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劲与擒拿格斗术的内在联系

2016-11-30 06:31顾新法
少林与太极 2016年10期
关键词:螺旋太极全身

文/顾新法

太极劲与擒拿格斗术的内在联系

文/顾新法

一、引子

早年我曾受邀到美国讲学,在美国麻州豪利士顿市新英格兰太极学校(NewEnglandSchoolof TaiHollisto.Ma.)教“擒拿格斗”,此视频已经登录美国Youtube网,在百度、谷歌等网上都可搜索到。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使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看得见、摸得着的功夫,比如,对一招制敌术比较认可。因此他们提出,“这些学员都学过太极拳,练过基本功。不需要你教太极拳,只教擒拿格斗的套路和攻防含义,对各式的分解动作要领讲解要明确、动作干脆,立竿见影。就是说必须动手,行吗?”我回答,已备课的内容是太极拳,改为教“擒拿格斗”也可以,但是不如太极来得那么得心应手。由于此时还没和这些学员接触,对学员的武术水平不了解,如果此时说不教就相当于怯阵,没上场就退却,不是习武者所为,我就干脆地说,“行”。但在教学中我却暗自将太极擒拿的内在机理应用于其中。

二、太极擒拿的玄机

当对方用直拳向我面部打来,我以对应的前臂侧接来臂,将彼拳带向身外,顺势进身,前脚进到他的侧面。这是太极散手动作的外在表现。该动作的第一个作用为,利用身体内部的劲抵御外力入侵,不致被挤“瘪”,以避免被彼用力一鼓作气“吃实”,导致重心失稳。另一个作用为,当双方二臂相接碰之际,用劲将彼的作用力引出;彼为不失稳只得用力对抗,我正好借用此力。就是说,当对方先出拳打过来时,我以螺旋之臂去迎接彼前臂腕部的侧背面,利用摩擦力的作用起到“黏”的效果,我通过螺旋劲手臂内旋向前转使彼臂向后移。其体现为,顺彼打来之力,将彼臂“挂”向我手臂外侧。由于,螺旋劲既有包裹作用又有化解矢向力的功能,借此反作用力上步进身,这些动作一气呵成,仅此一招,就使我已占势得机,这正是太极“后发制人”的玄机。由于我身已进向彼侧背,又接近了其身,“一寸长,一寸强”,借此,助长了劲力及增长了我相对彼的运行幅度。这样,彼已受到了无形的威胁。

在上步进身时,我另一手就势搭到彼的肘部,随着身转螺旋形成阴阳掌,一正一反含蓄地若敷似离地黏在彼臂上,我用与彼相触的臂掌“听”彼力的变化。只要彼一动,我挨着的双掌就会随之收拢,顺势别紧其臂,带动彼身,促其重心超过双脚所站的底盘,造成身体倾斜而失稳;彼若向回找正,我劲仍顺其力移动,在“来回劲”中将他放出。我这种相应的变化是借彼要调整身形时,我随之进行顺势发放。

其实,太极拳的“舍己从人”,是双方接触部位的表面现象,二者貌似随彼力同步运行,实际上,接触点随着身形和力度的改变在变化中移动,双方若即若离。我手臂在螺旋运劲中含的横向力可轻易化解和推动彼施加给我的竖力,并将劲渗透到与彼接触部位,这样运行所产生的摩擦力,在动态中将彼“黏”住。再继续对彼实行固住梢节,拿住中节,带动根节的举措,利用彼用力的惯性作用顺势而动,适时加劲促使彼不易收住,让彼动作超过稳定的范围,使彼身体趋向倾斜。与此同时,还要保持自己不丢、不顶地与彼相“连”中,调整己身中正,立轴沿太极轨迹运行,做到游刃有余。其机窍,除了前面所述,彼一出手,我后发先至,占位得势之外,还包含了太极实战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即我在与彼“周旋”中,肢体的弧圈转动角度和幅度始终保持我身体重心在以双脚为底盘的范围内运行,全身整体柔架不散,松、整、圆、活,按太极“∞”运行的方式连绵不断运行,这样做,实质上,使彼被“黏”部位,依照我整体劲运行,造成彼身与臂之力脱节,上下不随,渐渐被带动成全身犟为一体,出现“自锁状态”无法调整。当我通过“触觉”得知此况时,顺彼挣扎之力,一蹴而就。

他在已感到失利就要逃脱时,已成背势,我正含机待发。“断劲分输赢”,彼一脱手我就追发,百发百中。

同理,如果需要擒拿,运行到这个地步,只需随全身“∞”运行之劲,一手紧固住彼手腕,另一手压彼肘部,即可控制其全身。实质上,这是杠杆原理在太极擒拿中的运用,我的双手起到支点与力点的作用,在螺旋滚转中把彼手臂当做杠杆,施劲的强度和角度依据对方身体抗力程度进行调整,渐渐渗透,逐渐“吃实”,直至对方失去抵抗能力。

擒拿常识明确指出,劲大于对方力才可奏效。太极擒拿也不例外,只是在彼出手时,利用太极功法,让彼臂力与身体脱节,在运动中,运用全身的整体劲施加到彼臂的局部力上,再牵制到其身,最终达到控制住对手的目的。到了这种地步,发放全在我掌握之中。

以上对太极实战的客观描绘,体现了太极顺应自然的理念,如同老中医把诊号脉,在与对方搏击中,总能不差丝毫地摸准对方力的变化,继而待彼出手要打上时打不实,退却时又甩不掉。我如影随形“黏”住对方,当模糊中透出清晰时,已在自然而然中“套牢”对方,这就是太极的大写意的妙境。

擒敌拳,节奏快,动作明朗,具有可观性,适合对敌斗争,群体作战。其弊病是:动作再快仍有停顿,会让对手有机可乘;双方相距空间较大,从出手到挨上的隙间,只要对方稍有移动,就会使原定攻击部位出现偏差;连续用力会造成气喘,缺少耐久性;当单打独斗时,如未知对方的实力,出手后,一旦遇到力大者擒拿失手后,不易撤身,反被人所制。

将此二种方式比较,太极擒拿不与人角力,劲在“吞吐”中黏着对方,随时掌握着对手的动态,回旋有余地。

三、散手格斗的机理

太极散手利用对方出手打人的瞬间出现定式,尚未及收回之际,趁机以接触部位作为传导体,将彼引进落空,并导致对方重心失稳,直致将他放出。

具体地讲,太极散手主要特征是,实战中脱手,属于没有任何限制的搏击。但是,只要一方动手,就要有肢体接触,用意、劲“跟踪”住对方,施展太极推手的功夫。我用肢体与彼接触部位相“黏”,根据对方力的强度进行相应大小变化,使对方无法摆脱,促使他运动不灵,出现“呆滞”状态,此刻,顺其力给劲,迫使他重心出底盘而失稳,同时,也可借运转之机,捎带造成与彼接触部位脱开至适合发劲的间距,即通过“着力部位”,将其放出。

当然,在太极技击中“动手”的含意包括全身各部可出击的部位。在对方重心失稳、无法抵抗的状态下,我也可以腾出手来,选择打击部位。

一般情况下,太极高手运动到此步,对方身体就很难逃脱,由于太极能修炼到这个水平的人,其恬淡、不争的理念较重,他们都会主动掐住对方的手,不去伤人。客观上,这种威慑力,能产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太极拳强大的生命力来源于中国前辈们把精辟的理论流传下来,经过历代武术精英的继承和发展,在实践中传播,得以发扬光大”。同样,我们的使命是把已掌握的太极秘笈毫无保留地公布出来,供行家及武术爱好者修正和借鉴,去除谬误,求得真谛,使中华武术瑰宝造福人类。

(编辑/张 震)

猜你喜欢
螺旋太极全身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冬日暖暖
太极马扎(三)
奇妙的螺旋
久坐一族,放松有方