学生来说,参加聋哑足球运动不仅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体育运动,也是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活动,更是接触社会、适应社会的良好机会。对于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来说,聋哑足球带给学生的快乐是无法估量的,而伴随着足球运动而来的心智上的成长和心态上的健全也是应该重视的。
参考文献
[1]肖本松.分析在大学足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4):83,162.
[2]高峰,魏强,尹哲.足球课程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提升[J].金田,2013(6):219.
[3]崔灿,王小鑫,王晓颖.简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1(10):23-24.
[4]黄安龙.人文视野下残疾人体育的定位与发展途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7):140-141.
[5]吴燕丹.和谐视野下学校特殊体育教育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5):92-96.
[6]周坤,董满秀.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73-77.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6.079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c)-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